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匀市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及对策

2021-12-14朱子丹杨云颖王红梅

山西农经 2021年12期
关键词:坝区都匀市蔬菜

□朱子丹,杨云颖,樊 琴,韦 青,王红梅

(贵州省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发展中心 贵州 黔南 558000)

1 坝区发展现状

1.1 坝区基本情况

都匀市地处苗岭山脉南侧,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坝区最高海拔1 300 m、最低海拔650 m,立体气候较为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降水量1 431.1 m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995~1 209 h,年总积温4 230~5 990 ℃,年平均气温16.1 ℃,无霜期300 d左右。坝区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各种农作物生长。

都匀市现有坝区28 个,坝区总面积3 496 hm2,其中,20~66 hm2坝区14 个,66~333 hm2坝区12 个,333~666 hm2坝区1 个,666 hm2以上坝区1 个。

1.2 基础设施情况

都匀市28 个坝区内机耕道总长170.65 km,有效灌溉总面积3 032 hm2。可服务于坝区的总冷库容量为6 400 m3,冷链运输车辆两台,坝区高标准农田总面积758 hm2,大棚面积22 hm2,农机拥有量15 528 台(套),电网覆盖率达95%。

2020 年,都匀市政府争取到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2 736.27 万元进行坝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平浪镇(石龙大坝、谷洞大坝)、墨冲镇(沙寨大坝)、小围寨办事处(河流大坝)、毛尖镇(摆忙大坝、双堡大坝)4 个乡镇办事处坝区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总面积435 hm2,新建田间道25.59 km,改扩建田间道5.09 km,硬化田间道4.15 km,新建灌溉沟渠0.68 km,改扩建灌溉渠11.09 km,新建排水沟1.36 km,新建灌溉管道34.49 km,新建管道1.17 km,新建泵站6 座,新建蓄水池7 座,坝区灌溉面积增加到535 hm2,高效节水面积增加了210 hm2。

2 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情况

2020 年,都匀市共引进企业、合作社59 家,其中企业40 家、合作社19 家,入驻28 个坝区,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完成土地流转(入股)面积0.026 万hm2,土地入股率为75.3%。累计完成坝区结构调整面积0.672 万hm2,实现总产量11.65 万t。其中,蔬菜(含食用菌)种植面积0.262 万hm2,产量9.60 万t;中药材0.017 万hm2,产量0.05 万t;优质稻0.242 万hm2,产量1.90 万t。坝区产品销售总量11.35 万t,其中,销往贵州省内市场5.55 万t,销往东部市场3.44 万t。

坝区加权平均产值达9 623 元/667 m2。其中,建样板坝区两个,平均产值达13 175 元/667 m2;建达标坝区26 个,平均产值达9 198 元/667 m2。通过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13 474 户55 248 人增收,其中,贫困户1 794 户5 962 人,坝区增收总额7 356 万元,贫困户增收总额799 万元,实现坝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 167 元,非坝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 669 元,坝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非坝区高出30.7%。

3 取得的成效

3.1 责任推动,坝区产业发展起步

一是健全领导体系。成立了以市“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分管联系领导、市直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办事处(以下简称“乡镇办”)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完善工作机制,层层落实责任[1]。

二是建立工作机制。围绕坝区产业结构调整蔬菜产业打造,建立“四个一”工作机制(一个坝区一个市级包保领导、一个市级包保部门、一个责任企业、一个责任乡镇办具体责任人),全力抓好坝区建设及产业结构调整。

三是制定奖惩措施。以目标为导向,制定了《都匀市2020 年坝区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按照“金银铜”“红黄蓝”激励奖惩措施,将发展任务分解到单位、到人、到地块,项目化、清单化推进落实。

3.2 政策激励,产业发展朝气蓬勃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整合财政扶贫资金1 260 万元用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依托2019—2020 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2 736.27 万元,建设灌渠、机耕道等坝区基础设施。

二是出台优惠政策。对入住坝区从事蔬菜种植产业,经考核符合条件的贵州珠江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15 家企业给予最高50%的土地流转费用补助;落实坝区奖补政策。同时向上申报蔬菜生产企业1.25 亿元金融支持。

三是落实金融支持。帮助入驻坝区蔬菜生产企业申请1.25 亿元金融支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2]。

3.3 技术撬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一是基地示范引领。引进贵州珠江源公司等14 家企业,在墨冲良亩坝区推广运用“321”高效种植模式,引领全市创建蔬菜标准化、规模化示范基地0.05 万hm2,辐射带动规模化基地0.3 万hm2,确保都匀市生产出优质、安全的绿色蔬菜产品45 万t 供应目标市场。

二是技术组带领。都匀市派出53 名技术人员,组建了8 支由科技副职、科技特派员、农业辅导员组成的专家技术服务小分队,分别进驻全市28 个坝区开展专家技术服务。

三是工作组护领。都匀市农业农村局精心挑选35 名精兵强将组成8 个春耕备耕暨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指导服务工作组,每日奔赴于各乡(镇、办事处)的田间地头,发挥“三队合一”(督导队、宣传队、技术队)作用,对8 个乡(镇、办事处)农村产业革命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目前,共开展技术培训了24 期,培训了2 000 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 600 余份。

3.4 市场灵动,产业发展突飞猛进

一是坚持“稳配送”。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黔南(都匀)配送中心,将都匀蔬菜供应至广州江南市场,部分销往广西、长沙、贵阳、凯里等市场,年供商品蔬菜超过8 万t,受到消费者的高度认可[3]。

二是坚持“走出去”。深挖当下市场蔬菜需求情况,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参加各种蔬菜新品种展示推介会、交流会,宣传推介都匀蔬菜,寻求合作机遇,搭建舞台,引导蔬菜营销商和加工企业与基地合作,进行产销对接,由市农投公司牵头推进“以销定产、以销促产”,推动实施订单生产。

三是坚持“引进来”。通过对都匀市蔬菜的生产情况、市场需求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及时发布蔬菜生产信息,引进广州海特果菜有限公司、昆明天天向上营养快餐有限公司等从事蔬菜、“菜-绿色稻+鱼、鸭-菜”、水果、中药材、苗木花卉等生产、加工、餐饮等49 家企业入驻都匀,打通外销渠道和营养餐配送路径[4]。

四是坚持“领上路”。通过引导蔬菜生产企业、合作社与学校、机关等开展“七进”活动,充分利用“匀城优品”“匀猫到家”等线上平台进行销售,与州、市农投公司合作进行订单生产、保底收购多种方式进行充分产销对接,将生产企业营销“领上路”。

4 存在的问题

第一,产销对接渠道不通畅,销售对接平台和农产品物流体系作用发挥不明显。

第二,大多数坝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配套设施差,达不到蔬菜生产条件,制约都匀市商品蔬菜产业发展。

第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带动农户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能力有限,导致生产规模发展不快。

第四,农产品加工企业小、散、弱,以及一二三产融合不配套,导致都匀市农产品加工率低,降低了农产品附加值。

5 对策建议

5.1 立足大湾区保供,加强流通体系建设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黔南州(都匀)配送分中心,加快仓储、分拣、加工、配送、检验、检疫、通关一体化建设,以在广州设立的广匀和绿色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作为黔南州优质农产品进入粤港澳大湾区的中转站,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

5.2 立足坝区调整,实现规模化发展

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充分利用“绿色稻+鱼、鸭+蔬菜”的高效种养模式,突出28 个坝区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夏秋冷凉蔬菜及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种植。通过发展蔬菜和“绿色稻+鱼、鸭+蔬菜”两大优势产业,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

5.3 立足夯实基础,加大投入力度

积极争取高标准农田、坝区基础设施奖补、政府专项债券发行、省州产业政策支持项目等,完善坝区蔬菜基地水、电、路、沟的建设,完善喷滴灌设施、集约化育苗设施设备、产品采收分级包装车间、冷藏库、冷藏运输车购置及电商平台等设施配备。

5.4 立足市场主体,积极招商引资

精心策划一批蔬菜产业发展项目,通过会展招商、网上招商、代理招商等形式,面向长三角、粤港澳地区开展招商引资,力争实现坝区经营主体全覆盖。同时,加大对入驻蔬菜基地企业的扶持力度,兑现土地租金优惠政策,帮助入驻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更好地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作用。

5.5 立足加工转化,持续深化发展

加快都匀市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建设,加大招商力度,帮助入驻企业尽快运营投产。开展蔬菜精深加工,提高产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猜你喜欢

坝区都匀市蔬菜
野猴闯入蛋糕店吃“霸王餐”
贵州500亩以上坝区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奇怪的蔬菜
丰收
丹寨烧茶坝区产销有门道 坝区有活力
蔬菜
推动500亩以上坝区农业高效发展
——访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步涛
都匀市挂牌成立老干部党校
都匀市召开2016年老干部、老年教育工作暨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
黔南:都匀市力争五年实现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