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羽绒服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2021-12-14陈松武郑淑芬左芳芳

中国纤检 2021年11期
关键词:羽绒服装羽绒羽绒服

文/陈松武 郑淑芬 左芳芳

1 引言

羽绒因其轻柔、天然、保暖的特性成为最佳保暖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各种天然御寒服装及床上用品,羽绒服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其中羽绒填充物是最重要的材料,其质量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但由于羽绒填充物被包裹在布料里面,不能直观地判断其品质,因此,羽绒服的质量问题成了广大消费者投诉的热点。

通过企业委托检验、市场监督和消费者投诉等多种渠道,我们可以了解到羽绒服产品常见的质量问题。其中,检测和监督的大数据统计,主要体现在羽绒原料的含绒量、绒子含量、充绒量和羽绒种类,羽绒制品面料的成分及标识;从消费者投诉统计,主要体现在羽绒服的钻绒问题,钻绒现象严重影响消费者穿着的外观美感。因此,笔者基于检测大数据对羽绒服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及建议,为羽绒服的质量提升提供充分的依据。

2 近三年国家监督抽查情况

2018年至2020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羽绒制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见表1。从表1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含绒量、绒子含量、面料纤维成分含量的不合格率较为突出。

表1 近3年羽绒制品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统计表

3 羽绒的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含绒量、绒子含量不合格

含绒量、绒子含量表征羽绒保暖、蓬松等各种优良属性组分的含量,也是交易市场贸易结算的重要依据。含绒量、绒子含量越高,说明该羽绒的质量越好。按GB/T 14272—2011《羽绒服装》标准规定,含绒量指绒子和绒丝在羽毛羽绒中的含量百分比;绒子指朵绒、未成熟绒、类似绒和损伤绒的总称。要求羽绒服应标注其羽绒填充物的含绒量,且和明示值的负偏差不得超过3%,绒子含量不低于明示含绒量的10%。

从监督抽查和委托检验大数据中发现,含绒量和绒子含量是羽绒制品最主要的质量问题,其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生产企业对羽绒服填充物的质量要求不够重视,没有严格把控,甚至存在有意“以次充好”的行为。例如:羽绒服装市场上出现了把粉碎毛、绒丝、羽丝掺兑到绒子中,制造含绒量高的假象。二是企业为了控制生产成本,含绒量、绒子含量的配比控制在标准值允差下限,存在“打擦边球”现象,会导致出现检测结果不达标的风险,如标称含绒量90%、实际为85%的情况。三是羽绒服装在生产加工填充过程中的损耗及填充不均匀,会造成含绒量、绒子含量出现不合格的风险。四是由于羽绒的含绒量和绒子含量是人工检测,而检测机构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可能存在检测误差。

3.2 鸭毛(绒)含量不合格

羽绒种类的检测主要针对标称为“鹅绒”产品。由于鹅比鸭的养殖时间长很多,鹅绒的绒子也比较大,鹅绒保温、蓬松等特性通常比鸭绒要好,因此标称为“鹅绒”的产品一般较贵。GB/T 14272—2011《羽绒服装》要求标称为“鹅绒”的羽绒,其鸭毛(绒)含量不得高于15%。鹅毛(绒)、鸭毛(绒)的鉴别很难通过肉眼进行准确判断,需将绒子和毛片分别放置在显微镜下放大70倍以上,观察绒枝上的菱节形状、间距、分布位置及绒枝的柔软度进行综合判断。

鸭毛(绒)含量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羽绒企业在鹅绒水洗分绒完成后,按现有的国家标准要求,将计算好的鸭绒拼堆至鹅绒中,在拼堆过程由于工艺控制不好,可能会存在不均匀的情况;二是有些羽绒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为了降低成本,故意把鸭毛绒超量掺入在鹅毛绒中,以达到以次充好的目的。

3.3 充绒量不合格

充绒量指一件羽绒服中填充羽绒的重量。充绒量直接影响着羽绒服的保暖程度。GB/T 14272—2011《羽绒服装》标准规定羽绒服装应明示充绒量,且成品的充绒量与明示值的偏差不小于5%。充绒量测试需将羽绒服放置在(20±2)℃、(65±4)%的标准大气下调湿至少24h后进行称重测试。

充绒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环境的温、湿度,羽绒中的水分很容易受天气环境影响而变化,湿度越高,羽绒容易吸湿,羽绒重量越高;而温度越高,羽绒散湿,重量就会越低。因此,羽绒生产企业需控制好充绒车间的室内温湿度,在不同的温湿度环境下充绒,对充绒量的结果有直接影响。

另外,羽绒服装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操作不当,或羽绒从衣片中飘散出来造成一定的损耗,因此,为了避免出现充绒量不合格,企业可以考虑羽绒填充量比标称值稍多一点。

4 面料的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纤维成分含量不合格

面料的纤维含量不合格也是羽绒服检测中常见的问题,消费者在选购羽绒服的过程中,纤维含量是其选购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其了解产品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在羽绒服生产中,实际纤维含量与标明的信息不符合的现象非常多。依据 GB/T 29862—2013《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标准》的规定,面料中纤维含量的允许偏差为 ±5%,标称含量≤10%的纤维含量允差为±3%(不得为 0),但是在实际检测和抽查的过程中,很多纤维不合格的产品,其允差范围超过规定的范围。

在羽绒服装的生产过程中,企业对于面料的质量控制仍然是其控制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其质量监控体系需逐步完善。除此之外,羽绒制品厂家在面料的选择和监控上还存在以下问题:企业对所执行的标准不熟悉,或企业研发阶段未对面料供应商所提供面料纤维成分含量进行检测、验证。除此之外,企业自身可能存在侥幸心理或者为了降低其运营成本,不进行检测直接标注。这些都直接造成其生产的羽绒制品面料出现纤维成分含量不符合标准要求。

4.2 钻绒严重

在GB/T 14272—2011《羽绒服装》标准中规定,与羽绒直接接触的织物应具有防钻绒性能,不允许使用不透气的织物和薄膜。羽绒制品生产时尽量选用紧密度高的纺织面料,缝制时注意针孔和缝线粗细相吻合,采用绒子含量高,羽丝、毛片含量少的羽绒原料,这样可以减少钻绒。

羽绒服的钻绒现象一直是消费者投诉的热点,羽绒服缝纫工艺、面料的结构以及填充物的质量是影响羽绒服防钻绒性的主要因素,当缝纫时缝纫针与面料高速摩擦运动,缝纫针温度过高,引起针眼处面料收缩并硬化,针眼不能回缩致使针眼较大,缝纫线不能充分堵塞针眼,羽绒就会从针眼钻出;绒丝、羽丝、毛片含量偏高的羽绒被填充到面料紧密度低的服装内部时,靠近面料的羽绒受到内部羽绒的斥力,被向外挤压,就有了向外推的力使羽绒贴近面料,这样当羽绒服受到外界挤压和摩擦时,羽绒就会随着空气从面料的空隙钻出。

5 结语

随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需求的提高,消费者对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羽绒制品需求量剧增。但近年来羽绒服出现的质量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是网络电商平台尤为明显,为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加强原料质量控制。羽绒企业应加强原料检验,严把原料质量关。建立完善的原料验货制度,做到早检验、早发现、早控制,从源头上控制问题原料进入成品制造环节,杜绝使用“胶水羽绒”“粉尘绒”等劣质原料,维护企业形象。(二)加强生产线的监控。品牌商、服装生产商为保证产品质量合格,从散绒、面料、里料等原料采购到生产、销售应严格把控质量,建立企业标准进行内控,指标要求应高于国标行标要求,避免出现不合格的风险;首先要确保在填充前收购的羽绒原料质量,应对原料进行送检,羽绒服填充羽绒过程中尽量控制损失和保证均匀性,加强成品生产线各环节的质量把控。(三)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建议监管部门针对羽绒原料质量对羽绒服的质量影响较大的问题,加强对原料的监管工作,从源头上控制原料的质量,减少不合格的原料流向生产企业,对于在线上、线下交易市场出现的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违法行为,建议加大监管整顿的力度,加强质量宣传,增强企业和消费者的质量意识。

猜你喜欢

羽绒服装羽绒羽绒服
《羽绒服装》新标准的主要变化及影响
羽绒服装产品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
《羽绒服装》新旧标准主要差异
灵感跃动
新年新衣羽绒服穿搭指南
羽绒服装钻绒机制及其改善措施
羽绒服究竟怎么选
街头羽绒也时髦
羽绒棉没有绒
普通羽绒与经蓬松剂处理下脚料羽绒的性能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