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基层党建助力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研究
2021-12-14能艳兰陈云燕
□ 能艳兰 陈云燕
(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4)
社区是城市治理过程中的基本细胞,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城市社区的数量和类型急剧增长,社区居民的诉求也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特征,社区治理普遍面临着养老服务不足、公共空间紧缺、环境卫生脏乱三大难题,迫切需要转变社区治理的理念和方法打破现阶段的窘境。
一、六盘水市基本情况
六盘水是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一座工业城市。因历史原因,位于中心城区的社区普遍属于老旧型小区。片区居民住宅大多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居民自建房和单位职工家属楼为主。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涌现一大批由房地产开发商推动建设的居民差异性较大的社区。相比老旧小区,新建社区物业服务、基础保障等方面存在一定优势,但居民构成的多样性对于社区治理提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同时,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六盘水市帮助贫困山区群众“搬出来”,统筹规划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建了一批易地扶贫搬迁社区。
二、三类社区实践与探索
(一)红岩社区——老旧小区
红岩社区是中心城区老旧小区的典型代表,基础设施老化问题较为突出、生活环境较差、闲置房屋较多,“无主管部门、无边界、无物管、无防护措施”的“四无”老旧型小区管理问题突出,在改善人居环境的政策方针指导下,该社区大力推动老旧小区的改造工程,该社区创新党建助力社区治理成效较为明显。最大的特色在于对于“三线”文化的传承发展以及充分利用社区内大量的“银色资源”。主要做法如下:
1.充分盘社区闲置资源,提高社区居民参与
社区内老年人的养老生活和养老质量一直备受关注,不少老旧小区也受此困扰。红岩社区内以水矿、六盘水火车站退休职工、退休党员为主,这部分老人思想积极、整体素质较高,通过党建联席会、院坝会、道德讲堂等方式,激发居民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动力,尤其是知识、经验储备丰富的退休职工,能够为社区的建设发展建言献策。让居民参与社区的建设和发展,能够为社区的党建引领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开展城市“三变”,提升社区居民收入
在旅游旺季,利用集体资金、劳务、房屋入股的形式开展社区闲置资源利用,使居民也成为集体经济的成员,动员辖区居民参与其中,开展“家庭式宾馆”。据青年路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余安富介绍,2018年夏季,该辖区“家庭式宾馆”接待游客近700人,参与其中的居民收入最少的也有上万元,“家庭式宾馆”成为该辖区困难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老旧小区的居民以公职人员为主,有固定的收入保障,但盘活闲置的房产资源、退休老年人的劳务资源,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是社区治理的有效途径。
3.创新社区特色服务,驻村帮扶困难群众
依托文体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文化娱乐服务,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尤其是社区内老龄化的问题,丰富的社区文化娱乐服务、基础便民利民服务、图书馆、资料室等固定的场所建设和普及,为社区中占主要人口比重的老年人提供了养老的便利。同时,由社区派出驻村工作组,建立“村企联建”联合党支部,在社区及党支部的帮助下,切实解决当地生活生产问题。提供吸纳社区的志愿力量,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帮扶社区困难居民,提供暖心服务,真正实现不让一个人掉队,坚持共同发展。
(二)幸福里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社区
该社区是六盘水市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形成搬迁社区的典型代表,特点在于所居住居民的前身是农村村民,与普通的城市社区不一样,居民在新环境中的生产、生活、心理环境的融入都是社区治理过程中难以忽视的,保障居民的经济收入以避免返贫的风险也是该类社区尤其需要重视的工作。
1.党建助力“搬得出”目标实现
幸福里社区位于钟山区月照街道,共安置金盆乡、保华乡、木果乡、青林乡4个贫困乡镇群众588户277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占97.3%,目前入住率达100%。在搬迁之初,为推动搬迁工作的进行,坚定群众搬出来的决心,成立幸福里居委会党支部,组建居委会,选配8名“两委”干部,有效管理党组织。按照“定岗、定人、定责、定任务”的模式,设置社区内部的网格和楼栋党小组,建成“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居委会+居民小组+志愿者”的服务网络体系,实现社区的网格精细化管理。
2.社区党建助力“稳得住”目标实现
按照“融城党建”的思路,幸福里社区以党建为引领,立足于“融心、融情、融力、融和”为内核的“融”文化,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平台。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组建社区志愿队伍,由居委会带头,动员社区居民,弥补社区物业服务的欠缺,自发组建四支志愿者服务队伍为社区提供环卫及车辆管理服务。在社区新建图书馆、活动室、健身器材、音乐室、“四点半课堂”等场所,满足社区居民切实所需的服务,提高其幸福感和归属感。
3.社区党建助力“能致富”目标实现
社区通过开展制衣、苗族服饰、鞋帮加工、家政服务等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搬迁群众就业技能。建设扶贫车间、“巧娘手工坊”,为居民提供就业服务,保障居民经济收入。据统计,搬迁群众中有劳动力家庭542户1258人,已解决就业542户1226人,每户每月就业增收达2000元以上,有劳动力家庭达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基本实现了有劳动力家庭就业动态清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过程中,搬迁群体的经济收入是困扰社会各界的问题,通过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岗位,为搬迁群体实现增收,保障其正常生活,再到下一步的致富阶段,幸福里社区真正实现了易地扶贫搬迁居民经济收入可持续发展。
(三)钟山区德坞街道德宏社区——新建型小区
该社区是六盘水市新建型小区的代表,是新时代房地产开发商建设的社区,居住居民的背景构成较为复杂,对于社区服务的需求也是呈现出多样性、层次性、阶段性等特征。社区业委会、物业机构均配齐,对社区的管理也提出现代化、时代化的要求,先进技术的运用较为广泛,智慧社区的实现是其发展的最终落脚点。
1.党组织的横、纵向联动
德坞街道党工委通过成立街道大工委,将城市基层党建与党工委的工作重点相结合,形成以街道统筹协调、社区和小区协同的三级上下联动的基层党建格局。街道党组织负责统筹协调辖区内的党建工作,各个社区和小区的党组织进行上传下达,在纵向形成“街道—社区—小区”三级联动机制。引导驻区内各单位、各组织的党组织也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在横向形成社区、小区层面的党组织联动机制,以弥补新建型小区居民参与度低、居民归属感不足、党建工作难以开展等方面的问题。
2.构建社区联席协商机制
在小区层面,通过党建引领,构建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之间的联席协商机制,对小区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采取共商、共建、共治的策略。其中,小区党支部作为业委会和物业的指导者和协调者,小区物业、业主委员会定期向其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党支部负责监督协调的同时也能够对其工作进行一定的协助。同时,组织小区居民对物业和业委会的工作进行绩效评价,进一步提高居民社区参与程度。社区联席协商机制的建立依托于社区居民的监督,落脚点也是为小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党建与社区网格治理相融
在社区网格治理的基础上,将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服务进行融入,使得党建成果服务于社区网格化治理。小区内先根据居民群众的资源、需求清单,主要整合社区网格居民的需求,统筹辖区内333名报名参与服务的党员及参与志愿服务群众的工作单位、服务意向、爱好特长和服务诉求等,组建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普法宣传等7支服务队伍,结合居民需求进行相互匹配,基于此,由相应的党员和志愿者力量为所在网格内的居民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居民向社区反馈服务诉求,社区负责统筹协调居民和党员、志愿者直接的供需关系,党员进行固定日服务,模式是:居民线上点单—社区统筹订单—网格派单—党员、志愿者领单。
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基层社区治理,在新型城镇化的驱动下,传统行政化的社区管理无法发挥基层自治组织应对利益多元诉求的挑战,需要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嵌入社区治理,统筹社区有效资源并进行有效融入,发挥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战斗堡垒作用。社区也是社会矛盾和社会活力的集聚地,在强调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今天,需以基层党建协调各方矛盾、激发社会活力,助力城市社区治理的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