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农业经济发展路径分析
2021-12-14王桂芹
□王桂芹
(包头市农牧渔业经营管理站 内蒙古 包头 014000)
1 经济新常态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性
1.1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
经济新常态下,农业经济发展将有别于以往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越来越注重可持续发展,需要更多技术创新,追求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1]。应改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符合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总体趋势,有效兼顾农业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
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这就更加需要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在保证农业发展质量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
1.2 奠定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粮食增产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农业资源和农业环境。特别是近年来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屡见不鲜,有效耕地不断减少,地下水资源日益紧张,很多土壤遭到地膜污染,农产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转型,将成为保护农业资源、生态环境以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得到充分重视[2]。
1.3 大力推进农业技术创新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问题逐渐引起各级政府重视。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农业技术和相应的技术设施,但是与服务业等其他产业相比,农业存在技术含量低、市场规模小、研发能力弱等问题。必须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创造空间和机会,为农业科技创新奠定良好基础,完善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产品规模化发展,有效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3]。
2 经济新常态下农业发展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法规和政策。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经济发展,调整农业经济发展路径已经迫在眉睫。弥补劣势,发展优势,提升效益,创新技术,是我国农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
在经济新常态下,不仅经济发展状态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而且人们对农业的需求也与过去不同。对于农产品,人们更关注其整体质量和产品安全,希望得到差异化的能够满足自身独特需求的农产品。这种需求使农业从业者更加关注农产品质量,向市场投放更多能够满足需求的农产品。农产品品牌化逐步兴起,充分体现了人们对农产品的消费观念从过去的“吃饱”转变为“吃好”“吃得健康安全”。在农产品消费方面,互联网展现出了优势。通过电子商务手段,能够进一步拓展农产品销售。由于农产品分类更加细化,细分品类及质量决定了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这种品质上的不同,带来了农业生产技术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巨大创新,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3 经济新常态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3.1 农业产业链不完善
虽然我国农业经济在整体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面临很多严峻的问题。首先,我国农业经济重视灌溉、施肥、种植等农业生产环节,忽视营销、加工等能够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环节。加工、销售等并没有被充分整合到农业产业链中,造成农产品在总体结构上缺乏高附加值和特色产品,大部分农产品仍然没有经过深加工直接销售。部分结合加工、销售环节的农业生产活动,面临加工、生产和销售规模太小而无法拉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情况。缺乏网络销售和龙头企业,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向现代化、市场化、集约化、规模化等方向的转变与发展[4]。
3.2 农业技术创新不足
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短缺是农业科研水平提升滞后的直接原因,是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不能顺利进行的间接原因。经过调查可以发现,很多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没有得到有效应用。
虽然我国重视农业经济发展,为农业科研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然而这些科研结果并没有在实际农业生产中转化为生产力。很多科技创新停留在报告和试验田里,根本没有进行大范围推广,这是很大的浪费。很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农业科技创新过分强调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运作规模,忽视了对技术的应用推广,没有抓住农业科技进步的重点。
3.3 农业投资亟待加强
近些年来,中央政府和大部分地方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支持农业经济发展,但部分地区政府在农业政策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地方农业投资仍然算不上热点。很多时候地方政府只是在落实中央政府出台的各项农业优惠政策,自身投入不多。农民扩大生产或者提升技术水平,都需要资金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农村金融产品应运而生。农村金融产品本来应该作为一种很好的补充,但基层金融监管方面存在各种问题,导致农村金融服务不足、金融体系不完善,大多数农民不得不面对资金不足等问题。
4 经济新常态下农业经济发展路径
4.1 完善各项农业政策
首先,各级政府要充分重视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合理范围内适当扩大对农业的扶持和保障,加强公共财政支出,具体扶持范围可以包括鸡蛋、奶制品、水产品、蔬菜产品、水果产品等。
其次,要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妥善支持和保护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高度重视农业资源保护、农业生态补偿等投入,实现绿色、高效、安全、环保、优质的农业生产方式。
再次,针对农业和农民制定针对性措施,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各种农业扶持保护政策,提升各项支持农业经济发展政策的有效性。
4.2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农业生产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一直是农民谋生的主要手段。劳动力是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劳动力方面的“退化”,造成生产技术不发达,难以适应农业发展新常态的需要。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应该围绕人民群众实际需要,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主导地位和导向作用,按照价值规律,不断从各个层面优化产业结构,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要切实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整种植结构,全面拓宽农业产业链,积极整合发展生产、销售、储存等环节,搭建和培育相应的农业平台。
此外,政府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特点,制定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农业健康发展。当农产品销售价格受市场影响时,要从市场机制入手,结合市场变化趋势,科学合理预测市场走势,切实增加关键保障。
4.3 科技引领农业发展
必须坚定发挥科技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在经济新常态下,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离不开新技术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尤其是对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农业产量、质量和效益。要坚持科技引领农业,面向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和相关指导,让农业科技力量在农业生产中带来的便利和成果真正得到体现。
加强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让农民学会高效育种和种植方法,加快农业技术应用成果转化。通过政策引导,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充分发挥他们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作用,提高农业新技术渗透率。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聚焦科技力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使科技力量成为现代农业的支撑。
4.4 发展农业龙头企业
在经济新常态下,为增加农民收入,需要培育以农产品为原料、向深加工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拓展农业产业链,形成农企合作,向产销一体化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带动和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建立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带来更多利润的龙头企业。
4.5 积极联系信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信息化程度逐渐提高,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各个行业快速发展。基于此,农业必须与互联网相结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发展“互联网+农业”,通过远程地图、在线信息服务、在线交易平台等,开发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利用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规模化生产农产品,提高农业产量,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4.6 培养新型专业农场
各级政府要根据我国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适当开展专业化农场培育工程。要加大对新型专业农场培育的投入,培育经营能力强、技能强、知识丰富的新型专业农场主,充分发挥农民在农业生产上的主观能动性。随着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成为优势产业,必须在此基础上确立合理的培育内容和目标,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广大农民的创新精神、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