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策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研究

2021-12-14刘章惠陈素娟

山西农经 2021年12期
关键词: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信贷

□刘章惠,陈素娟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0)

政策性金融是我国金融系统的重要部分,引导与支持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要求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1 政策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现状

1.1 因地制宜服务脱贫攻坚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十六字方针,党和政府继续落实这一方针理念,出台了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有力推动乡村振兴。政府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作为政策性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重心放在深度贫困地区,对不同贫困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政策,推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1]。

1.2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为进一步提高农村人民的居住环境质量,推动农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事关农民生活,包括农村地区交通路网和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等。政府和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创新服务方式,加强对地区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推动现代化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2]。

1.3 全力支持农业现代化,推动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农业在国家经济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农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一大重点,支持当地农业产业发展,需要资金支持。政府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为应对不同地区的金融需求,积极制定不同的农业金融政策,支持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服务“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

2 政策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传导路径

2.1 实现产业兴旺的路径

从乡村振兴角度看,产业兴旺的重点是发展农村地区的第一产业,即发展农业。从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可以看出,政府将产业放在了首位。发展农村经济是重中之重,只有不断发展农村经济,才能使农村的经济水平得到较大幅度提升,实现生态环保、乡风文明、农业治理现代化、农村人民全体富裕。地区产业兴旺,能给当地居民带来切实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当地民生水平。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实现绿色发展,寻找实现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发掘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3]。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传导路径是,农村企业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国家农业发展银行利用优惠金融政策,给予农村企业信贷资金支持,帮助其获得发展资金。农业企业拥有充足的资金能够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生产质量和产量,同一地区相似的企业不断合并壮大,联合推动农业发展,形成区域化特色农业,形成规模效应与集聚效应,从而推动整个农业产业的发展,最终实现产业兴旺,乡村振兴。

从资金需求的角度来说,农业产业的发展需要资金支持,但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第一,财政资金未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由于农业发展的限制,农业生产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使农业产业化项目融资受限。第二,财政资金未充分满足农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农业产业化项目多样化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总量增加,但财政资金能够给予的扶持相对有限[4]。

农业企业在发展前期需要资金支持,但政府财政拨款和农民自发筹集的资金不足以支持企业长期发展,容易形成资金缺口。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国家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能够为资金需求方提供合理优惠的信贷政策,创新信贷种类与方式,服务农村产业。

资金需求方和供给方进行有效对接,农业企业从农业发展银行得到所需资金,大力推动企业发展。一个地区的农业企业联合发展,能够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产业,促进当地产业兴旺。

2.2 实现乡村宜居的路径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财富,生态宜居要求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顺应自然发展趋势,注重绿色发展。

金融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乡村宜居的具体路径是,国家农业发展银行和财政拨款给予融资平台相应的资本和提供信贷支持,政府利用上级政府的财政拨款和农业发展银行提供的资金援助和信贷支持,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乡村。

农业发展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较大的项目,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是大项目资金偿还周期长,收益增速慢,出于对资金的考虑,地方财政所能给予的资金支持有限。从资金的供给方来说,政策性银行应该发挥自身优势,积极采取行动与措施,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与摸索。第一,提供有效的信贷政策支持模式。农村的贷款率一般由政策性银行自行确定,面对不断发展的农村,自行确定贷款利率缺乏弹性,因此国家允许由市场确定政策性金融机构利率,使政策性银行贷款利率能够弹性浮动。第二,政府信用担保。由于农民贷款时需要一定的信用担保,政府在此时就起到了担保中介的作用,搭建农民与政策性银行贷款的桥梁,方便农民及时得到信用贷款。第三,抵押贷款信用模式创新。政府制定政策,将垄断性公共项目交给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统一的信贷抵押贷款,创新农村地区信贷产品,提高公共事业项目贷款的数量与质量。

从上述的政策实施方情况来看,对于建设基础设施所需的资金,政府和农业政策性银行应不断改革创新,创新服务方式与手段,为农村发展筹集所需的资金和贷款援助,加强生态宜居农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总目标。

3 政策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挑战

3.1 资金供求双方贯通困难

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按照中央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各部门支持涉农企业的发展,加大涉农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与此同时,涉农主体信贷支持存在资金供求双方贯通困难的问题。从涉农主体个人来说,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推动了个人营销农户的发展,个人营销农户的发展有时候面临的资金需求大,但是农业发展银行不支持受理个人信贷业务,满足不了个人营销农户主体的小额信贷需求。从涉农企业来说,有些中小涉农企业由于环保设备不达标等问题被限产、停产甚至取缔,难以符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准入条件。另外,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经济下行,企业经营面临较大压力,对信贷资金的承载力较弱,有效信贷需求不足。

3.2 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不能有效满足涉农主体的金融需求

乡村振兴战略和“三农”政策促进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涉农企业的发展也加大了其对资金的需求,但除农村信用社外,其他各大银行网点无法遍及各个乡镇。农村金融市场基本是农商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有限,农村涉农主体无法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务,不能有效满足涉农主体金融需求,这些问题都是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的表现。

另外,由于农村地区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存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促使农业发展银行选择涉农承贷主体合作时必须审慎考虑。

3.3 涉农信贷政策风险体系不完善

推动乡村振兴发展,需要财政、银行、税收、保险等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但是乡村战略实施过程中缺少健全的配套政策。第一,涉农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不完善,如果涉农主体面临农产品滞销等问题,风险转移能力不足,无法转嫁亏损风险,农业发展银行等机构投放涉农贷款会受到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但很难对信贷风险进行有效补偿。第二,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推动了乡村振兴,降低了涉农承贷主体资金需求的可获得性,增加了农业发展银行对预期风险收益的顾虑。第三,金融机构内部针对不同涉农主体的机制存在差异,例如涉农贷款配置效率的差异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贷支持的积极性和工作力度。

3.4 政策性金融机构服务功能和手段相对落后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主体多元化、产业发展多样化。随着金融市场化进程加快,企业融资渠道日益多元化,传统信贷业务的发展空间却在不断压缩,同时农业发展银行的产品创新较为缓慢,服务手段相对落后,难以通过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流转、支农租赁等新生事物实现发展。这表明传统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和手段相对落后,难以在较短时间内通过创新机制开发多元化信贷产品,解决涉农企业的信贷需求问题。

4 政策性金融推动乡村振兴的建议

4.1 坚持金融服务农业,加大支持力度

乡村振兴战略对实现产业兴旺十分重要,因此政策性金融应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第一,政策性金融机构积极提高信贷服务的能力与水平,加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力度。例如对涉农企业加大再贷款、扶贫再贷款投放力度,对再贷款利率、期限等方面给予优惠。第二,拓宽农商行资本补充渠道。发行补充资本金,给予政策支持。第三,鼓励农业与多种产业结合,推动金融服务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要积极与商业银行开展全方位合作,例如开展银团贷款、存款合作,将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规模优势与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网点优势衔接起来,实现优势互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

4.2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服务,加强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建设

乡村振兴背景下,满足不同层次涉农主体的金融需求,推动农业发展高效化。坚持满足农村金融需求,进一步完善政策性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互助金融组织体系,健全组织管理机制。第一,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加大投入,在农村脱贫攻坚、推动产业兴旺和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信贷的引领作用。第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进一步深化股权改革,优化网点渠道,提高服务“三农”水平,增加农村金融供给需求。第三,加强金融资源有效配置,探索完善农村产权评估、交易流转等配套机制,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步进行,促进涉农企业债券融资发展,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4.3 防范核算风险,完善农村风险补偿机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果,但是农业生产需面对恶劣天气、病虫害等自然风险,同时存在技术和市场价格风险等,因此完善农村风险补偿机制十分重要。第一,针对不同涉农主体开发多层次、宽领域、多样化的保险产品。结合涉农主体的情况,拓宽农业保险品种和保障范围,形成“政策保险”和“农业保险”相互补充的机制。第二,政策性金融机构要与政府相关部门和涉农主体沟通合作,与政府部门合作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协商风险补偿比例,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降低金融风险。

4.4 开发多元化信贷产品,助力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融资发展

拓宽融资渠道,为乡村振兴背景下“三农”新主体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信贷产品。第一,政策性金融机构应该改革创新,创新服务功能,丰富信贷产品,打造关于“三农”发展的子产品和专项信贷产品。第二,政策性金融机构应探索建立信贷产品链式化模式,围绕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链、供应链等构建产业链信贷产品,助力乡村产业在多元化信贷产品中发展。第三,政策性金融机构创新合作机制,多方合力,助推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融资发展。

猜你喜欢

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信贷
山西首个政策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收入保险落地
政策性担保助力普惠金融发展的策略分析
政策性小微担保业务创新案例分析
2022-2024 年广东省政策性渔业保险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对我国农业发展银行现状与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