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黄瓜”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2021-12-14付海朋孟攀奇娄丽娜
付海朋 孟攀奇* 娄丽娜
(1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黄瓜研究所,天津 300192;2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4)
江苏淮安是我国重要的黄瓜产区,“淮安黄瓜”2011 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对“淮安黄瓜”的产业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从栽培设施、种植品种、栽培技术、销售模式、劳动人员素质、产业链发展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江苏是我国蔬菜生产大省,蔬菜年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黄瓜是江苏省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主要集中在淮安地区。近5 年淮安地区黄瓜种植面积稳定保持在6 666.7 hm2(10 万亩)以上,以设施大棚种植为主,年产量超过35 万t,鲜食黄瓜在满足江苏全省需求的情况下,北上远销到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地区,南下进入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年销售收入8.5 亿元,“淮安黄瓜”主产区丁集镇瓜农的人均年收入较全镇平均收入高出3 000 元以上。黄瓜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淮安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促进“淮安黄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笔者总结“淮安黄瓜”产业发展现状,并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从栽培设施、种植品种、栽培技术、销售模式、劳动人员素质、产业链发展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1 “淮安黄瓜”产业发展现状
1.1 区域优势
1.1.1 自然条件优越 淮安地区地处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年日照时数2 136~2 411 h(小时),年平均气温14.1~14.8 ℃,年无霜期210~225 d(天),采用薄膜温室或大棚就可以实现黄瓜周年种植。黄瓜根系浅,喜疏松不板结土壤,生长过程需水量大。淮安地区土壤主要为砂底两合土,土壤的透气、保水、保肥性非常平衡,pH 值在7.3 左右,有机质、有效磷、有效钾含量较高。境内水网密布,纵横交错,基本形成了大小河道连通成网,引排自如的排灌格局。黄瓜生产自然条件优越。
1.1.2 交通便利 淮安市位于江淮平原东部,江苏省中部偏北,205 国道、343 省道交汇于此,新长铁路、宁淮高速公路、高铁穿境而过,是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区位优势独特。淮安是江苏省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长三角北部地区的区域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长三角地区快速发展的经济为“淮安黄瓜”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丰富的路网为“淮安黄瓜”外运走出江苏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1.1.3 产业特色明显 目前,淮安地区黄瓜种植面积相对稳定,并实现了区域化、规模化种植。“淮安黄瓜”具有明显的区域化产业特征,其主产区丁集镇最早自1991 年在淮安市率先引进日光温室反季节蔬菜栽培技术,已经有30 余年的种植历史,并通过多年生产实践摸索出独特的“瓜—菇轮作”的“淮安黄瓜”种植模式。种植草菇可以为黄瓜积累大量的有机质,减轻黄瓜连作障碍和根结线虫病等问题,使“淮安黄瓜”品质更优、口感更好、产量更高,瓜农效益显著,逐渐形成了以黄瓜为主的瓜类蔬菜规模化生产,成为丁集镇的农业特色产业。2005 年丁集黄瓜在江苏省第四届园艺博览会展上获得三等奖,2006 年被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2011 年以丁集黄瓜为样本的“淮安黄瓜”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称号。2012 年以来,“丁集黄瓜”被认定为江苏省级名牌产品,丁集镇荣获江苏省黄瓜产业基地认定和省级“园艺标准园”称号,丁集镇娘庄村被授予全国黄瓜一村一品示范村。
1.2 产业发展现状
2019 年淮安市蔬菜种植面积为9.57 万hm2(143.57 万亩),其中黄瓜种植面积接近1 万hm2(15 万亩),生产范围为淮安市境内的淮阴区、楚州区、盱眙县、金湖县、洪泽县等,黄瓜年产量超过35 万t。多年来为了推动“淮安黄瓜”产业升级,淮安市政府,特别是丁集镇政府以及县市的农业科研单位、农业技术服务部门在政策支持、法律保障、种植技术支持、品种研发选择、市场监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1.2.1 以科技带动产业发展 科技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淮安黄瓜”主产区丁集镇十分重视科教单位与产业的融合发展,2020 年丁集镇利用省市区科技扶贫政策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深入开展人才、技术合作,组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淮阴丁集瓜类蔬菜产业研究院”。2021 年牵头成立“长三角黄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吸引国内领域内专家,共同解决“淮安黄瓜”产业发展的品种问题、技术问题和模式问题,切实把科研单位科技创新优势转换为黄瓜产业发展优势。
1.2.2 建立黄瓜小镇,举办黄瓜节,突出品牌效应 丁集镇2019 年黄瓜种植面积400 hm2(6 000亩),全部为棚室种植,黄瓜产量超过15 万t。丁集镇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入选了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镇,2019 年11月丁集镇被评为江苏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并于2020 年5月获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经过多方筹措,2021年4月25日在淮安成功举办了江苏“好黄瓜”品鉴推介暨第一届淮阴(丁集)黄瓜节。黄瓜节聚焦了我国黄瓜的主要研究单位及黄瓜经销商,新颖的展示还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观光游客,“淮安黄瓜”也伴着游客的足迹传播到全国各地,扩大了品牌影响力。
1.2.3 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 “淮安黄瓜”以秋冬茬反季节设施生产为主,采用工厂化育苗嫁接种植。2015 年丁集镇成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国家重点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基地,2018 年先后与我国黄瓜品种研究的龙头单位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以及山东寿光蔬菜龙头企业在黄瓜新品种研发、种苗繁育、栽培技术推广、深加工技术引进等方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栽培品种以津优系列黄瓜为主,津优35号、津优30号、津美365、津优318 以及中农29号、绿龙8号等均有种植。2019 年建立蔬菜育苗基地,商品化育苗技术得到了普遍应用。淮安市农业推广部门利用丁集黄瓜展示基地每年开展黄瓜种植技术培训班及技术指导,指导农户严格按照淮安市蔬菜流通协会制定的《绿色食品淮安黄瓜种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种植黄瓜,确保“淮安黄瓜”的质量安全,引导推动黄瓜产业健康发展。
1.2.4 组织化初具规模 淮安地区黄瓜种植多以家庭为单位,合作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连片种植。采用农业总公司+乡镇+专业合作社的合作模式,合作共建、利益共沾。生产的“淮安黄瓜”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监管,主要以鲜销供应本地市场,以及南京、上海、杭州、北京、天津等城市,同时地方政府积极引荐头部商超与黄瓜基地签订产销订单,助推丁集黄瓜走进大润发,登上阿里大平台。淮阴区针对黄瓜生产经营中的土地、种植、销售、债务等发生矛盾纠纷专业性强的工作实际,成立了全市第一个“黄瓜蔬菜”调解工作室,保障“淮安黄瓜”产业良性发展。
2 存在问题
2.1 设施陈旧,机械化程度低
机械化耕种是农业发展的趋势,淮安地区黄瓜以设施种植为主,但许多棚室建造年代早,较陈旧,低矮,设施老化严重,不利于机械化耕种。同时老旧棚室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如在2019 年初,罕见的连阴雨天叠加倒春寒灾害,新型棚室黄瓜生长缓慢,老旧大棚黄瓜死苗率高,病害严重,很多棚室都进行了二次种植。并且由于连年种植,土壤连作障碍严重,病虫害发生率高,对黄瓜产量和品质有一定影响,制约了淮安地区黄瓜产业的稳定发展。
2.2 品种类型和栽培茬口单一
目前密刺类型黄瓜仍旧是我国黄瓜市场的主流,但水果黄瓜、欧美类型少刺黄瓜、华南型黄瓜及地方特色黄瓜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大份额。在满足黄瓜供给自由的同时,消费者开始注重黄瓜品质。“淮安黄瓜”主要以密刺类型为主,其他类型黄瓜很少。栽培茬口集中在秋冬温室和早春大棚种植,茬口相对单一。面对日益饱和的黄瓜市场,单一的种植模式和品种类型限制了“淮安黄瓜”产业的发展速度。
2.3 交易方式依然传统化
目前“淮安黄瓜”依然以农户+市场+中间商为主要销售模式,依据农贸批发市场的大小,农户或合作社把黄瓜批发给收瓜的经销商,或者农户直接到市场售卖。在这种经营方式下,相对于规模实力较大的中间商来说,农户在获取信息和谈判方面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并且由于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导致农户在黄瓜销售上对中间商存在较大的依赖性,往往成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很难在黄瓜的交易过程中获得较大的市场利润。虽然目前在政府的推动下,也有一些超市直接配送和线上网络销售,但这部分销量相对于淮安地区黄瓜总产量比例太小,且不稳定。
2.4 劳动者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用工成本增加
由于黄瓜的植物学特点,其种植和采收相对于其他大宗蔬菜机械化使用率低,几乎全靠人工管理,费工费时。虽然淮安丁集地区一直有“一亩黄瓜抵十亩粮食”的说法,2019—2020 年除了7、8月,淮安当地黄瓜的市场价格达到了6 元·kg-1,最高达到9 元·kg-1,但由于用工成本攀升,菜农的利润却没有得到大幅提升,甚至2019 年由于天气灾害影响了黄瓜产量,部分种植户利润略有下降。特别是当前种植的主流品种都是优质高产黄瓜新品种,对种植户的种植技术要求比较高。目前在淮安地区从事黄瓜生产的大多为老弱妇孺,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这必将制约“淮安黄瓜”产业发展。
3 产业发展建议
3.1 改善大棚温室设施,提高机械化生产
“淮安黄瓜”产区的部分日光温室老旧,不适合机械化操作,严重依赖重劳力生产,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制约了产业发展。建议当地引入促进黄瓜产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富民项目,建设连栋智能钢构温室、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以及钢结构拱形保温棚,分别作为蔬菜育苗工厂和特、优、新品种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和黄瓜繁育基地,为农户提供种苗、科技培训、栽培技术指导等服务。以点带面,带动周边农户逐步改建新式大棚,提高生产效率和黄瓜产业的机械化和智能化,从而降低用工成本。
3.2 持续引进优良新品种,实现品种多样化
优良品种是“淮安黄瓜”生产的核心保障,上到政府的职能部门,下到具体的农技员和示范户,都应利用好与各科研单位的合作契机,引入国内外最新的黄瓜新、优品种进行试验筛选,筛选出最适合当地条件且商品性状优良的品种进行种植推广。同时,充分利用好区位优势,引入特色黄瓜类型,丰富不同消费层次人群对果品的多样 化需求。以特色水果供应市场的品种和其他新特品种,市场定位应参照优质果品的定位。
3.3 错峰种植,避免产品集中上市
目前“淮安黄瓜”种植茬口相对集中,导致黄瓜采收也相对集中。建议在现有的秋冬及早春栽培优势的基础上,根据品种特性,适当提早或延后播种时间,实现错峰栽培,既可防止黄瓜集中上市价格不高、菜贱伤农现象的发生,又可以延长黄瓜供应时间,满足市民周年对黄瓜的需求,同时在时间线上也可以加长“淮安黄瓜”品牌的持续影响力。
3.4 建立标准化栽培技术,严控品质
“淮安黄瓜”以密刺类型为主,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设施条件选择相应抗病性强、高产、商品性好的黄瓜品种,并根据品种特性制定出栽培技术规范,定期对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以确保黄瓜品质达到统一标准。根据品种特性适时采收,分级包装,针对不同市场进行分类销售。生产的黄瓜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质检,保证品质,包装材料要求清洁、环保,商品应标注产地、商标及相应可溯源的检测码,树立“淮安黄瓜”品牌。
3.5 丰富销售模式
当前我国农产品营销模式、手段发展迅速。除了传统的市场销售外,各种营销手段层出不穷,如网络销售、直播带货、电视直销、直销配送、会展销售、订单种植等。淮安黄瓜种植户及地方政府应积极发展线上、线下两种销售渠道,在满足供应江苏市场的前提下,利用淮安的交通优势,逐步拓宽周边市场,扩大“淮安黄瓜”的市场占有率。
3.6 培育新型职业瓜农队伍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淮安地区黄瓜种植者素质不高的根本途径,也是加快“淮安黄瓜”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务农劳动力“兼业化、老龄化、低文化”的现象十分普遍,迫切需要加快培育一批综合素质好、生产技能强、经营水平高的新型职业农民,吸引一大批年轻人务农创业,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确保农业后继有人。
3.7 扩展延伸产业链
扩展产业链纵向延伸,向前建立黄瓜繁种基地、现代化黄瓜育苗基地,向后主要在黄瓜深加工业上做文章,如生产黄瓜蔬汁、速干蔬菜、黄瓜化妆品等,尽可能提高黄瓜精深加工比例,提高“淮安黄瓜”价值。从横向角度对黄瓜产业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拓宽,打开固有思路模式,使黄瓜生产不仅仅是简单的获得鲜黄瓜的过程,充分利用“淮安黄瓜”这一国家地理标志品牌、丁集黄瓜示范基地及“好黄瓜”品尝节这一展示平台,充分展示黄瓜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性、观光性、参与性、文化性、市场性,大力开发旅游观光农业,结合采摘等休闲农业的发展,开发适合农旅的加工产品,拓宽产品的多样性,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还可以作为农业教育基地、农业科研基地等,延伸产业链,提高黄瓜附加值,让菜农充分享受到“淮安黄瓜”生产、加工、流通等全链条带来的增值收益,促进产业广阔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