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植保技术要点探究
2021-12-14夏际龙
□ 夏际龙
(江苏省淮阴区新渡口街道办事处农技站,江苏 淮安 223302)
当前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食品安全卫生状态和农业生产过程,而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已经无法满足绿色农业生产的需要。其中,绿色农业植保技术就是在生态农业发展的形势下所产生的,将绿色农业植保技术划入到生态发展系统中,能够有效保证农业生产的安全性和高效性,从而推动生态更加健康的发展。绿色农业植保技术就是对植物开展卫生保护,通过合理采取农业、物理和生态防治方式来保护农作物,并灵活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和先进的施肥方式,着力解决农作物中有害物质的残留情况,从而促进绿色农作物健康生长。
一、采取综合防治手段,减少农作物中农药的残留情况
绿色农业植保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的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农药使用量,全面控制农作物中的农药残留情况。因此,在农作物的生产过程中,需尽量使用低毒和高效的农药,综合采取生物、物理和生态防治手段,合理使用药物剂量,减少农作物中的有毒物质,从而切实保证农作物种植的安全性。
(一)采取稻田耕沤灭螟技术
通过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采用稻田耕沤灭螟技术,将示范区的稻田进行整体翻耕,改善土壤环境。然后,再采取深水灌浸的方式来影响螟虫羽化,通过采取杀蛹灭螟的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对稻田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其中,一般螟虫化蛹的时间段是春天,所以在这个时间段使用稻田耕沤灭螟技术,能够有效控制螟虫的发生。例如,在螟虫大发生的年份如未开展化学防治,其稻田的枯心率为3.3%~4.5%,平均为3.9%,而不沤耕田为8.4%~13.0%,平均为10.2%。但是,通过将稻田耕沤灭螟技术应用于螟虫控制中后,稻田枯心率下降了6%。因此,通过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使用稻田耕沤灭螟技术,能够有效防止螟虫的生长,促进农作物增产,最大限度提升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二)健身栽培管理技术
栽培的关键在于如何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而健身栽培便是为达成上述目的的关键技术之一。而就该技术而言,不仅能防止作物受到天气灾害的影响,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病虫害的效果。不仅如此,通过运用正确的耕作手段,还能让作物种植过程的农业生态污染减少,从而有效提升作物的生长,并最终达到提高作物收益的目标。例如,该技术在某县得到推广运用后,花生产量达到了过往的9倍,而随着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拓宽,当地的经济整体状况也得到了极大改善。有关健身栽培技术的具体运用过程,需对以下细节予以重点关注:一是需要将农作物种植所在地的排灌特点考虑在内,而后亦需根据其特点选择相应的地段,定期开展整地工作;二是需管理好作物生长的全周期,尤其是废水方面,绝大多数作物均需依靠科学的施肥与管理方能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因此,科学的施肥与保水不容半点疏忽;三是病虫害的防治,大多数作物均无法避免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对此,有效的预防与及时的治疗当属首要。关于病虫害的防治,具体可根据作物的生长状况来选择合理的防治手段,核心目标是要让防治手段尽可能避免对作物本身及周围环境带来伤害,以此保证良好经济效益,同时实现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三)灯光诱控害虫技术示范
在20世纪末,因农药与化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引进,使得我国农作物产量得到了极大飞跃。但也因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而导致各种问题出现。首先是农药的残留使得土壤表层及地下水资源遭到污染,这不仅会导致后续农作物的农药超标而且当作物流入市场,还将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严重者甚至可能引发集体中毒事件。即便农药的残留剂量不大,如长期食用,仍会威胁到人体健康。因此,最理想的防控手段应是尽量摆脱传统种植对农药的依赖,合理使用物理与生物防治。诸如目前运用较为广泛的灯光诱杀技术,通过分析病虫害的产生原因,了解到许多害虫具有趋光性后,通过设置灯光的方式进行集中捕杀,以此达到病虫害防治的目标;利用灯光捕杀成虫,使得害虫基数得到减少,以此便可对其密度与排卵量予以控制,降低了害虫对作物的危害。不仅如此,因不同害虫的感光性亦有差异,故可根据光线的调节来诱杀相应的对象,诸如金龟子对绿光具有较强的感光性,而黄光则在对付蚜虫方面效果更佳。当然,诱捕光源亦是考量的标准之一。根据不同的供电源,诱杀害虫的灯光又分为多种,诸如交流电、蓄电池、太阳能杀虫灯等。
(四)生物农药防控病虫技术示范
在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污染来源当属农药。然而,因作物于生长过程中受病虫害侵袭是无法避免的。因此,针对相关技术的研究也成了时下最为迫切的事项。正是基于此,近年来,诸多地区开始运用生物农药防控技术,该技术不仅能达到安全的相关标准,同时还能在减少害虫危害同时不破坏生态平衡。技术还能对付部分已然产生了抗药性的害虫。这也等同于拔除了一项危害作物生长的顽疾。因此,要想发展无公害农业,生物农药防控当属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就现阶段而言,许多新型农药已投入到了实际生产之中,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如B.T杀虫剂、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等。其中,B.T杀虫剂作为一种细菌生物农药,其在应对鳞翅类虫害时表现出了较高的功效。而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则是一种抗生素杀菌剂,在治疗霉心、轮纹等病害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疗效。这些农药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同时还能维护作物的生长健康,故也应当予以大力的推广。
(五)利用沼液进行农业生产施肥
通过对物理及生物方面的不断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在将农业生产过程中遗留下的秸秆、牲畜粪便等废弃物经过厌氧条件予以全面发酵,继而所产生的沼液,不仅是一项极其优质的腐熟肥料,且因该肥料是在厌氧的环境下产生,故将之作为调料撒向田间地头时,大多数有害微生物也将同时被消灭,且因填料中的有机物在播撒一段时间后自然分解并被土壤吸收,这对土壤肥力的培育亦是大有助益。因此,于蔬菜的种植过程,种植者亦当对沼液施肥给予高度重视,以此在保证土壤的充沛肥力同时,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及品质。
二、建立病虫害检测系统
不仅是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而且其病虫害的发生均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此,为夯实农作物的种植效果,各地区均应建立起一套基于当地农作物的监测体系,一方面对当地农作物经常遭遇的病虫害予以防控,另一方面则可基于不同的病虫害类型及时采取最恰当的防治手段。除此之外,建立检测系统的另一核心目的还在于及时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害予以提前预测,根据作物生长过程中的蛛丝马迹来推测可能发生的病虫害,以此为基准,提前采取预防的相关措施。当然,这也要求农民需详细记录下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再与系统进行比对,以此精准判断病虫害类型,继而确保预防的准确与及时。
三、加强新型技术研发
现如今,任何事业要想得到持续不断的发展动力,便必须时时刻刻加以创新。农业种植如此,绿色植保技术亦然。因此,我国现阶段无论是在农业种植还是绿色植保技术方面,均需寻求不断的突破与发展,要将长期奋斗的理念融入农作物种植与植保技术的研发。与此同时,农作物生长良好与否,与其种子本身的质量之间亦有莫大关联。对此,技术人员还需在品种的培育上加大力度,要让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在各个层面均取得有效进展,在推动绿色植保技术的具体实施同时,维护好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
四、结语
绿色植保作为融合了农业、物理与生物等众多领域及其相关理念的新型技术,不仅能有效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及质量,而且能维护好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微妙关系,以此在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安全,同时亦能最大限度避免各种危害的产生。因此,绿色植保技术值得大力的推广及应用,要让更多的农业种植户均受益于绿色植保技术的使用,以此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继而为我国的繁荣昌盛做出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