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探究
2021-12-14□崔楠
□崔 楠
(山西师范大学社科处 山西 太原 030000)
城乡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建成涵盖城乡共同繁荣的小康社会是国家发展中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从历史逻辑来看,从以城带乡积极惠农到城乡一体促农发展,再到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村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对缩小城乡差距的坚定决心。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对乡村振兴提出了新要求。推动乡村振兴,对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农村繁荣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 做好乡村振兴总体规划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1],并对这一战略的具体实施作了详尽的部署和安排。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必须以党中央的重要文件为根本遵循。“这就要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乡村的类型和发展条件,制定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村庄发展规划,做到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确保乡村振兴稳步推进[2]。
1.1 做好“五位一体”的乡村振兴规划
乡村振兴的内涵和外延极其广阔,涉及乡村发展的方方面面。2018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五个维度”,即“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这5 个方面既指出了我国乡村振兴的主攻方向,也明确了乡村振兴的主要路径。故此,推动乡村振兴,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行动指南,做好“五位一体”的宏观发展规划。这需要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提高政治站位,结合当地农村发展实际状况,把乡村振兴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层面,做好总体规划、安排部署,使乡村振兴有据可依。
1.2 做好资金投入和管理规划
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乡村发展繁荣,必须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撑。这既是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客观要求,也是乡村振兴的强大后盾。一方面,各地要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严格执行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乡村振兴的实施细则,做好乡村振兴的资金分配、资金使用、资金投入用途管制;另一方面,建立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体系,出台相关政策引导正规机构加大对农业生产、农村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与农民开展信用合作,加大对农业保险金的供给,使乡村振兴的一切活动建立在坚实的物质基础之上。
1.3 做好乡村振兴人才引进规划
当今世界,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优秀人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五大维度”,每一个方面都需要人才助力。对此,政府要根据乡村振兴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做好当地乡村振兴人才的引进规划,引进优秀、高质的大学毕业生走进基层、走进农村,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等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从而建立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与此同时,要借鉴发达国家农村发展的先进经验,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全力打造适应乡村振兴的新型农民。
2 拓宽乡村振兴实施途径
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涵盖农村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领域,也涉及人才、规划等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振兴,就要拓宽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在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
2.1 推动乡村经济振兴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为理解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思想指引。对于乡村振兴而言,经济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和保障。关于乡村经济振兴,要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是农村的支柱产业,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推动乡村振兴,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理念,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以此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率。
二是打造农业产业链条。丰产不丰收是我国农业的一大问题,单靠出售农产品无法实现农民增收,这就需要以产业兴旺为要求和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引进先进技术、高端设备、管理经验等,对农业产品进行深加工,通过实施良种化、延长产业链、储藏包装、流通和销售的有机结合,发展高层次农业产品,壮大农业新产业和新业态,为农民增收提供更多渠道[3]。
2.2 推动乡村政治振兴
政治建设是乡村建设的基本内容。推动乡村振兴,离不开政治的保障和约束。当前,一些地区政治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村干部在换届中贿选、吃空饷和不作为等情况较为普遍。这些乱象实则揭示了我国农村政治建设的弊端和问题。推动乡村振兴,必须解决农村政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领导干部选拔机制,要选拔德才兼备、能够起模范带头作用的优秀干部到农村任职,加强农村政治建设,优化农村政治生态。
2.3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出:人的发展一方面是物质消费的增加,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文化作为人的高层次需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加,不仅要提供更多物质财富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而且要提供更多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要。因此,推动乡村振兴,文化振兴是灵魂。
一是要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要以丰富农民的精神世界为目标,在农村建立文化站、图书馆、文娱活动广场、娱乐空间等文化设施,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的精神世界,使农民在文化消费中获得幸福体验。
二是要释放文化红利。综合运用多种载体和手段,以重要节日、重大纪念日为契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主题晚会、主题比赛等,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以此激发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自觉性,使他们在享受文化红利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构建起乡村振兴的文化基石。
三是创新手段、丰富形式,通过多样化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农民的休闲娱乐生活,使农民在享受文化红利的过程中,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
2.4 推动乡村社会振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奋斗目标,也是乡村振兴的目标指向。随着国家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但是,在农村社会保障、医疗救助、住房上学等方面依旧存在很大不足。因此,推动乡村振兴必须推动乡村社会振兴。
一是要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国家政策要向农村地区倾斜,特别是向一些偏远、落后、贫穷的农村地区倾斜。要给予农村地区更多的政策支持,尽快建立覆盖社会保障、医疗救助、住房上学、就业等基础性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是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的监督和管理。国家司法部门和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情况的监督和管理,使资金真正用在农民身上,使国家政策有效落实。
2.5 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优美生态环境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内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让人民群众在优美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乡村振兴理应包括乡村的生态振兴。
一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对农村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综合整治,转变农村“脏、乱、差”的形象。
二是加快建设美丽农村。要为农村提供生态环境方面的资金支持、技术支持、人才支持、政策支持等,通过建设生态设施、加强生态宣传、加大生态资金投入等,不断改善和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满足农民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真正实现生态宜居。
三是全力打造生态乡村。农村地区要走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道路,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通过产业绿色转型、农业绿色发展、农民绿色培训、村容绿色美化、村民绿色贡献等,实现农村绿色转变,真正把农民赖以生活的家园打造成人人向往的“绿色家园”“生态家园”。
3 构建乡村振兴公众参与机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振兴,不是个人的事,而是全社会、全民的事。这就需要构建集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于一体的参与机制,以此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3.1 政府部门明航指向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从国家发展全局出发,着眼于乡村发展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如果说党中央在顶层设计和安排部署上给予乡村振兴以顶层设计、整体规划,那么相关政府部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则扮演者组织者、引导者和推动者的重要角色。由于乡村振兴的很多决策、方案、措施都是由相关政府部门所制定和推动,因此,相关政府部门要明确职能定位,既要树立整体观、大局观、系统观,整体推进乡村振兴,也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推进乡村振兴落实、落细。唯有如此,乡村振兴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运行和发展,才能借助政府部门之力有序稳步推进乡村振兴,确保乡村振兴取得实际成效。
3.2 社会公众广泛参与
“独木不成林,滴水难成海”。乡村振兴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人民幸福,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4]。因此,社会企业、团体、机构、社会公众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都应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一是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高效运用网络新媒体,最大限度地发挥舆论的影响,不断加大对乡村振兴的宣传力度,营造乡村振兴的浓郁舆论氛围。
二是出台相关政策,引导社会公众深刻认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鼓励社会公众把个人行为和乡村振兴相结合,在立足岗位作出贡献的同时,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三是发挥绿色企业的促进作用,相关部门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支持等,引导绿色企业到乡村建厂,吸收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使农民自力更生,为农民增收提供渠道,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深刻转变。
3.3 广大农民积极作为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处于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之中。乡村振兴同样也处在这样一个有机环境之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动乡村振兴不是孤立存在的,与“三农”问题息息相关。从本质上讲,乡村振兴的本质是民生问题,即推动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为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这就意味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广大农民处于主动而不是被动的地位,是积极作为而不是消极配合。因此,广大农民既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也是乡村振兴成果的享受者。这就需要广大农民自觉肩负起乡村振兴的重大职责,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方面,通过提高综合素质、综合技能,积极参与农业转型、农村产业发展,以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同时,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广大农民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熟悉国家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文件和重要精神,主动自觉地配合相关部门在乡村进行的各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