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地整治工程的耕地质量提升策略
2021-12-14李任静
□李任静
(天水市自然资源勘测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甘肃 天水 741000)
耕地质量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条件,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耕地质量保护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土地整治无论在增加耕地数量方面还是提高耕地质量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深入研究土地整治工程的耕地质量提升策略,有助于实时了解耕地质量的动态变化,促进新农村发展。
1 土地整治和耕地质量的概述
土地整治指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对水、田、林、路和村等进行综合整治工作,以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改善现有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当然,不同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的整治内容各不相同,一般情况下包括土地平整工程、浇灌排水工程以及土壤覆盖工程等。土地整治工程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地形坡度、灌溉保证率、土壤含水量、土壤酸碱度、有效土层厚度以及排水条件等。受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内容的影响,不同区域整治前后耕地质量的变化也不相同,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整治区域的地质情况调整整治内容,其有利于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目前,耕地质量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不同的研究方向对于耕地质量的认知有所不同[1]。国际上关于耕地质量的概念,更多的是对土地质量的概述,因此,国内很多学者在解读耕地质量概念时,都会涉及土地的环境、区位、土壤的属性以及生产能力等,认为耕地质量是集耕地的自然环境以及经济效益等因素的综合概念[2],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土壤质量。指的是耕种区域的土壤属性,包括土壤肥力、环境等方面,这也是学者研究耕地质量的方向。
(2)环境质量。也称空间质量,指的是耕地所在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水文等环境因素。
(3)管理质量。通俗来说是人类对于耕地的重视程度,例如对耕地采取水利化和机械自动化操作,定期做好耕地管理和养护工作。
(4)经济效益。指的是土壤质量、环境质量和管理质量综合作用下的成果,具体表现在耕地的最大产出功能和工作效率。
2 耕地质量的现状
耕地质量的好坏与绿色环保的农业生产息息相关,是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依据,也是提高我国经济水平的重要内容[3]。由于我国耕地长时间处于高强度的使用状态,忽视后续养护工作,滥用传统耕作方式,导致我国耕地质量严重退化。
2.1 产量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来看,2020 年全国的粮食总产量是6 695 亿kg,其中,小麦的播种面积比2019 年减少348 174 kg;稻谷单产量是7 050 kg/hm2,比2019 年少15 kg,下降0.2%;玉米产量是2 607 亿kg,比2019 年减少1 亿kg[4]。
2.2 土壤结构失调
虽然我国耕地面积占全球总耕地面积的比重不高,但每年消费的化肥占比却是35%以上,化肥使用率超出世界平均水平[5]。生产粮食过程中需要大量化肥,导致土壤有机性能下降、土壤微生物数量减少、微量分子失衡、土质结构丢失等问题。土壤质量不断恶化,例如土壤中钾元素的含量减少,据统计,缺乏钾元素的土地超过我国总耕地占地面积的1/2。
2.3 退化严重
土地退化一般表现为水土流失、酸化和沙化等,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作层不断变薄。近年来,由于不能合理地处理城市垃圾和废弃物,污水未经科学处理后就排放,导致土地遭受严重污染。
目前,我国耕地质量总体不高,大多数地区处于中下等水平,所以要想提高粮食产量,就需要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相关人员要高度重视土地整治工作,提高耕地质量,提高粮食的生产能力[6]。
3 分析提升耕地质量的策略
耕地质量的提升,主要体现在耕地肥力质量和土壤环境等方面的提升,主要从“改、培、保、控”4 个方面着手开展土地整治。
3.1 改
改,就是改良土壤,主要有3 种技术模式:酸化土壤、盐碱土壤以及保护耕作[7]。
(1)改良酸化土壤。通过使用石灰、碱性土壤外加剂进行酸碱反应、有机化肥等改良。
(2)改良盐碱土壤。通过排灌分离、沟壑排水以及机械栽培等方法,改良潜育化土壤;采用淋水、洗田和除盐等方法降低土壤盐分;将有机肥和水肥结合改良盐化土壤。
(3)保护性耕作。通过土地平整、田地建设、路林配套以及地膜覆盖等方法,改变水土侵蚀;通过施加有机肥,深耕深种和再次利用非农业建设用地占用的优质土壤,提高耕地利用率。
3.2 培
通过秸秆还田、大豆接种根瘤菌、施加有机化肥和种植绿肥等方式培养土壤肥力。通俗来讲,就是通过这4 种方式改变土壤有机元素的含量,实现用地和养地结合,不断提高土壤肥力[8]。对土壤进行科学施肥,平衡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在种植之后适度增肥,提高耕地质量。
3.3 保
通过深耕深种方法,加深耕作层;通过免耕少耕、山丘高种植、坡地种植等方式,推广保护性耕作;通过施加有机肥改变土壤的肥力结构,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利用水肥一体化提高农田的使用率。
3.4 控
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避免不合理投入;实现禽畜粪便无害化处理,避免重金属污染,合理使用农业地膜,回收残留地膜,避免造成地膜腐化污染土壤;实时监测农田灌溉的水质,预防农田用水对土壤的污染;采用农业工艺、生物等方式,修复非农业建设占用的耕地,修复被非农业建设占用的优质耕地土壤。
土地整治要打破以往土地环境、生态、自然和经济系统,建立全新系统。在此过程中,必然会对区域内的土壤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在土地整治之前,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提升耕地质量。
4 耕地质量的展望
提升耕地质量程序复杂,是一项长时期的工程,加上耕地质量易受到概念不清、方法不合理、资金和养护技术不够全面等问题的影响,不能顺利地开展土地整治工作[9]。完善政府部门对于耕地质量的监督和保护制度,了解各个部门的职能需求,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位负责耕地质量的人员身上。强化耕地质量标准及提升耕地质量的目标和意义,可以更好地建设和保护耕地质量[10]。通过增加资金投入力度、引进大量新型技术等,确保耕地质量的提升措施落到实处,推动农业的发展。
5 结束语
过度依赖化肥和有机肥施用是造成我国部分地区农田土壤质量退化、农产品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是有机肥制作成本过高,投入和使用过程太过烦琐。有机肥技术的研发是一项重要内容,尤其关于有机肥制作流程、除臭技术、快速发酵技术等方面的研发,需要不断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力度,切实提高有机肥资源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最终达到商品化的使用要求,降低使用成本,促使有机肥资源的广泛利用。
我国耕地质量的提升要从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两个方向着手,这也是今后提高耕地质量的主要方式。土地综合整治建设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工程及其他工程。影响耕地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的各项工程。
我国耕地面积分布范围较广,土地整治是一项长期且系统化的工程。在整治过程中,耕地质量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相关部门要深入分析相关问题,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提升耕地质量,为后续的耕地质量评估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