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精准扶贫应用研究
——以陕南地区为例
2021-12-14□李繁,舒彬
□李 繁,舒 彬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00)
陕南地区因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易发自然灾害,被列为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为了帮助陕南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应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及地理特点,因地制宜,采用科学合理的办法,为贫困农户建档立卡,实现高效管理、有效帮扶[1]。陕南地区应利用大好政策、丰富资源、先进科学技术等优势,采用“互联网+现代农业”,结合当地优势,制定详细的扶贫策略,尽快摆脱贫穷奔赴小康。
1 “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概念
“互联网+现代农业”是指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农副产品的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改变当地农民生产劳作方式、产业结构及市场供需的发展方式[2]。“互联网+现代农业”是新兴事物,具有技术应用深度、农村市场导向性以及各方面高度协作化等特点。“互联网+现代农业”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应用在农副产品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农业技术推广等过程,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与协作化。
“互联网+”与现代农业的融合,贯穿于整个农业发展产业链,在农村其他产业及农业的生产、经营和销售等方面实现了高度协作化。“互联网+现代农业”打破了传统农业发展的地域限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把农业生产的前后环节转换为线上与线下的结合,推动了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的系统化建设。
2 “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精准扶贫策略
陕南地区在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精准扶贫模式的过程中,鼓励广大民众积极创业,动员人们共同参与,积极推动“互联网+”党支部建设,加强宣传与培训,充分发挥党员在扶贫中的带头作用。加强陕南地区区域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各类平台,实现信息网络与农产品的有效对接。完善智慧农村信息网络体系建设,促进陕南地区农业基础设施信息化。
陕南地区推出“互联网+现代农业”精准扶贫模式的具体实现方式,引导和扶持未就业大学生、农村致富带头人、传统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企业开办网络网点,将“互联网+”应用于陕南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中。陕南地区扶贫机构成立电子商务中心,应用“电子商务+农产品”实现精准扶贫[3],充分利用淘宝直播、天猫团购、唯品会、京东商城、拼多多等平台,将陕南地区的土特产品推向全国各地。陕南地区通过完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监管体制、高效物流配送,积极推动经济快速发展[4]。鼓励当地企业及个体商户通过网络交易平台结算、推广产品及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创新交易方式、服务功能、管理制度及经营方式。利用网络服务平台,消费者可以观看陕南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加工过程、种植者的种植过程、养殖户的养殖过程等,全程参与体验,进而放心认购产品。通过这种方式,得到资金支持、产品认可、品牌支持及技术支持,实现对陕南地区贫困农户的精准帮扶。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陕南地区各扶贫中心建设智慧化乡村旅游信息系统[5],使游客能够在网上预订、支付及统一管理;完善乡村交通、医疗、公共治安等系统的互联互通,给广大游客提供无线上网服务、推送乡村旅游信息;利用先进科技,如物联网、云计算、4G 移动互联网等,将休闲娱乐、购物、住宿等资源融合,推出结合当地特色的乡村游览、绿色农产品采购、当地餐饮及特色民宿等服务。以“互联网+”为支撑是特色民宿的发展与创新模式,以顾客需求为核心,变革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达到商业模式创新的目的。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陕南地区应不断完善各区域通信基础设施。餐饮业经营者、种植户和养殖户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产品和服务的营销推广。利用微博、微信、QQ 等进行产品推销和乡村旅游的宣传,推广旅游目的地、农家餐饮、本地特色农产品,开展特色乡村旅游,不断提升陕南地区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吸引更多人了解陕南。
陕南地区推出“互联网+电商助残”精准扶贫模式[6],通过技术支持、开展培训、赠送设备等,帮扶本地区残疾人经营网店,探索各种“互联网+电商”精准扶贫模式的具体实现方式,鼓励广大残疾人主动创业。完善行业协作管理制度,使政府、市场、企业相互监督,有利于提高“互联网+电商”精准扶贫模式的发展层次,促进生产商、网商、服务商的联动。
3 “科技公司+当地农户+生态养殖基地”扶贫模式
科技公司可以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与当地生态养殖结合,将陕南地区扶贫和绿色生态养殖相融合[7],帮助陕南地区贫困人口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通过智力精准扶贫,使贫困农户掌握新的技术方法、更新消费理念,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农民。
陕南地区自然环境得天独厚,非常适合发展养殖业。随着生活质量提高,人们对肉食产品的质量要求逐渐提高。传统饲料养殖的鸡、猪等受到冷遇,有机养殖、健康、安全的鸡、猪等受到消费者青睐。陕南地区散养的鸡、猪,具有肉质鲜、口感佳等特点。
科技公司可以通过“科技公司+当地农户+生态养殖基地”的一体化养殖模式,依托风光秀丽、无污染的自然环境,指导当地贫困农户散养鸡群、放养黑猪等,并向广大消费者及时展示饲养过程及环境,生产健康、安全的优质肉类产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科技公司可以实现预订、支付、养殖众筹等精准扶贫一体化模式。
4 “互联网+现代农业”精准扶贫模式对深化扶贫工作的启示
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扶贫制度。一方面,协调部门、行业之间的关系,形成多方协作的整体联动帮扶机制[8]。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精准扶贫制度,包括信息管理、利益分配、产品质量监督、销售、售后管理等。
规划合理的扶贫项目,降低贫困人口数量。精准扶贫必须结合贫困地区实际情况,划定贫困地区人口数目、地理条件、资源等因素,根据这些相关因素规划开发适合当地的项目,因地制宜制定分类脱贫措施,才能有效发挥精准扶贫项目的作用。
结合地理环境,积极培育当地的优势产业。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下,各级政府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优势资源,培育符合当地环境的农产品加工业、种植业、养殖业等,让产业扶贫成为精准扶贫的主体。
提供培训机会,培养知识型农民。在脱贫攻坚阶段,教育培训是精准扶贫的核心。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有助于使贫困地区民众尽快脱贫致富。
5 相关建议
陕南地区“互联网+现代农业”精准扶贫模式,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组织管理建设,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精准扶贫项目,积极发展培育当地优势产业,加大种植、养殖、加工业的技术培训力度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精准扶贫工作的实践经验,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陕南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然而,“互联网+现代农业”精准扶贫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精确识别贫困群体的操作性有待提高、扶贫工作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精准扶贫考核机制不够科学合理等。
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在注重扶贫模式的同时,必须注重扶贫工作的考核方式。科学合理的精准扶贫考核体系,应以扶贫工作成效为重点,组建起涵盖考核内容、评价方式、操作流程等多维度的考核体系。同时,需要创新扶贫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将领导干部的政绩、升迁与扶贫绩效挂钩,促使领导干部全身心投入扶贫开发工作。
在以后的扶贫工作开展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需要找到快速准确地识别贫困群体的方法。其次,应将管理和监督机制动态化、精细化,确保扶贫工作落实到人。再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精准扶贫考核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