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澄露壶”中看紫砂艺术的江南元素和佛教文化

2021-12-14朱建斌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0期
关键词:紫砂莲花佛教

朱建斌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紫砂艺术的世界里,江南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紫砂艺人们创作的灵感来源。其实紫砂的发源,就是来自于明代小书童龚春在金沙寺内看到千年银杏树树瘿形态之后,抽象地利用紫砂良好的可塑性展示出来,之后得到了许多文人雅士的青睐和宣传,于是在后来的宜兴紫砂艺人的不断完善和创新之下,形成了今天蔚为壮观的情景。紫砂技艺,代代相传,紫砂文化,源远流长,江南良好的物质基础也为紫砂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从而在经过朝代的更迭和岁月的流逝之后,依然能够在今天为我们提供很好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

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澄露壶》采用了比较简洁的装饰,莲花的元素运用得恰到好处,使得整体呈现出一种清爽自然,如同早上的露水一般,带给我们耳目一新、清新淡雅的感觉。此壶壶身挺拔隽永,线条简洁流畅,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底部的一圈莲花装饰非常的灵动,舒展自如,形态逼真,很好地展示出其中的精气神韵。壶嘴婉约,出水爽利,与之遥相呼应的壶把也非常秀气,端握舒适。壶盖压合壶口,严丝合缝,上面点缀的壶钮圆润小巧,把露水的细节展示出来。壶盖上面还有莲花的贴塑装饰,和壶身一脉相承。这样的一件紫砂作品,并没有非常花哨的装饰和造型的设计,而是简单地运用了莲花的形态,从而更好地展示出江南的味道和典型的代表,让更多的壶友去了解紫砂背后的人文内涵和江南地域的风土人情,可谓是作品带给我们最大的惊喜之处。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澄露壶》,题目“澄露”二字,就很好地阐释了此壶的精髓之所在,没有多余的设计,通过传统的紫砂技艺,凸显出作者高超的技法和匠心独运的艺术审美,把我们带进了禅茶一味的境界,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喝茶品茗,其乐融融,感触良多,更能够感受到紫砂艺术的无穷魅力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莲花,因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千古名句而在今天更加地受到人们的重视,殊不知在很早的时候,莲花已经深受人们的喜爱。特别是在佛教之中,莲花本来就是印度的国花,在经丝绸之路传播到我们国家以后,佛教教义和中国儒家文化进行了融合,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和特色的一种宗教,但是不管怎么演变,莲花一直是其重要的象征和元素。在许多的佛教人物之中,具有莲花装饰的非常之多,而在寺庙的建筑之中,以莲花为题材的就更加的不胜枚举。所以,莲花作为佛教之中的圣洁之物,给我们带来一种澄清、澄观、澄心的感受。还有一点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宜兴在历史上就是佛教圣地,鼎盛时期拥有寺庙三四百座,今天现存的还有近一百座,许多寺庙之内的僧人都会制作紫砂壶,与此同时,江南水乡也是莲花的乐园。“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美景在这里随处可以看到,也给紫砂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灵感和生活的感触。我的这件紫砂作品《澄露壶》就是把莲花的形态作为一个简洁的装饰,整体如同早上干净清澈的露水一般,没有一点点杂质,把江南代表性植物莲花的特点和精神气韵展示得淋漓尽致,而禅茶一味的浓郁佛教氛围,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和文化象征。正是在这样的融合之下,紫砂艺术扎根于江南这片沃土之中,在江南文脉的滋养之下,带给我们更多的心灵的享受,使我们更加的淡定和从容。

结语:对于我们广大的紫砂爱好者来说,首先要重视的就是紫砂泥料的纯粹性,然后是工艺的精致程度,如果这两点做好了,那么相信这把紫砂壶也不差多少。而紫砂艺术之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则在于技艺之上的精神内涵,这才是其附加值的体现,也是紫砂要把中国传统文化、佛教文化等等结合起来的关键。唯有这样,才能够更多地引起我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猜你喜欢

紫砂莲花佛教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佛教艺术
无相
云莲花灯
佛教艺术
刘少白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莲花灯盛开“致富花”
莲花岛再见
前身寄予流水,几世修到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