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价值观嬗变及其建构研究

2021-12-14

黑龙江粮食 2021年5期
关键词:宣传教育建构价值观

□ 韦 晨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分院,江苏 南京 210000)

农民价值观是农民日常生活的具体体现,也是农村社会现实的直接反映和农村社会运作的重要镜像。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等发生了一系列变革,农民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原有的价值观在农村失去了生存土壤,健康、进步、积极的价值观尚未形成,落后、消极、腐朽等不健康的价值观念仍在农村蔓延,严重影响了农民精神生活和农村整体风貌。

一、农民价值观嬗变的总体镜像

(一)社会本位价值观向个人本位价值观转变

农村改革为发展注入活力,也为农民的价值主体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在我国农村社会,社会本位主要表现为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一般来说,农民在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上,集体至上原则是首要的和根本的。另外,集体主义精神在一定限度内对于培塑农民的爱国主义情怀、集体归属感、无私道德等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当二者发生较大冲突时,缺乏限度的纯集体主义精神或原则所带来的后果却是负面的。

(二)理想型价值观向功利型价值观转变

价值取向是指价值主体在进行价值活动时指向价值目标的活动过程,包含变化的趋向和方向,即在社会生活中,各个不同主体对不同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的接受和偏好。价值取向的理想型指的是价值取向是建立在信仰和信念基础之上的价值活动。人类所有认知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人类需要,实现人们的价值理想,也就是说,实践的第一个内在动力是人的需要,实践的第一个外在指向就是价值取向。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价值取向便是一个不断变迁的过程,价值取向呈现出理想型向功利性转变的特点。

(三)一元价值观向多元价值观转变

价值选择的逐渐多样化,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价值观的重要特点。传统农业社会,家国同构,农民将国家、家族、家庭利益放在首位,农民一生都在追求家族的兴旺发达,个人的光宗耀祖。农民个人价值观服从并服务于家庭、家族、国家利益,家国一体下,农民的价值观完全受国家主导,农民的价值选择呈现一元化特点。

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加快社会分化,又由于历史原因、城乡差异、政策偏向、教育水平等种种差异,导致农民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各具差异,与此同时,农民对同一事物也会形成不同的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

二、农民价值观重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当前农村多元价值观共生共存的现实条件下,农民价值观的重构,对于促进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实现农民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体来看,农民价值观的重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引;反过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也需要农民价值观的整体提升。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农民价值观重构的理论导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导农民提高自身素质的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集中概括和高度总结,是引导中国各方面发展的生命之魂和内在精神。

(二)农民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实践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精神和灵魂。在广大农村社会,多元价值观并存,既包括传统的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价值观,也包括具有时代特色和时代气息的“竞争、开放、民主、平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实践基础。

第一,多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不同群体相集聚形成了社会,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农民作为中国范围最广、人数最多的一个群体,其价值取向也是最复杂的。

第二,广大农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重要领域。一方面,农村人口占中国人口的大部分,与城市相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明显要薄弱,而占全国总人口数42.65%的农民则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广大农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践行方面还不足,也反映了广大农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实践场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提供基础。

三、农民价值观重构的实践路径

目前我国农民社会价值观正处于变化重组的关键时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引,促进农民价值观的良性发展,建构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匹配的新型价值观是当前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一)国家引导

1.政策支持

农民价值观重构需要有效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保障农民价值观的建构有章可循。

第二,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机制,特别是资金保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加大对资金的投入,可采取资金精准支持的政策来保障农民价值观的建构有序进行。

第三,制定相应的奖惩和反馈机制。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宣传和践行纳入村建设考核标准,对取得成效的村进行相应奖励。

2.宣传教育

第一,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用农民喜闻乐见、简单易懂的形式来表达和阐述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和原理,如通过播放微视频、开展文艺表演、典型案例宣讲、开展知识竞猜等多种形式来增进农民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了解,为农民建构和鉴别价值观提供理论基础。

第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精神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广大农民的爱国情怀和和革命传统精神,有助于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加强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精神宣传教育的同时,在宣传教育的方式上,以农村角度为出发点,宣传教育一定得接“地气”。

第三,加强集体主义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树立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要引导农民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在进行集体主义宣传教育时,可采用让农民切身感受“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集体之力的巨大,保障宣传效果。

第四,加强传统美德宣传教育。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农民在生病难以根治时转而向“神仙方术”求助。在农村进行传统美德宣传教育的过程中,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特别是针对容易滋生陈规陋习的农村,更是要注重方式方法,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社会建构

1.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

农村基层组织在农民价值观建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上可传达政策精神,下可融入农民群体,既是农民日常文化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农民价值观建构的引导者。

2.发挥乡镇企业的作用

乡镇企业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主体。一方面,乡镇企业自身的硬件设施对农民价值观产生引导、规范与定性作用;另一方面,企业精神感染和影响着农民的价值观。

3.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大众传媒成为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通过大众媒体,农民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同时也更好地接受现代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政府应该对大众媒体进行行之有效的引导,遵循“善待、善用、善管”媒体的方针,把好舆论关,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教育与引导功能,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网络阅读习惯,同时要建立网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阵地,增强先进文化的宣传力度,加强大众传媒的管理。

(三)个人塑培

1.内化于心

内化于心,就是农民将符合社会正能量的价值观转化为内在的自觉认识和体验,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一是主动学习。包括学习实践知识和书本知识。农民要自己树立学习的意识、读书的习惯,主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知识,主动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外延。二是修身正己。农民学习了价值观的相关内容,更是要以正确价值观为参照,内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本检视自我。三要明辨是非。学习是农民培育正确价值观的前提,修身正己是目的,明辨是非是归宿。

2.外化于行

外化于行,就是农民在价值观内化的基础上身体力行,做到知行合一。一是要以正确的价值观指导实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正、法治”来做好日常工作,发生矛盾纠纷时,依法办事,而非诉诸武力。二是对参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活动。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引下,发挥政府、社会和个人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引导农民抛弃旧的、落后的价值观,重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一致的、新型的、进步的价值观,是农民全面发展、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核心要求与根本保证。

猜你喜欢

宣传教育建构价值观
镇江市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