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2021-12-14路紫超任娅婷

山西农经 2021年18期
关键词:农产品智慧农业

□路紫超,任娅婷,苗 龙

(烟台大学 山东 烟台264005)

智慧农业是农业经济体系的一个分支,可以有效解决农业现阶段的发展问题,促进农业战略发展目标的达成。我国是农业大国,需要增强农业技术水平,从而有效提升区域经济水平。近年来,我国对智慧农业可持续发展开展了大量研究。对农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使智慧农业经济更加可靠。

1 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1.1 互联网时代推动智慧农业发展

城市、乡村应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制定相应的战略,推进智慧经济发展。农业基础设施是确保智慧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高水平、高质量的设施对智慧农业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为了切实提升智慧农业经济状况,确保智慧农业经济长远发展,需要持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发展数字乡村、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推进智慧农业经济稳定发展。

当前,智慧农业农产品的销售模式从线下模式向线上模式过渡,使农产品销售种类及范围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推广。相关数据表明,智慧农业的市值已经超过10亿元,其农业特色资产是市值的1/5,农产品销售总额是市值的1/2,因农产品配送产生的经济效益不低于3亿元。由此可以看出,智慧农业在互联网时代发展潜力很大,既为农业转型奠定基础,也促使智慧农业不断创新发展。

1.2 信息技术与智慧农业相融合

信息技术是智慧农业经济体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支柱。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对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进行探索,并将这些技术与农业进行融合,可以使智慧农业的管理更加精细化。农业人员可以引入智能化养殖区,建设水肥一体化农业基地,使园区日渐生态化。将智慧农业经济与信息技术融合,可以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基础[1]。

2 智慧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少足够的科研资源

智慧农业经济发展受到落后的科技水平制约,先进科技缺乏、技术型管理人才不足、科研人员经验匮乏,很难推动智慧农业发展。现阶段,各地政府虽然认识到了智慧农业经济的重要性,并成立了一定数量的农业培训机构,但由于培训机构的教师对高新技术的理解、推广、实践方面有很大的欠缺,导致培训结果并不理想,各种技术指导工作只停留在表面。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多数农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偏低,不能充分理解技术的具体操作;二是专业技术型人才短缺,专业培训教师与技术推广人员不足,不能顺利推广智慧农业[2]。

2.2 网络通信覆盖不全面

网络通信覆盖有助于形成智慧农业经济体系。在互联网时代下,网络设施覆盖面更广,但是部分地区没有享受到互联网发展的便利。很多贫困地区和偏远地区未能实现通信网络全面覆盖,不能构建农业网络平台、农业信息系统。尽管经济发展快的地区已经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农业网络,但是实际上利用频率不高,无法真正满足社会需求。一些地区网络覆盖规模较小,数据信息更新缓慢,不能为农户提供有价值的农业信息,不仅降低了农业数据的利用率,还制约了农业服务系统的推广。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地区已经比较广泛应用互联网时代的各种先进技术,相关技术的普及覆盖率与之前相比显著提高。农村充分利用智慧农业与网络技术,逐渐引入电商行业,使农产品销售额显著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新销售模式改变了传统销售模式,创造了3 000亿元的销售市场。高新技术的应用使农村地区各生产环节紧密相扣,形成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在发展农业产业的同时,有效保护了自然环境。

2.3 特色产品宣传力度不够

随着生活水平提升,人们的消费理念发生转变,对农产品品质与营销服务手段的要求更高。需要基于当地特点,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在我国,农产品发展依旧有许多不足之处,这使农业品牌不能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分为以下几种:一是特色产品意识不够,多数农户以零散的方式售卖产品;二是欠缺对产品质量安全的评估,不利于树立特色品牌;三是农产品包装样式落后,制约品牌文化传播;四是宣传渠道单一,没有引入多种媒体进行传播;五是农户对智慧农业经济发展的认识不到位,未能打造特色产业园区。

3 智慧农业长远发展的建议

3.1 引进先进的技术与人才,构建培训体系

若想智慧农业经济稳定发展起来,需要配备一支具有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队伍。由专业人才团队领导的小组对农业前景进行研究,能有效保障智慧农业长远发展。政府和社会组织应重视人才引进,加大力度引入先进技术与人才,适当提高岗位福利待遇及薪酬,吸纳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可以适度调整人员岗位职责,让部分人员负责技术研究、部分人员负责推广。分工明确可以推进农业科技高效研发与推广,进而扩大科研队伍规模。

同时,政府需要构建培训体系,让群众充分参与其中,让群众或多或少了解一些科学前沿知识、农业未来发展方向,促进农业产业链壮大。除此之外,还应着重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挑选品质较好的地区,以此为中心向周边扩散,形成带动覆盖区域共同发展的农业示范基地。在示范基地建设过程中,应号召有关人员前来学习、交流经验,将先进的技术推广开来,促进本地农业发展[3]。

3.2 健全农业科研体系,应用与推广科研成果

政府应该纵观全局,基于总体建设和发展布局,加大农业生产的投入力度。为了切实提升农业产业高度,需要引入智慧农业人才,创建更多科研项目,逐一研究出现的问题。结合科技人才的智慧与先进技术,促使农业科研体系越来越完整,促进各项农业科研成果在实践与生产过程中真正发挥效用。

各农业单位应加强交流,促进合作,最大限度地降低重复研究概率。同时,实现对科研项目的统筹规划,节约大量人力、资源与时间,让科研人员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农业创新发展中,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进程。政府与社会组织需要对农业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进行宣传,让更多的农业人员应用该技术,促使技术更加成熟。政府可以通过新媒体传播农业成果并建立交流平台,加速农业科技推广。

3.3 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与信息技术融合

智慧农业经济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信息化建设不够完善,使智慧农业技术的推广与传播受到了一定制约。相关人员可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进行强化,优化系统内部,与外部进行对接,将农业与信息化网络有效连接在一起,使智慧农业经济有更长远的发展。

在优化内部系统时,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特色,丰富相关内容,使农业信息系统内部的资料更加齐全。优化信息平台不仅可以修补系统故障,提高相关数据的时效性与精确性,及时同步发布的农业数据,还可以保证用户充分利用已采集信息,更合理地把控农作物生长情况。相关人员需要保护好农业数据,加大信息管理力度,保证种植结果不会有太大误差。与此同时,相关人员要将种植人员反馈的数据进行记录并研究,确保最新数据及时替换农业数据资源库的旧信息。需建立通信机制,提升农业资源与外部资源的契合度,让二者之间信息相互融通,从而提高农业数据库的信息资源共享水平。

3.4 发展特色产业,创新推广手段

为了有效提升当地经济效益,需要挖掘当地特色农产品,完善产业链,让当地农产品品牌走出本地,让更多人了解当地文化,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创新推广手段时,需要建设农业产业标准和制度,对特色农产品品牌进行保护,促进当地特色产业朝可持续方向发展。打造特色产业的地区需要保证农产品的品质与安全,并将其作为前进的方向。

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遵守国家规定和相关原则,可以使智慧农业模式更加稳健。在培育特色农产品时,政府需要派专人对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原材料抽检、施肥、加工、产品运输等过程的质量管控,以达到消费者与市场对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要求。

基于大数据,分析消费者喜好,创新农产品的包装与销售模式。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方式进行宣传,最大限度提高产品的推广力度与影响力。

4 结束语

构建智慧农业管理模式对中国农业发展有推动作用,能促进农业经济效益提升。相关人员必须科学分析中国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与之相应的发展战略。完善培训体系,培养专业性人才,健全与推广农业科技技术,进一步提升农业整体水平。

猜你喜欢

农产品智慧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农产品争奇斗艳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