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山”转换呼唤农资“新创造”

2021-12-14中国农资评论员赵光辉

中国农资 2021年10期
关键词:银山农资金山

《中国农资》评论员 赵光辉

上周,我们结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谷树忠所写文章对“两山”理论的解读,谈了农资产业要与时俱进实现“新价值”。今天,我们结合他阐述的“两山”的转换,谈谈农资产业如何在“两山”理论引导的绿色发展中创新、创造。

大家都知道,“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是不同的,“绿水青山”是人可以施加影响的自然资源,“金山银山”是社会创造的造福大众的财富。该如何理解联系两者之间的判断词“就是”呢?谷树忠在文章中说,社会中存在两种理解:第一种的“就是”意味着价值观的转变,从过去的追求物质财富转变成绿水青山“就是”一种财富,不需要转化。这是一种理想化的理解;第二种的“就是”意味着要“成为”或要“转化成”,即绿水青山要成为或转化成金山银山。这是一种比较符合现实需要的理解。那么两山如何“转化”呢?文章认为基于自然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的转化方向是“双向”而非“单向”的。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前提是绿水青山要好。金山银山向绿水青山的转化前提是绿水青山还不太好,还需要增加绿水青山。

作为农业与环境、经济与生态的“枢纽产业”,这个“双向转化”都离不开农资产业的贡献,而农资产业在“双向转化”中也注定能大有作为。在积极稳妥推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时,其目的和意义是促进绿水青山(生态产品和服务)经济价值的实现。这时不能忘记保护好、建设好绿水青山是目的,绝不能以破坏、牺牲绿水青山为代价;同时还要懂得,转化是有条件的。不是有好的绿水青山就可以转化,要有技术、经济、设备等基础;转化也是有差异的,包括地区差异、类型差异、时间差异等,这些要求放到农资与农业的关系中,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在过去,我们向土地要粮食、向肥料要增产、向资源要财富,农资产业起到了关键作用。今天,在绿色发展中,农资产业同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肥料的减量增效、农药的生态环保,既是环境倒逼、绿色约束的结果,也是农资产业自我革命、积极有为的成果。农资产业目前正处于转型调整期,各种挑战纷至沓来,认识到这一点,对清醒认识自己、明晰产业方向、增强产业信心,大有裨益。

在持续有效推进金山银山向绿水青山转化时,其目的是造就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好、功能越来越强、效益越来越彰的绿水青山,持续有效地增加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的有效供给。其基本路径包括生态治理修复和环境保护治理。生态治理修复包括全要素生态修复、单要素生态修复。环境保护治理包括环境重点治理和特定环境治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蕴藏的农资产业的巨大机遇。事实上,有远见的农资企业近些年已经在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方面迈出了实实在在的步伐,不仅创新推出一系列新产品、新技术,还催生出土壤修复、农业保护的新产业雏形。这些都是农资产业对“两山”转换呼唤回应的新成果。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乡村振兴”作为“脱贫攻坚”之后的重要衔接战略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我们看到“两山”理论指引着三农发展的生态方向,在乡村振兴提供的社会经济和组织平台上,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模式丰富多彩,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康养等在我国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探索。而这些,都成为农资产业崭新的沃野。中国广袤乡村天际线的改变,一定少不了农资人砥砺奋进、创新探索的身影!中国农业的绿色晨曲、中国经济的生态交响已经徐徐奏起,这交响中也一定少不了农资产业践行“两山”理论、落实绿色发展的坚实足印!

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良生态环境的需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的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在中国经济中的贡献越来越高。以天蓝、地绿、水清、土净、景秀、居美、园洁、田沃为基本特征的美丽中国,伴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越来越清晰。在这个伟大历史启动的崭新节点,创造过辉煌业绩的中国农资产业、为“三农”作出过贡献的中国农资人,准备好了吗?

猜你喜欢

银山农资金山
既要GEP也要GDP 普洱的绿水青山正成为金山银山
国外是如何保护“金山银山”的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金山农民画
佐渡金山祭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
参加农资展会,细节绝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