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施工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思考
2021-12-14刘立勇
□刘立勇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14)
传统施工企业经济业务量大、种类繁多,时常会根据实际情况分设多个会计岗位,负责不同工作,准确反映不同种类的经济业务。新形势下的施工企业财务与管理会计融合,可以大幅提升工作效率,满足当下真实发展需求,助力开创新发展格局,促进财管融合发展和部门整体业务水平提升,增强企业综合实力,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
1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发展
1.1 财管融合概述
在传统施工企业内部,财务与管理会计各司其职,分别对不同的经济业务进行管控。财务方面工作属于企业会计工作中的一大分支,对已经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监督,通过一系列程序为管理层提供相关信息,旨在促进企业长远发展,更好地服务市场经济。
管理方面的工作与成本控制密切相关,一般是从传统的会计体系中分离而出,直接参与决策控制全程,着重分析最优决策方向,有助于改善经营管理现状,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财管融合是新形势下施工企业的一种积极探索,以相应的准则和法律法规为基准,在不同方面的工作中做出合理的约定,不断健全制度体系,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权限,发挥决策关键辅助作用,在融合过程中,机构设置、凭证编制、数据采集等工作均能实现互联互通[1]。
1.2 业务范围界定
财管融合机制下的施工企业会计工作,逐渐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两岗位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变成“财务主导、融合管理”。传统财务会计业务范围主要围绕不同的经济业务来界定,具体体现在资金变动、资产处置、税务筹划、薪酬发放等方面,而传统管理会计业务主要围绕各项决策、管控业务来界定,具体包括决策献言、项目成本管控、预算编制、内部审计等。新形势下的财管融合发展,使相关业务呈现出“兼容并蓄”的态势,而范围界定工作也为部门负责人带来不同的挑战。
从共管角度看,将两者的信息管理环节融合,能够对生产环节中的不同资料进行合理处置;从分管角度看,对生产经营和实际管理活动分别进行处理,保证相关数据信息的准确性[2]。
2 施工企业会计工作中凸显的问题
2.1 监督管控意识较差
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职能,大部分施工企业会计人员忽视监督工作,仅围绕不同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形成较差的监督管控意识,无法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和完善性难以保证,预算执行情况也无法及时确定。监督管控工作有内外之分,而且受法律保护,但部分人员思想观念较为滞后,认为监督管控行为是个人随意行为,没有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进行监督,未能考虑特定的施工项目,导致在监督管控过程中,难以发挥“领航员”作用[3]。
2.2 工作制度亟待完善
会计工作制度是会计人员根据特定经济业务来进行分类、归集、核实、分析时遵循的规则。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法律法规制定了国家统一的会计工作制度,而施工企业也可以根据企业的特定情况和实际工作内容,设置符合需要的工作制度。但部分施工企业没有认识到工作制度的重要性,时常在具体施工项目开展前,沿用传统工作制度,导致会计制度设计不合理,在进行期末结算时,工作效率难以提升,会影响竣工验收,不利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综合实力提升[4]。
2.3 核算工作效率较低
核算工作是会计人员的基础工作,由基本业务、统计等组成,在核算过程中以货币为主要量度,以记账凭证为依据,通过合理合规的方法来全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结果,有助于为管理者提供资金增减变化、费用形成、报账信息等相关信息,为物资使用、增产节约、增加利润提供保障。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部分人员忽视对原始凭证审核,对各项资料的分析统计也存在疏忽,在使用专门方法来反映和监督企业经济现象时,未能对产量、产值、发展速度、变化趋势等信息进行客观反映,导致核算工作效率不断降低。
3 新形势下施工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策略
3.1 树立正确会计监督观念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巨变的新形势下,施工企业的财务与管理会计融合发展,必须树立正确会计监督观念,提高监督管控意识,方能有效改善相关部门监督管控意识薄弱问题,为企业建设增添动力、提供支持。在外部监督活动中,应严正拒绝不真实或不合法的原始凭证,并监督相关经济业务对施工企业产生的影响,履行好监督管控职责。应按照既定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现行制度,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核算、管理。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认识到监督管控工作受到法律保护和管理层的支持,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实行监督,在财务和管理两个领域秉持“前后精神一致”的信念,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予以纠正,合理处置账实不符、资金不合理挪用等行为,满足施工企业日益增长的外部控制需要。财务和管理会计人员,应树立内部监督观念,做好内部监督管控工作,确保施工企业健康发展。在意识层面遏制不合理的违法违纪思想,切实做到清正廉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企业工作制度实施内部监督,促进廉政建设,做到弊绝风清。
3.2 完善企业会计工作制度
施工企业财务和管理会计融合过程中,需将相应的工作制度进行升级和完善,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确保各类施工项目顺利进行,为后续竣工验收工作做足准备和铺垫。在完善工作体系过程中,促进财务和管理工作有机统一,提高生产经营过程中数据的记录效率,提升各类会计记录的准确性,在将各类数据上传至内部局域网过程中,要做好署名,以免融合工作出现纰漏。健全的工作制度是在完善的准则之上构建而成,因此施工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发展需要,不断健全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奖惩机制,规范各类经济业务信息的披露、不同业务处理的审核工作。管理会计人员要根据财务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配合,发挥管理会计职能,构建完善的内部和外部控制体系,明确从业人员的职能权限,采用合理的管理机制进行工作分析,为企业的重大决策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撑。在具体核算工作中,应统一整理、分析、统计工作方法,按照统一原则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经济现象,提高各类经济指标的准确性,准确反映施工企业的经营发展动向和未来变化趋势,为经营管理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3.3 推进会计信息化的进程
会计信息化是施工企业发展中的必经之路,也是会计相关工作的重要革新举措,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促进财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发展,获取更多经济利润。施工企业应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主营经济业务的影响,探索推进信息化进程的具体措施,不断创新会计融合工作方法,提高资金利用率,减少预算编制的失误,提升经济效益。要积极引进电算化软件,利用网络来优化核算、监督等工作,使各类会计信息的编制、报送更加及时,为高层管理者的重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稳步推进相关工作的信息化进程。利用互联网来建立不同的账套,授予财务和管理会计相应权限,提高相关数据信息的共享性和互通性,降低工作难度,提高凭证和报表编制工作效率,为不同部门了解会计信息带来便利。利用电算化软件将不同的经济业务进行直观体现,发挥财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优势,切实减少因工作交叉带来的消极影响,优化相关部门工作,提升施工企业的综合实力。
3.4 创新培训考核晋升机制
新形势下,施工企业应积极融合培训考核晋升机制,重视人力资源质量提升,保证财务与管理会计融合发展的实效性,充分激发部门人员自我提升积极性,助力施工企业会计部门整体业务水平跃升至新台阶。定期召开学习培训会议,宣讲最新出台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从融合的视角出发,部署下一阶段的主要学习任务,促进财务和管理会计在深度融合的基础上,逐渐向好发展。
在不同施工项目结束后,要做细致总结,根据实际施工中凸显的问题进行业务考核,融合财务与管理工作专项培训活动,将考核结果与福利待遇相联系,调动相关人员参与学习和提升业务能力的积极性。部门负责人应设置严密、灵活的晋升机制,鼓励融合发展中的财务和管理会计工作人员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对于在融合发展中表现优异或能力突出的工作人员,要委以重任,鼓励其在新岗位上为施工企业贡献力量[5]。
4 结束语
新形势下,施工企业应积极思考财管融合业务范围界定方法和发展意义,针对工作中凸显的监督管控意识差、工作制度亟待完善、核算工作效率低、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进行细致分析,树立正确监督观念、完善工作制度、推进信息化进程且创新培训考核晋升机制,促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新形势下的长效融合,提升内部资源利用效能,助力企业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