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资源枯竭型区域绿色发展路径研究
2021-12-14南亚娣贾明霞
□南亚娣,贾明霞,李 婷
(陇东学院 甘肃 庆阳 745000)
近年来,我国资源枯竭型区域范围不断扩大。甘肃省资源枯竭型区域十分重视转型发展,在绿色发展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面临很多问题,制约了资源枯竭型区域的绿色发展[1]。解决存在的发展路径不足等问题,可以有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为资源枯竭型区域的绿色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创建提供重要保障。
1 资源枯竭型区域概述
当下的资源枯竭型区域曾经都是资源型区域,由于资源被大量开采利用,现已进入了发展后期。通常情况下,资源型区域会经历4 个时期,分别是开发时期、扩张时期、繁荣时期和衰退时期。资源枯竭型区域已经步入了衰退时期。大多数资源型区域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最终都将走向资源枯竭,是资源型区域生命周期中所必须经历的阶段[2]。
以甘肃省玉门市为例,当地油田已经进入了资源枯竭衰退期。1938 年至今,玉门油田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已经从稳定产期转入了濒临枯竭期。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玉门油田已经进入了低产后期开发,油田产量逐年递减,开采出的石油量占可采储量的75%。面对复杂的地质结构,石油开采难度及成本都越来越高,采收率不断降低。2000 年开始,新油田开采难以满足石油炼化的要求,伴随着老油田产量日渐减少,当地石油行业面临巨大的危机。
资源型区域发展与资源相关产业具有紧密联系,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在资源开采力度不断加大而资源总量不断降低的情况下,必然要面临资源枯竭的局面。与此同时,资源型区域并没有对资源进行高效利用,加快了资源型区域步入资源枯竭状态的速度。资源总量是一定的,如果可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就能减少资源浪费。但是我国工业起步比较晚,技术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生产管理方式以粗放型为主,进一步加大了区域经济和区域资源利用的矛盾。资源利用率低以及资源总量锐减是形成资源枯竭型区域的重要因素。地区在进入资源枯竭状态后,会相继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产生不利影响,所以促进资源枯竭型区域绿色发展是当前的重要工作[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注资源枯竭型区域的发展,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措施来推进资源枯竭型区域转型及绿色发展,无论是宏观层面的政策规划,还是微观角度的因地制宜指导,都为资源枯竭型区域的转型及发展提供了条件。对于资源枯竭型区域来说,并不能单纯依靠经济来实施转型,要在绿色发展观的指导下促进经济与民生同步转型发展[4]。
2 甘肃省资源枯竭型区域绿色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导致地区经济发展缺少后劲
甘肃省资源枯竭型区域普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第二产业的产值占比较高,甚至有些地区第二产业在GDP 中出现了占比畸高的情况,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十分缓慢。资源枯竭型区域在发展过程中主要通过开发及利用资源、能源来发展自身经济,同时发展与资源、能源相关的纵向产业链来促进经济进一步提高。
但是,在资源枯竭型区域处于资源能源枯竭状态时,与之相关的纵向产业链也逐步走向衰落,这就给资源枯竭型区域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导致经济发展缺乏充足的后劲,经济日渐萧条。
甘肃省玉门市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稳定发展石化产业,积极开展清洁能源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建设与发展,发展壮大矿产品加工业,同时重视产业链延伸发展[5-6]。
2.2 失业人数增多,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加
资源枯竭型区域的产业主要与其所拥有的资源相关,围绕当地资源进行资源开发、加工及经营等来发展资源相关的上、下游产业。资源枯竭型区域的居民大多在当地资源相关的产业链条中工作,随着资源开采储备量越来越少,逐渐走向枯竭状态,当地居民的就业会受到极大影响。因为资源枯竭,企业业务量降低而面临裁员,当地失业人数不断增多,在失业人员中很大一部分是年龄结构偏大、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员,重新就业难度非常大,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埋下了隐患[7]。
2.3 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面临艰巨的节能减排任务
资源枯竭型区域在长期的资源开采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地表植被破坏、自然景观破坏、土地随意占用等问题。以往开采模式以粗放型开采为主,资源消耗量大、效益不高,存在只破坏、不治理的问题。资源枯竭型区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时会面临极大的阻力,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8]。
3 甘肃省资源枯竭型区域绿色发展的路径
3.1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资源枯竭型区域普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为了保证资源枯竭型区域可以朝着绿色发展的方向迈进,要重点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重视科技的力量,加大科技发展力度,积极引进高新技术或先进设备,在先进技术及设备的支持下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与此同时,要重视与高新技术产业密切相关的纵向产业链发展,逐步形成一条全新的经济产业链,树立绿色发展意识,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其次,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视循环经济发展,促进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在每一个生产加工环节中,要做到物尽其用,优化资源配置,避免资源浪费,促进资源效益提升[9]。
3.2 重视继续教育,加快失业人员再就业速度
在甘肃省资源枯竭型区域中,失业人数不断增多,政府部门应结合各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与当地的高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校等展开深入的沟通与合作,积极举办形式多样、针对性且实用性较强的讲座、培训,帮助失业人员接受再教育,不断强化自身的素质能力,成为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
政府部门要积极开展优秀人才引进及劳动力输出工作,这样既能引进更多优秀人才,为当地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方面的保障。同时,当地剩余劳动力可以向国内其他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转移。经济发达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大,比如我国东部沿海区域以制造业为主,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非常大,通过劳动力转移,可以有效解决甘肃省资源枯竭型区域剩余劳动力过多的问题,缓解社会矛盾。
3.3 重视生态环境改善,将循环经济作为发展重心
资源枯竭型区域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要将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相结合,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的同步发展,这是绿色发展的要求与核心。必须要重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加大力度整治生态环境已经遭受严重破坏的区域。实施林业工程,加快风沙治理,提高农田林网化率,同时加强人工造林工程,玉门市人工造林面积已经达到了103.4 万km2。要注重大气污染防治,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规定,淘汰城区燃煤锅炉系统及落后产能,确保工业能耗持续、明显降低,提高城乡的空气质量,加大投资治理矿山环境,尽快恢复地质环境。
应充分结合发展循环经济与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在科学规划以及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大范围推广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工艺、设备等,促进劳动生产效率提升。回收利用工业废料,降低各种资源的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在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的同时,产品绿色化程度也将不断提升,实现绿色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循环经济的指引下实现生活方式、发展方式等的系统性革命[10]。
4 结束语
资源型区域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开采资源力度加大,很多资源都在快速减少甚至枯竭,资源型区域成为了资源枯竭型区域,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资源枯竭区域转型迫在眉睫。围绕甘肃省资源枯竭型区域绿色发展路径展开分析,希望对甘肃省资源枯竭型区域转型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