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梳理中药材产业链 持续推动中药材道地种植

2021-12-14□高

山西农经 2021年20期
关键词:劣药假药种植业

□高 飞

(甘肃天欣堂医药有限公司 甘肃 庆阳 744500)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的物质基础,是中医药的基石和生命线。药为医所用,名医出良方,药材好中医才更好。

目前,中药材种植行业问题严重,道地药材受到严重威胁。作为中医药企业的负责人和中医药行业的参与者,呼吁社会各界关注中药材行业的发展困境,并提出解决办法。

1 中药材种植要回归自然

在近几年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利好大背景下,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政策有力推动下,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刺激下,许多发展滞后的乡村把中药材种植业作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中药材种植业走上了持续快速发展道路。中药材种植是中医药产业的根本和物质基础,“药材好,药才好”,没有中药材种植业的支撑,就没有中医药的健康发展。目前,巩固成果,因势利导,推动中药材种植业有机化、仿生化、野生化、无污染、无公害至关重要。要把中药材种植业已经取得的成果保持住,扬长避短,尊重自然,进一步种植出有质量、有规模的中药材,推动我国中医药事业传承复兴、走向国际。为此,中药材种植业要注重以下5 点。

1.1 中药材种植不要规模化,要零散化

农业生产有一条很重要的规律就是规模化。规模化是指大面积连片种植单一农产品。通过有效使用农业机械,利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消灭分散的小农经济,降低劳动成本,其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比如小麦、玉米、土豆、大豆等粮食作物的规模化生产都取得了经济上的成功。要注意到有些农产品并不适合规模化种植,最典型的就是中药材。中药材又称“中草药”,经过几千年的实践研究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本草学。中药材的理论和实践都离不开“草”。中药材的种植是零星的、分散的、和草共生的,这样的中药材才是真药、好药。规模化、集约化的中药材种植,人为地改变了中药材的生态环境。中药材种植应零星化、碎片化,以确保中药材的品质。

1.2 中药材种植不要经常除草,要杂草丛生

中药材种植面积较大容易杂草丛生。一般理论认为,杂草会与药材争夺土壤中的水分、养分、二氧化碳、阳光,甚至诱发疾病等,从而造成药物减产,遭受产量损失。

植物生长有一种理论叫“环境胁迫”,指环境对生物体所处的生存状态产生的压力,主要有温度胁迫、水分胁迫、污染胁迫等。每一种植物只有在这种环境下不断提高适应能力,才能够生存下来。这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为干预改变了环境,消灭了中药材伴生的其他植物,只让中药材迅猛生长,却降低了药材品质。中药材种植一定要尊重自然,让其像草一样在众多草的环境中竞争生长,确保中药材品质。

1.3 中药材种植不要突破区域改良驯化,要道地化

2018 年12 月18 日,国家农业农村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 年)》。规划指出,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道地药材是我国传统优质药材的代表,要加快道地药材基地建设,推广药材抚育技术和仿生栽培技术,提升道地药材供给能力,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永续发展。这是迄今为止我国相关部门对中药材种植业最科学的判断、最正确的方针、最积极的指导。这应该成为行业共识,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

这个判断有两点尤其突出。一是指出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的物质基础,这个基础不能丢,要发展中药医事业,必须首先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强根固本,溯源培基。二是道地药材是中药材的代表,抓住牛鼻子,发展道地药材种植。传统名医处方必须注明药材产地,指明药材来源,这样才能做到“药到病除”。目前,中药材种植进行过多的人工驯化、人工繁殖,不分地理区域种植了许多不合格的药材,在流通环节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假药大行其道、好药卖不上价钱的现象。因此,要发展道地药材,鼓励道地药材种植,加强药材流通管理,确保中药材品质。

1.4 中药材种植不要施农药化肥,要自然生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农业发展成为现代农业。良种、农药、化肥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中药材种植业而言,却出现了假药、农残和重金属超标三大问题。这三大问题是摧毁中医药事业基础的致命一击,尤其是农残和重金属超标这两项是使用农药和化肥的直接后果。目前,农户种植中药材的利益驱动就是增加产量,因此市场上出现了根壮剂、膨大剂等催生药物。这些药物的使用后果就是农残和重金属超标。

中药材生长必须在一个自然的生态环境下生长,不需要过多人为干扰。中药材种植业不要追求产量,要重视质量,优质优价,以质优高价补偿产量降低的经济损失。

1.5 中药材种植不要工业化,要回归传统农业

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的发展规律是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中,前者占比依次逐渐递减,后者占比依次逐渐增加,社会经济就会健康向上,社会全面发展就比较快。现代科技对传统农业进行反哺和改造,促进农业产业发展。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医药产业包括中药材种植、加工、科研、检测、医疗、保健等诸多产业集合。

中医药产业可以工业化,但中药材种植不能工业化,要固守传统农业种植,保持中药材的原生性和野生性。同时,传统农业产业是出产农产品的,中药材可以是农产品,也可以不是农产品。农产品基本是通过人为驯化干预改造的作品,但中药材需要保持植物的原生性和野生性,才能够同中医理论相契合,推动中医事业发展。

中药材种植业更多地强调种植的有机化、仿生化、野生化、无污染、无公害,道地种植、分散种植、原始种植。保持中药材的原生性和野生性,遵守中医理论,守正创新,以推动我国中药材种植业健康发展。

2 中药材种植业面临的三大顽疾

在《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议规划》(2018—2025 年)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药材种植是整个中医药事业的基础,这个基础不牢固或受到威胁,整个中医药大厦就有倒塌的风险。因此,要高度重视中药材种植业,要用刮骨疗毒的勇气直面中药材种植业的问题,以只争朝夕的责任发现、研究、解决中药材种植业的问题,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整治中药材种业的问题,以舍我其谁的历史使命感剜脓去疮,净化回归中药材种植业,保护中医传统文化,增强人民体质。

2.1 假药、劣药问题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的、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属于假药;药品成分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属于劣药。中药材种植有假药,也有劣药。假药、劣药的出现根源在于没有坚持中药材的道地原则,盲目引进、盲目试种、跨区域种植、扩大面积,造成同一种药材在很多地区种植,使其药性大变,严格来讲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药材,或者道地地区中药材种植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追求产量,使其药性大减。假药、劣药的出现是药农追求产量、追求短期利益造成的,但是不能完全把责任推给药农。

中药材的终端使用者比如中药企业、医院等采购时,低价者中标,追求低成本致使劣药有了销路和市场。这是假药、劣药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供需双方的这种结合直接消灭了道地药材市场,好药优质药必然是成本高价格高,优质优价,但优质优价没有市场。

另外,监管政策强调终端检测化验,以罚为主,源头种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用药单位采购指导思想也有问题。杜绝中药材种植中的假药劣药问题,需要药农、药材使用者和监管机构三方同心协力,形成共识,采取有力措施,杜绝假药劣药,保护中药材种植业,让中医药产业链各环节共同收益,健康发展。

2.2 农药残留问题

农药残留主要指农药使用后一段时期内没有被分解而残留在生物体、收获物、土壤、水体、大气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等。农药残留会导致消费者食用不安全药材,严重时会造成消费者致病、发育不正常甚至中毒死亡。

目前,农药残留形势异常严峻。出现农药残留主要是杀虫剂、除草剂和激素催生剂3 种农药使用的结果。中药材种植完全可以不用杀虫剂、除草剂和激素催生。中药材种植要追求原生态和野生环境,要和驯化的农产品彻底区别开来。应树立正确的种植意识,形成良好的中药材种植观念。中药材要追求品质,不能追求产量。中药材种植管理上重检测、轻抑制,重结果、轻过程,重处罚、轻引导,重产量、轻质量,重推广、轻道地等,这些顽固性的现象需要中医药整个产业链联合纠偏。

2.3 重金属超标问题

化学上根据密度的不同把金属分为重金属和轻金属,密度大于4.5 g/cm3的金属称为重金属,比如金、银、铜、铅、锌、镍、钴、铬、汞、镉等,大约45 种。从环境污染来说,危害最大的有汞、铬、铅、镉、砷等毒性显著的重金属。从对人体的危害性来说,主要是铅、汞、铬、砷、镉等重金属。这些重金属在水中不被分解,人饮用后毒性放大,与水中的其他毒素结合产生毒性更大的有机物或无机物。

中药材种植中,重金属的来源主要是污染水的灌溉、农药化肥的使用、劣质塑料薄膜的使用等。因此,必须倡导中药材的绿色种植、原生态种植和野生种植,杜绝一切外来因素刺激的增产种植方法,封死重金属的传播途径,保障中药材种植的优良环境,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

中药材种植目前面临的假药劣药、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三大问题,是中药材种植业的三大毒瘤。需要种药者、用药者和监管者齐心协力,形成共识,全产业链治理,保证中医药产业的物质基础不被动摇,促进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3 鼓励道地中药材种植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在不断追求物质文化的同时,精神文化也逐渐成为日常生活的需要,尤其是健康养生需求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更加刺激了人们对我国传统中医的医疗保健作用的认可和青睐,同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的日趋扩大,中医也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迎来了传承、复苏、发展的高光时刻。

中药材种植业是中医药发展的基础,必须大力抓好中药材种植,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切不可在中医药迎来良好发展势头的关键期间出现中药材种植业不规范不科学、假药劣药横行、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等问题,毁坏中药材的名誉,摧毁中药材事业的根基。

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扩大中药材的生产规模,保证中药材的品质,也就是“多种药,种好药”。实践证明,只能在道地药材的适生地理范围之内进行中药材的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除此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采用大规模的驯化、引进、繁育等手段,只会背道而驰,种植出假药、劣药,违背了中药材的道地属性。道地区域中药材种植需要解决以下3 个问题。

3.1 立足当地,分散化、零星化种植

不要追逐连片规模化,更不要搞观光中药材种植,以小成多,增加道地药材种植面积。道地中药材是在适生区域零星生长的,甚至是在半山腰、沟崖上、道路边或附属在其他植物上。中药材生长在山中,甚至在人迹罕至的深山中,这是典型的自然环境。收割中药材叫采集、采收等,一个“采”字道出了中药材的野生和稀有。反观现在,中药材不但大面积种植,甚至是连片种植,用机械挖药,完全违背了中药材的生长习性。要回归中药材的道地种植、分散种植、原生态种植和野生种植的方式。

3.2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迫在眉睫

目前,由于耕种者过度重视经济利益,导致土地生态功能严重退化,土地再生能力下降,土地出产率贫乏,产生恶性循环。土地污染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单一植物循环种植易引发病虫害,使用杀虫剂会造成农药残留;没有进行有效轮作和轮休,杂草旺盛,使用除草剂也会造成农药残留;土地贫瘠,大量使用化肥,又会造成重金属超标等,这些都是造成适生药材不能适生、适生药材成为劣药、道地药材不道地的根本原因。因此,进行土壤污染整治工作非常迫切。药农必须树立耕地保护和环保意识,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勤于轮作,使用生物农药,构造生态循环系统,保护和发展道地药材。

3.3 中药材流通环节必须体现优质优价原则

目前,社会流行低价中标、拼价格、捡漏等现象,其本质是追逐低成本。这些行为在一定的商品范围内有效,但不能涵盖所有商品。高品质的商品一定是优质优价,高价格,比如奢侈品不拼价格,只拼质量。不坚持优质优价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产品质量下降。中药材产业必须鼓励道地中药材价格高于非道地中药材。这个原则需要政府监管部门的制度支持和行业参与者的共同维护,尤其是直接的种植者和使用者更要精心呵护,确保优质优价,维护药农利益,促进行业良性循环。

中药材种植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要下决心解决中药材种植业的问题,有效梳理理顺中药材产业链环节,鼓励道地中药材种植,培植中医药行业基础,保护药农利益,形成优质优价的利益共生机制,塑造中药材种植业健康发展的产业链,进而推动我国中医药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猜你喜欢

劣药假药种植业
新《药品管理法》施行后制售假药案件认定的思路转向
药品监管工作中劣药的界定及建议
药品犯罪刑事立法研究
降尿酸——我是不是吃了假药?
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朋友圈”销售假药花样翻新
危害药品安全犯罪问题研究
生产、销售劣药罪的立法模式评析与修正
——以山东问题疫苗事件为切入点
种植业
钻研种植业 带头奔小康童进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