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丰县决战脱贫向小康的调研

2021-12-14周艳娜

山西农经 2021年3期
关键词:丰县低收入攻坚

□周艳娜

(中共丰县县委党校 江苏 徐州 221700)

1 研究背景

丰县地处苏、鲁、豫、皖4 省交界处,面积1 450 km2,总人口121 万人。作为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帮扶县、湖西重点片区,丰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1]”。

按照中央和省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丰县县委、县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截至2019 年底,全县44 695 户、106 926 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人均年纯收入达9 352 元,增幅连续4 年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如期完成江苏省定脱贫攻坚任务,实现脱贫摘帽。

2 丰县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取得的成绩

2.1 根据精准扶贫要求,精准确定扶贫对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成败在于精准”[2]。丰县县委、县政府根据精准扶贫的要求,按照“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分阶段推进脱贫攻坚。2016—2018 年为稳步推进阶段,重点解决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和条件相对较好的经济薄弱村脱贫问题。2019 年为集中攻坚阶段,重点解决脱贫难度较大的困难户和未脱贫的经济薄弱村脱贫问题。2020 年为巩固提升阶段,重点巩固脱贫成效,探索长效防贫机制。

2.2 精准落实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政策,为扶贫提供制度保障

2.2.1 教育保障不断强化

丰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阶段升学率均达100%;创新设立残疾人家庭教育关爱资金,困难家庭学生实现应助尽助;实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设立5 000 万元教育奖励基金,投资27.45 亿元新改扩建学校54 所,丰县133 所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办学标准,特殊教育中心顺利通过江苏省现代化学校验收。

2.2.2 医疗保障稳步提升

丰县围绕让低收入人口“少生病、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目标,积极构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机制,使“一补两降三提再救助”政策全面落实,低收入人口实现基本医保“全参保、零脱保”、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县域内困难群体医保报销比达到95.7%。累计投资1.28 亿元用于镇村医疗卫生事业,建成省示范卫生室68 个,行政村卫生室规范化率达到90%,建制镇卫生院全部达到省级示范标准。

2.2.3 住房条件切实改善

丰县聚焦农村4 类重点对象,逐镇逐村开展危房鉴定,在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危房改造补助的基础上,县财政再补助每户1 万元,每户补助标准达到3.7 万元,累计投入资金7 172.5 万元,在徐州市率先完成危房改造任务,比要求时限提前半年。在湖西片区开展“光彩慈善安居工程”,将片区危房改造补助标准提高到新建类每户4 万元、修缮类每户1.5 万元,并适当购置家居用品,得到江苏省慈善总会高度认可。

2.2.4 综合保障更加稳固

丰县全面落实农村低保和特困供养标准逐年增长机制,累计发放低保资金3.1 亿元、特困供养资金1.56 亿元、临时救助资金1 968.53 万元,有力推动了25 411 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依靠政策实现脱贫。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累计为建档立卡户代缴养老保险317.58 万元,对全县符合参保条件的低收入人口实现全覆盖。

2.3 发展经济项目,实现产业富民

丰县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贫困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注重从做强特色富民产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方面发力,不断激发扶贫内生动力。

2.3.1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丰县依托“南果北菜”产业布局,培育“果菌菜牧木”五大特色产业集群,总产值达到310 亿元。全县果树面积稳定在3 万hm2,位居全省第一;投资3.76 亿元建成了江苏省规模最大的菌光互补现代农业产业园,食用菌产量达到50 万t,其中毛木耳产量全国第一;高标准建设四大特色蔬菜优势示范片,特菜产量达到280 万t,其中洋葱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丰县牛蒡”“丰县山药”“丰县芦笋”等农产品知名度明显提高;建成国家级养殖示范场4 个、省级生态养殖场50 个、1 000 头以上奶牛养殖场4 个,年产值达到50 亿元,位居全市第一。

2.3.2 以新型经营主体为载体,激发产业动能促增收

丰县按照“培育一个龙头,带动一大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注重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减贫带动作用,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 家、省级6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 178 家,家庭农场2 541 家,立华牧业、凯佳食品、年加工速冻肉食品、大红德邻等一批“农”字头行业龙头相继落户。2020 年重点培育农业企业30 家,80 家农企被列入重点扶持的农业企业库。

2.3.3 以产业扶贫项目为抓手,提升产业效益促增收

丰县积极整合各类涉农、扶贫资金3.18 亿元,集中投向电动车产业园等一批收益较高的扶贫项目,并将收益量化到村、到户,有效保障项目资产收益。同时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注重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认定就业扶贫基地41 个、扶贫车间28 个,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4.63 亿元,带动13 938 户实现创业和就近就业。

2.3.4 将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脱贫攻坚重要内容

丰县以资产经营、资源开发、电子商务、边贸市场等18 种村集体经济增收模式和5 种村集体资产资源盘活路径(与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相结合、与公共空间治理相结合、与土地综合整治相结合、与新型社区建设相结合、与集体产权改革相结合),有效增加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

2.4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持续深化产业扶贫

2.4.1 派驻村(社区)第一书记

丰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以上率下带头驻村,择优选派136 名县直部门科级党员干部,担任省定经济薄弱村、低收入村、软弱涣散村第一书记,实行“一人驻村(社区)、全局(委、办)帮扶”工作机制,推进脱贫攻坚全面提升。

2.4.2 “五方挂钩”帮扶机制实施

2016 年以来派驻3 批工作队,实施“五方挂钩”帮扶项目364 个,涉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民生改善等项目,对接41 个省定经济薄弱村,使村集体增收平均达到25 万元以上。

2.4.3 开展“四个一”走村串户工作法

在丰县推广一张连心卡、一本日记本、一辆流动车、一个信息网“四个一”走村串户工作法。卡片统一印制“连心卡”,正面印有驻村干部姓名、手机号和联系点等信息,发放到每户村民家中,群众遇到困难,可随时拨打电话咨询求助,成为党群、干群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2.5 创新脱贫防贫长效机制

为了有效解决因病、因学、因灾致贫返贫问题,丰县率先在江苏省实施精准防贫保险,2019 年7 月在湖西片区推行而后全面推广实施。在湖西片区6 个镇、160 个村推行实施精准防贫保险,分类设置精准防贫标准和程序,对2019 年7—12 月期间符合救助条件的因病、因学、因灾的67 名救助对象发放防贫保险金75 万余元。2020 年2 月,制定《丰县精准防贫保险工作实施意见(试行)》并在全县全面推广实施;4 月23 日、7 月13 日、7 月27 日分别印发《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试行)》《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稳定增收计划实施方案(试行)》《关于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试行)》。以上方案从政策上为防止返贫奠定了基础。

3 发展建议

3.1 将脱贫攻坚工作稳步融入乡村振兴工作中

保持政策总体稳定,支持力度不减,建立多层次政策保障机制,巩固脱贫实际成效;持续深化产业就业扶贫,依托丰县产业发展实际,大力振兴实体经济,为扶贫开发作坚强支撑;继续开展精准脱贫保险,紧盯全县已脱贫但收入不稳定的建档立卡户和收入较低的非建档立卡户两类易返贫致贫重点人群,对符合防贫条件和要求的农户发放防贫保险金,有效防止返贫和新发生贫困,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3.2 扩大农业保险涵盖范围

丰县是农业大县,农业经营性收入仍是农户主要收入来源。但受自然灾害影响,农作物减产甚至颗粒无收现象时有发生,农户收入不稳定,容易因灾骤贫、返贫。丰县虽然整合了农业项目资金为部分建档立卡户购买价格指数保险,但是面积较小、覆盖面窄,财政压力相对较大。为了让更多农户享受惠农政策,建议省级层面将洋葱、大蒜等种植面积较大的地方特菜纳入《江苏省高效设施农业保险省级财政奖补险种目录》,由省财政按照规定执行奖补政策。

3.3 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

长期以来,交通、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薄弱一直是制约丰县发展的痛点、难点,全县路网密度长期处于省市末位,高速公路里程仅为江苏省平均水平的1/3,高等级公路占比仅为7.1%,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省平均水平的1/3,特别是进入高铁时代,丰县更加面临被“边缘化”困境,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议省级层面加大对丰县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从水利工程、货运航道、铁路高速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倾斜。

猜你喜欢

丰县低收入攻坚
我国已有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预警范围
乡村不应有“官僚”——关于“丰县事件”的三点思考
丰县为何层层“失守”?——“丰县事件”折射基层顽疾
山西六类低收入群体可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户均1.4万
锦上添花
汤敏:低收入人群手里不是没有钱,企业要制造让他们买得起的产品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娶低收入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