桂东南部乡镇高中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及对策
2021-12-14覃玉万刘星文
覃玉万,刘星文,王 磊
(1.广西师范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2.北部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钦州 535000;3.广西师范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迁移和流动日益频繁,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只能让老弱病小留守看家,留守学生顺势成为一个普遍的群体。看似合情理的现象,却存在很多明显和潜在的问题,因此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和帮助。
一、留守学生基本现状
笔者调研的这所高中是位于广西东南部的一所乡镇高中,全校2000多名学生,总体成绩较差,高考具体上线率如表1。学生生源95%来自农村,其中大约75%是留守学生,大多数都是多兄弟姊妹家庭。他们当中绝大多数是跟祖(外祖)父母生活,有小部分学生由其他亲戚代管,甚至有些学生是无人监管——一人分饰多角:爹、娘、兄、姐无一不落。父母的选择,无可奈何。现实中这些留守学生在家庭和在学校的表现却不尽人意,主要存在以下五个问题。
二、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
(一)家庭安全感不足
大多数留守学生周末放假都是第一时间冲出校门,但是大多数是最后时刻才回家;而且很少有学生在周末会主动打电话给在外打工的父母;大多数学生的周末生活几乎都是玩手机打游戏,除了吃饭外都很少跟代理监护人交流。他们认为周末放假不是回家而只是换个地玩,没人管多自在。在他们心里这里只是个空家,可以吃饱穿暖但是却没有嘘寒问暖。
表1 调研高中近三年高考上线率
(二)怨恨情绪增加
大多数父母每月都能按时按量给学生转生活费,但是他们只是本能的关心的除了钱就是成绩,根本没时间没心思关心孩子的其他需求。日积月累,孩子只能以沉默来掩盖内心的落寞和失望,而且伴随产生了很多不良甚至危害的情绪:埋怨父母、烦躁老一辈唠叨大箩筐、反感老师啰里啰嗦、非常厌恶同学炫耀等。
(三)家庭安全隐患多
很多留守家庭安全隐患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比如:有一次,有一个高二的男生一氧化碳中毒,幸好发现及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这个案例折射出很多留守家庭的安全问题:没有基本的科学常识、不会排查安全隐患、煤气罐摆放位置不合理、厕所安装热水器、未成年人开摩托车、未成年随意下河游泳等情况。即使事故发生,老师千叮咛万嘱咐,学生和家长仍然无所作为无动于衷。
(四)学生纪律差、厌学重
一周6天被“锁”在枯燥无聊又充满压力的学校,留守学生耐性慢慢被磨灭,替代的是更多的爆发:行动散漫、顶撞老师、上课睡觉、玩手机、谈恋爱等。很多学生待在学校只是为了混一个毕业证交差。
(五)学生安全没有保障
每周六下午放假,学校门口总是堵满大大小小的车和人——大巴车、私家车、摩托车、三轮车、电车等。没有交通规范、疏导,人车见空就窜,交通堵塞成为周末一道“特制风景线”,学生安全堪忧。
三、留守学生问题成因
(一)家庭教育缺失
由于父母在外打工,不能见面,只能依靠手机来联系。所以虽然手机在手,但是电话越来越少,有时一个月才与父母通一次电话,渐渐地聊天内容除了生活费就是不耐烦。即使代管监护人大多数愿意教好孩子,但是他们的文化水平偏低,也没有更多的能力和精力去教育。所以渐渐地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更喜欢将自己托付到抽烟或虚拟网络世界——聊天、打游戏乐此不彼。抽烟的快感、网络的激情和嘘寒问暖与现实的沉默无聊形成鲜明对比。没有语言,没有温度,没有爱的空房只会造成越来越多的留守学生家庭空虚感。
(二)学校教育不足
高中课程每天都排得很满,学生每天、每周都按部就班的起床、上课、吃饭、睡觉。看似平静的表面,实际上却不平静,很多学生逐渐出现反常行为和心理问题,但是这些学校或者老师都没有察觉。这些都反映出学校教育的缺失和不足,学校没有重视本校学生的特殊身份(留守学生);学校没有检测学生心理状况;学校没有统计记录学生的周末在家情况;科任老师没有细心观察学生的上课行为变化;班主任没有按时按量的与学生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状态变化。
(三)学生自律自控能力弱
高中留守学生几乎都是未成年人,自律性极差。即使在学校有老师教诲指导,学生还是很难完全达到学校的标准做成一个好学生,优秀的学生总是少数,大多数是普通学生还有少数后进生。自律性差、自控力弱的学生很在意老师的评价,也更容易违背学校纪律和班级班规。他们的另一种身份是青春期,所以大多数学生都会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然而代理监护人基本上由于自己的身份和文化水平都无法很好的对学生进行疏导和管教,这也导致留守学生形成较弱的自律自控力。
四、留守学生教育对策
留守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缩影,它成就了中国的发展,然而发展制约了它。“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句满含感情的寄语,是温家宝总理写给一群农民工的孩子的[1]。温总理的话同样适用于留守学生,因此给留守学生创造平等、健康、温暖的教育环境是社会、学校和家庭的一个艰巨永久的使命。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一)家校合作,排除风险
家庭一直是孩子放下一切防备的避风港,空虚的家只会给孩子心灵上带来无尽的创伤。学校关心帮助学生义不容辞,每个班每个班主任应该定期(两周一次)召开线上家长会议,及时汇报学生校内活动情况,了解学生周末放假在家情况,与家长交流彼此的义务与责任,对家长进行必要的孩子教育心理辅导培训,建议家长定期与班主任联系,每周都与学生通话主动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通过家校合作做到早发现早解决,排除一切不利于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2]。
(二)完善留守学生信息
班主任摸底建立留守学生一人一档:家庭住址(户口本地址)、父母姓名年龄和电话、父母外出务工地址单位工种、代管监护人姓名地址年龄电话以及与学生关系。准确掌握留守学生的生活圈信息,当学生有任何学习或者生活上的“风吹草动”的情况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他们并帮助他们,有助于及时发现“病因”并对症下药。
(三)增加学校教育活动
学校定期(半学期一次)举行“感恩教育”讲座、定期(一学期一次)举行安全法制讲座、学校定期(一学期两次)举行心理健康讲座;学校组织春游秋游活动;班级开展主题班会、统一观看教育电影,比如《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老师,您好》《长江七号》《地球上的星星》等正能量影片。通过聆听、观看、实践,可以让学生更真切的感受理解父母的辛苦、老师的付出、学习的珍贵和生活的惊喜。
(四)学校关注关怀“特殊学生”
学校应该定期(每月一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及时对分数未达标的同学以友好平易近人的方式进行交流疏导,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五)老师进行一对多帮扶工作
学校组织老师对留守学生进行一对多的帮扶活动,学校制定老师帮扶留守学生实名责任制,定期(一学期一次)对所有留守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具体生活环境条件、排除明显的安全隐患(煤气热水器的安装位置,禁止学生骑摩托)、督促学生在家继续学习等。每次家访老师都要将以上内容及所做工作登记在册,附上学生家长/学生的签名。
(六)学校安排人员维护交通秩序
安全无小事,生命重泰山。学校要以学生安全至上。每周六学校应该安排3名保安疏导校门口交通秩序:车辆按位停车、必要时拦车放行。
教育学家苏霍姆琳斯基曾告诫过“时刻都不忘记自已也曾是个孩子”[3]。他们的今天可能平凡,但是他们的明天无可限量。不管学生多么调皮,成绩差,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放弃他们。总而言之,留守学生将会是长久存在的社会问题,需要整个社会格外重视。希望学校和家庭的付出可以给留守学生创造温暖健康的学习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