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第一产粮大省粮食储备管理和应急保障效能

2021-12-14王炳春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黑龙江粮食 2021年5期
关键词:储备粮储备效能

□ 王炳春(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一、疫情下的粮食安全形势

国际市场粮食安全风险不断升级,在新冠疫情波及全球的状况下,印度疫情全面失控,越南、泰国等国家限制大米出口,十几个国家限制农产品出口,由此迅速拉动了大米、大豆、玉米、饲料及生猪价格的上涨。

国内粮食安全处于“高难度、低水平、弱安全,吃饱没问题、吃好要进口,平时没问题、战时有风险”的状态,粮食安全的弦是永远不能放松的。

当前粮食安全现状不容乐观,管控失当,将会引发重大危机。新冠疫情使全球粮食体系的脆弱性凸显,粮食危机或有可能成为未来全球最大的危机,因此,提升粮食储备管理和应急保障效能,势在必行。

二、黑龙江省粮食安全状况及问题

我国十三个粮食主产省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三,东北三省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五分之一,2020年黑龙江省总产量约为7541万吨,占据全国总产量的11.26%。省粮食局积极引导粮食生产者主动跟着市场走,大力发展专用性玉米、适口性水稻、食用性大豆生产,鼓励和支持企业建设绿色有机粮食生产基地,为全面实现优粮优价优储优加优销奠定基础。鼓励和支持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引导优质粮食种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作为全国第一产粮大省的黑龙江省,同样也是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省,始终积极应对粮食安全风险,正在实现从“中华大粮仓”向“健康大厨房”转变,为保障全国粮食安全起到压舱石的作用。目前在粮食储备管理和应急保障方面存在四大问题。

一是粮食生产的成本增长高于产值的增长。虽然采取了对粮食的补贴与最低收购价的政策,其补贴收入仍低于当年总成本增加额与物质费用增加额,收益率呈下降趋势,粮食安全仍然堪忧;

二是粮农转移和兼业化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滞后的矛盾。绝大多数经营主体,即小农户,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家庭式小规模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本停留在初期发展阶段,普遍存在组织化程度低,日常运行不规范的问题;

三是农业生产对资源和要素投入的依赖增加。连续“十七连丰”的背后是长期高强度使用耕地、大量消耗水资源、超施化肥和农药,导致黑龙江省目前面临黑土退化、养分失衡、土壤板结、土壤重金属超标和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

四是粮食储备制度不完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粮食收储价格政策不科学、粮食收储科技政策不健全和粮食收储监管政策不规范等问题,在粮食储备和应急保障上还不能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建立灵活的应对机制等。

三、提升粮食储备管理和应急保障效能的对策

粮食是保障国家社会稳定的基石,提升粮食储备管理和应急保障效能是经济任务,更是政治任务。

在国际疫情严峻形势下,党中央提出保粮食能源安全的明确要求,凸显了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黑龙江是“中华大粮仓”,习近平总书记给予了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高度评价。作为产粮第一大省,要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确保只要国家有需要,就能产得出、供得好。基于以上认识,从六个方面回应四大问题,提出提升第一产粮大省储备管理和应急保障效能的对策。

一是降成本,提高收益率,稳定粮食生产效能。站位全国粮食安全战略布局,高瞻远瞩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提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建设高标准农田。实施“藏粮于地”,遵循“先易后难、注重实效、分类施治、规模开发”的原则,开展“土地整治”,完善田间道路系统,加强农田灌排工程建设,全面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实施“藏粮于技”,推进第二次绿色革命,运用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培育既高产又富含营养的动植物新品种以及功能菌种,在促进农业生产及食品增长的同时,确保环境可持续发展,适当减轻农业生产对资源和要素投入的依赖。实施“要粮于改”,深化粮食生产与流通体制改革,既要种好粮更要储好粮,推进粮食生产、加工、销售“三位一体”,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实施“节粮于用”,在储藏、加工、消费等方面节约粮食。提升储藏和运输的现代化水平,摒弃过度加工。珍惜粮食,适量定餐,避免剩餐,减少浪费。确保“米袋子”市场供应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要畅通运输通道,确保种、药、肥等主要农资供应。强化技术服务,农业技术人员对田间墒情、苗情、病虫发生情况开展调查和开展各类农业技术宣传培训,为小农户和新兴农业经营主体服务好。

二是健全和提高应急保障效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狠抓工作落实”、“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工作本领”三个方面的要求,健全和提高应急保障效能。进行“五优联动”,针对新冠疫情期间暴露的问题短板和制约粮食产业发展的瓶颈,围绕优质粮食产、购、储、加、销五大环节再造优化。完善粮食储备管理体系建设,在完善省级储备粮、优质粮食工程、粮食产业经济和仓储能力提升改造等方面,健全粮食产业保障体系规划设计,全面落实粮食储备任务,严格规范把好粮食质量、数量的收购和储存出库关,全面提升粮食优质化率,以粮食收储制度和储备管理制度改革为动力,加快实现更高层次的供需平衡和安全保障。

三是强化省级整体调控效能。制定全省的仓储库点规划,从数量、规模、销售和运转等方面,进行科学又实用的擘画。调整全省仓储物流体系,根据各地粮食购销、人口数量、乡镇撤并等实际,重新优化全省粮库布局及规模,构建物流中心、中心库和收储库三级仓储体系和省、市、县三级储备粮管理体系,层层落实监督责任。严格审定粮库布局方案,全省各市、县严格按照要求提出粮库新的布局方案,经当地财政部门确认、政府同意后,分别上报省粮食局和省财政厅。在此基础上,组织专家对上报库点逐一进行评审,最终确定。统筹推进省级和市县粮库建设,提升粮食行业整体效能,促进粮食市场规范有序,落实粮食安全保障措施。

四是多渠道实现适当情况下的应急供应效能。审慎推行承储主体多元化,构建动态粮食储备,以省级储备企业为主导,激发粮食储备市场活力,坚持地方储备粮中省级储备粮为主导、省级储备粮中省属储备企业为主导。与此同时,主动顺应粮食收购市场新变化,科学制定粮食价格收储政策,构建以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为基础、以多元粮食市场主体为重要力量,政策性收购与市场化收购协调联动的新型粮食收储体系。积极支持多元承储主体完善提升粮食收储基础设施,支持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新库建设和“危仓老库”维修改造的同时,把民营粮油加工企业新建粮库纳入重点支持范围,主动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改善粮食收储条件,健全粮食产后社会化服务体系,统筹中央、地方和社会仓储基础设施建设。

五是提高储备粮企业可持续发展效能。创新储备方式,严格储备粮的轮换进出库工作,创新轮换作业方式,开展优质粮食储备试验,优化储备粮结构,推动储备粮企业与粮油加工企业深度合作。推进粮食储备企业与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坚持地方储备粮所有权、动用权、监管权“三个不变”的前提下,将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度分离,促进储备粮就地轮换加工和转化增值,改变“收原粮卖原粮”的传统方式,最大限度降低轮换经营风险。缩短优质储备粮的轮换周期,促进粮食保值增值。积极探索“以销定储”新模式,保持地方储备结构相对稳定前提下,以市场和消费为导向,适当增加适销对路的品种,促进储备粮轮换销售,降低轮换价差损失。在谋大势谋长远上实现更大突破,研究确定一批事关全省储备粮企业的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政策、重大举措和重大工程项目。

六是推动粮食储备管理和应急保障现代化效能。牢牢抓好科技和人才兴粮兴储的“牛鼻子”,完善举措、优化路径,大力引进先进技术,推行人才兴粮战略,加强外部监管力度。健全粮食收储科技政策,牢牢抓好科技,建议出台有关粮食储备信息化建设技术规范、粮食流通信息技术数据元规范和粮食储备可视化管理系统功能规范和粮食收储可视化信息系统技术导则等。对粮食储备库,重点建设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化管理模式,促进粮食物流高效、管理智能、可视可控。对一线的粮食收储,重点推进以收购、结算和仓储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粮食收储动态信息化系统,优化业务流程,方便农民卖粮,提升工作效能。落实“人才兴粮兴储”战略,推进行业人才培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教育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人才兴粮”的实施意见》,在粮食行业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粮食储备管理和应急保障现代化效能提供坚实人才支撑。提升粮食储备管理和应急保障工作标准,建设一支讲政治、懂业务、善作为的干部队伍。规范粮食收储监管政策,主动引入外部监督,建议会同省财政厅、省农发行联合相关部门出台《关于加强地方储备粮联合监管的意见》,建立地方储备粮联合监管制度。重点在省级地方储备粮数量是否真实、质量是否良好、储存是否安全三个方面做好监督工作。发现违纪违规问题要及时进行查处,分清责任,问责追责。

猜你喜欢

储备粮储备效能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江西省省级储备粮管理办法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基于排队论的信息系统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分析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辽宁省地方储备粮存储模式及优化对策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关于地方储备粮轮换业务会计核算处理办法的探讨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