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引导学生尊重他人

2021-12-14朱丽芳

青春期健康 2021年23期
关键词:外貌同伴关心

文/朱丽芳

(作者系江苏省张家港市南苑幼儿园高级教师)

导读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青少年必经的两种教育方式,在教育过程中,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在面对青少年各种各样的成长难题时,难免会感到困惑。如何帮助他们化解教育难题,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本栏目将聚焦家长及教师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家校共育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结合实际,用专业的知识助力解决问题,为青少年成长保驾护航。

教师困惑

我第一次担任初一年级的班主任,在实际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发现班里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男生给班里的女生进行外貌排名,嘲笑别人外貌上的缺点,甚至给他人取侮辱性的绰号等,这些都是极不尊重同学的表现。初中生的人格教育非常重要,我该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

专家解惑

初一的孩子正进入青春期,在成年人看来,那些给女生外貌排名、嘲笑别人外貌上的缺点、给他人取侮辱性的绰号的行为,似乎与叛逆、对抗、情绪化、冲动联系在一起,让老师一下子不知道该如何与他们相处和进行教育。但其实,这些学生不是专门要跟谁作对,这是由他们的身体和大脑的变化所导致的。

脑科学家认为,青少年的大脑和成人不同。他们的大脑有80%已经发育,但还有20%有待完成,特别是大脑的指挥部——额叶是最后成熟的。也就是说,在这些青少年的脑子里,各个“作战部队”都已经可以打仗了,但“指挥中心”还没建好。这就造成了他们在单一的事情上已经非常能干,可是又缺少大局观,在大的事情上需要被指导和把控。

在青春期,青少年的大脑驱动着他与同伴融合。这种同伴融合是青少年想要找到自己在小组中的位置并确定自己的归属。青春期的同伴融合与小学阶段和朋友一起玩耍、一起出去闲逛是不同的。他们用给女生外貌排名等不合常理的方式,来确认自己的权威。这种带有侮辱性的言行举动,与一个有同样言行举动的成人所为,有本质的区别,老师不能简单地给这些孩子贴上“道德品质有问题”的标签。老师要理解,青少年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取得在同伴中的威信,获得领导地位。

那是不是就要放任这种行为呢?当然不是,老师可以因势利导,在班级中开展几项活动。

第一项是开展“怎么变美”的班级主题活动。让学生们来一场怎样使自己、同学“变美”的大讨论,可以一起讨论自己、同学外貌上的优点和缺点,提出如何让自己和同学变得更美丽的方法,充分释放青春期孩子对美的追求,让他们懂得美是可以创造的,并且每个人眼里的美与丑是各不相同的,人的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从而从根本上杜绝这些行为。

第二项是举办“怎么交朋友”的主题活动。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老师可以给学生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对同学要关心。我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关注。因为当感受到同学对自己的关心时,会觉得温暖,心中会充满自信和快乐。“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这样,同学之间就会形成友好、亲密的关系。因此,要真诚、热情地去关心同学。当同学碰到困难时,我们可以主动去关心,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二是对同学要宽容。在现代社会中,宽容是做人的品质、境界和风范。因为宽容能表现出一个人对他人的宽大气量。同学之间难免会发生矛盾,被人误解,或者被人背后议论等。因此,在与同学相处的时候,要宽容同学、礼让同学、善待同学。

三是对同学要诚恳。每个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赞扬,这是人的一种心理需求。我们要学会多赞扬别人,要善于发现同学身上值得学习的地方,并发自内心地去赞扬。

四是与同伴交往要主动。人际关系是在互动中不断地发生联系和变化的。要做到自己与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的密切,则我们与同学之间的交往须是主动的。交往中越主动,人际关系也就越密切。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可以主动找同伴谈心,可以讨论某些问题,交换意见,或是互相传递信息,这些做法可以加深彼此间的了解,增加信任度。

猜你喜欢

外貌同伴关心
如何面对“贴上标签”的关心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写好人物外貌
开心与关心
外貌描写慎“化妆”
外貌与内在
寻找失散的同伴
关心
落地
午睡与关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