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绿色智慧城市建设的雄安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路径

2021-12-14牛建邦

山西农经 2021年12期
关键词:失地农民职业培训新区

□姚 洋,牛建邦

(河北金融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2017 年4 月1 日,中共中央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重点完成七大方面的任务。其中,建设绿色、科技的智慧新城首当其冲,要努力把雄安新区建设成国际一流、现代绿色、智慧的新型城市。

雄安新区“绿色智慧”的内涵是依托信息技术,充分利用清洁技术,推动城市向绿色、生态、智慧转型。建设绿色智慧城市的重要前提是要对农业进行改革,促使农业向绿色和现代化发展。机器的使用和耕地面积的缩小,必将使大量农民面临失业,而失业农民再就业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1]。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主要是对在雄安新区建设过程中失去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进行科学、系统的培训,使其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2]。

1 建设绿色智慧新区对雄安失地农民的影响

雄安新区将建设绿色智慧城市作为发展定位与方向。基于这一定位的新区建设,必然会对当地失地农民产生双重影响。

首先,雄安新区建设带来积极影响。过去,雄安地区的产业主要集中在农业和一般制造业。未来,通过转型升级,雄安新区将秉持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智慧型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全面推进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将为当地农民带来新的机遇,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得农民传统职业转变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对良好的环境[3]。

其次,雄安新区建设让当地失地农民面临许多挑战。除少数在外地打工外,雄安新区大多数农民以土地为生,接受文化教育的时间短、层次低,就业经历相对单一。雄安新区建设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和升级传统企业,这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文化水平较低的失地农民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丧失生计保障大大增加了他们的生活成本[4]。

2 雄安新区农民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完整和成熟的培训体系

职业农民培训是一个相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统筹协调许多机构,涉及内容较为广泛。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健全、科学、有效的培训体系。目前,雄安新区已经出台了许多针对失地农民的政策措施,但对失地农民的职业培训工作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尚未形成较为完整和成熟的培训体系。

一方面,农民职业培训管理涉及许多政府部门,目前尚缺乏统一、有效的规划和管理,降低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现有培训机构水平不高,对私人培训机构审核相对宽松,不能保证培训的有效性[5]。

2.2 职业培训内容针对性差且科技含量低

从培训内容上来看,内容较为广泛,针对性不足,特色不明显。失地农民主体意识、认知层次不一,就业方向存在较大不同,因此对培训的需求也不同。目前的培训体系更多是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培训内容较为统一,没有进行分层、分类教学,更多地侧重于农业技术技能,严重地削弱了培训效果[6]。

现有培训难以满足高层次培训的需求。培训内容主要集中于种养殖业,较少涉及人工智能、服务、旅游管理等相对高端的第三产业领域,绿色智慧理念有待提高,科技含量有待增强,培训效果急需提升。

2.3 农民参与意识弱,积极性不够

分析雄安新区失地农民职业培训的需求意愿,发现失地农民对职业培训参与意识弱、积极性不够。这可能是由于以下两方面原因导致的。一是过去当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有一定知识文化水平的农村青年劳动力离开农村,向城镇转移。留存的务农人员农业生产意识低下、科技水平不高,主动学习农业知识和参与职业培训的动机不强。二是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知识文化水平有限,对职业培训的意义认识不足,对政府的安置和补偿过度依赖。政府的引导和宣传力度不足,进一步削弱了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3 雄安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路径

3.1 健全培训体系

为了提升雄安新区职业农民培训的质量,建立健全培训体系显得至关重要。一是要整合教育资源,统筹协调职业农民培训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培训机构的积极作用。二是培养并组建一支专业优秀的农业培训师队伍,支持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中具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优秀人才深入一线给农民提供知识和技术上的帮助。三是建立科学、全面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培训的质量和深度。建立过程性考核制度,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四是加强政府管理和政策支持,做好部门分工和协调,

3.2 分层、分级设计培训内容

目前,雄安新区失地农民培训工作存在培训方式单一、针对性不足等问题。应深入调研农民的培训需求,积极探索更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丰富培训方式,由目前以种植、养殖为重点的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倾斜。

基于雄安新区建设绿色智慧城市的发展背景,结合当地农民的特点,根据文化水平、职业发展需求等,设计分层、分级的培训体系,有针对性地设置差异化课程。根据职业特点,分别设置生产经营型、专业技术型、社会服务型等培训方案,从师资选聘、培训体系设计、培训内容设置、过程管理等环节,把科学、绿色、创新、智慧、服务等理念,合理有效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真正提高职业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

3.2.1 生产经营型培训方案

针对生产经营型,要紧紧围绕农业科学持续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美丽乡村,建立科学的经营管理系统,发展标准化生产,开展产品多元化营销,研究绿色环保的种植、养殖和加工技术,带动农业产业化健康快速发展。要秉持“绿色+智慧”的理念,对雄安新区除农业外的原有产业进行更新换代。例如容城服装加工产业可改造为基于大数据的服装生产,雄县传统箱包产业可改造为嵌入物联网的箱包产业。

3.2.2 专业技术型培训方案

针对专业技术型,必须强调“互联网+”、数字化和科技创新应用的思维与技能,提高数字分析和信息处理能力,了解并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应用和操作。在培训的具体内容和环节上,既要突出科技和创新,也要注重实践和应用,可以开展现代化农业机械操作技术、种植养殖新技术、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新技术、新型无公害农药与有机肥的选择和使用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等相关培训。对于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农民,培训内容可以倾向于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产业,包括新型光复材料、地热设备等。

3.2.3 社会服务型培训方案

针对社会服务型,紧紧围绕农业生态环保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要求,着重培养创新、学习、分析三大能力,提高运营管理、市场分析、资源整合等综合能力。充分利用雄安新区产业更新升级的契机,依据社会服务的不同类型,开展差异化培训。在满足基本产业需求的基础上,培训内容应向第三产业倾斜。围绕白洋淀旅游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物流和电商业、园林养护等,使农民接受的职业培训满足社会生产和服务的需求。

3.3 提高农民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

强化新型职业农民的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提高农民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大力挖掘农村现有的种田“能手”,以工匠精神为引领,有计划地从农业生产经营一线挑选有文化的年轻农业“能手”到涉农高校进行学习,增加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人力资本。

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充分利用农业广播学校开展技术讲座,充分依托互联网多媒体等形式,提高职业农民的培训质量。通过宣传已取得显著业绩的新型职业农民,形成示范效应和“头雁”效应,发挥新型职业农民“传、帮、带”作用。

在新型职业农民较为集中的乡村,探索建立符合发展要求的农民田间学校,为广大农民提供便捷的培训服务。制定科学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农民积极主动参与职业培训。对思想意识积极、模范带头作用突出和业绩贡献明显的新型职业农民,可以提供一些优惠政策支持或者提供免息的优惠创新担保贷款等。在后扶贫时代,新型职业农民应紧跟“互联网+”发展新业态,围绕改善农产品质量和打造农业品牌,强化示范引领作用。

猜你喜欢

失地农民职业培训新区
宜宾市三江新区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山西农谷农民职业培训学校
九成白领认为职业培训重要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山东淄博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及对策
河南:推动职业培训步入法治轨道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论失地农民职业化的问题
失地农民体育参与现状调查——以甘肃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