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服质量监管永远在路上
——“双送检”制度和新国标助力下的上海市校服行业改革

2021-12-14赵博研庄园园

中国纤检 2021年11期
关键词:学生服绳带起球

文/赵博研 李 璇 庄园园

谁的青春里都少不了一件校服,“校服”代表一种仪式感、一种凝聚力、一种团结一心的精神、一种奋发向上的青春姿态,最美的青春更需要最美的“校服”。

据《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2020年我国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约1.98亿,且逐年上涨,年需求量约为7亿~8亿套,市场规模近千亿元,且未来10年,区别于原有“面口袋”的新制式校服市场将有20倍以上的增长空间[1]。

而一片欣欣向荣的校服市场后面,却是“丑、毒、不透明”的行业现状:面料质量差,做工简陋,甲醛、pH值等化学物质含量超标,从采购到发放全程“不透明”。直到2013 年初,“毒校服”事件被曝光,震惊了全市、全国,成为上海市首起因校服安全被立案调查的案件,也推动了校服行业改革。

一、校服行业改革路线

为了严控校服质量,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开展校服/学生服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图1是2013—2020年上海市学生服的监督抽查结果,也是上海市校服行业改革的一个缩影。

图1 2013—2020年上海市学生服监督抽查结果

首先在2013年“问题校服”事件后,上海市教委、质监等六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本市校服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确定了“双送检”制度,即企业送检合格,学校才会购买,同时为了避免企业采用“黄金样品”做检测,学校还会在大货中抽检以确保学生服的真正质量。该文件是国内最早关于校服“双送检”制度的地方性文件。从图1中可以明显看出自2013年的《通知》下发后,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至2014年校服的产品质量有了显著提升,至今一直保持在90.0%以上的合格率。

但在2015—2016年,校服质量有小幅度下滑,这是因为我国第一个专门针对中小学生校服产品的国家标准——GB/T 31888《中小学生校服》于2015年出台。GB/T 31888—2015比现行有效的产品标准GB/T 23328—2009《机织学生服》、 GB/T 22854—2009《针织学生服》等同类标准一等品指标要求相当或更高。企业由于对GB/T 31888—2015标准高要求考核还不适应,因此在2016年学生服监督抽查合格率小幅下降到92.86%,但随着新标准的逐步实施,校服品质不断升级,企业将更人性化的设计、更优质面料配合精工制作不断促进校服市场走向成熟,产品质量合格率不断提升。

但是值得关注的是,近两年以来的上海市学生服监督抽查中均发现有绳带项目不合格,且不合格发现率有所抬升,这也提醒我们,校服的质量问题仍然存在,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仍需提高,校服质量监管永远在路上。

二、“双送检”制度获得显著成效

继上海市率先提出“双送检”制度取得较大成效,2015年6月,教育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为保证学生服质量,鼓励学生服产品执行“双送检”制度;2016年3月31日,质检总局发布实施的《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中有关校服监管部分的内容强调,要求校服生产企业主动“送检”,学校履行进货验收义务,将校服送法定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发放。自此,校服的“双送检”制度成为一项全国性的校服质量监管手段。

根据近几年校服产品送检数据统计,开展“双送检”制度以来,校服的检测合格率大幅提升,说明“双送检”制度的高度有效性。

三、GB/T 31888助力提升校服质量

GB/ 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是我国第一个专门针对中小学生校服产品的国家标准,解决了校服突出的质量安全问题,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校服管理办法提供标准依据,同时为校服各相关方更加方便地使用标准提供更为明确的指向。与传统的产品标准相比,它具有两大突出特点:1. 简洁,因为它无需区分产品的等级和面料;2.严苛,无论是考核项目还是考核指标,GB/T 31888要求都更多,更严格。

自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发布以来,已经有6个年头了,随着功能性纺织品的不断发展,原来“标准”的内容已不能完全适应目前和今后生产的需要,于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根据国家标准委下达的修订计划,于2020年底正式启动 了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的修订工作,目前处于征求意见阶段。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如下差异:

1. 《中小学生校服》不对产品等级和面料进行区分,只有一个统一的要求。《校服》征求意见稿的适用范围增加了幼儿园园服的要求,因此产品等级按照最终用途划分为幼儿园园服、中小学及初中校服和高中校服。《针织学生服》和《机织学生服》则与其他产品标准一致,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

2. 相较其他两个标准,《中小学生校服》和《校服》征求意见稿中的纤维含量要求符合GB/T 29862的规定,国家标准GB/T 29862—2013《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于2013年11月12日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六条规定:“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在公布国家标准之后,该项行业标准即行废止。”新的国家标准实施后,现行的纺织行业标准FZ/T 01053—2007《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即行废止。

除此之外,早期校服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多以化纤面料为主制作校服,这种面料透气性差,穿着不舒适,并且容易产生静电,影响学生的穿着感受。因此《中小学生校服》中规定校服直接接触皮肤的部分,其棉纤维含量标称值应不低于35%,提高校服穿着的舒适性。但是随着功能性材料的进一步发展,一些改性聚酯纤维在舒适性方面获得了改善,《校服》征求意见稿对此条款也进行了进一步补充,对于棉纤维含量标称值低于35%的运动校服,满足吸湿速干性的要求也可使用。

3. 《中小学生校服》中要求甲醛含量、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pH值项目,甚至防寒服的填充物一律符合GB 18401的B类指标要求。《校服》征求意见稿中则新增“至少”两个字,措辞更为严谨,

4. 《中小学生校服》在满足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增加了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中的燃烧性能、附件锐利性、绳带和残留金属针项目,避免可能产生的物理安全性危害,如勒伤、缠绊以及绊倒和拖拽等危害。《校服》征求意见稿因为适用范围增加了幼儿园园服,相应地也增加了总铅、总镉、邻苯二甲酸酯和耐唾液色牢度的指标要求。其中绳带要求还在《中小学生校服》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了腰部绳带的规定。

5. 有学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到消费者重点关注服装质量问题是:起毛起球、洗涤掉色和异味[2]。作为可以直观感知的项目,起球和洗涤掉色也是校服质量问题投诉中最多的项目,因此《中小学生校服》在制定的过程中,进一步加严了其技术指标。从下表可以看出色牢度指标均至少满足《针织学生服》和《机织学生服》中一等品的质量要求,部分指标甚至达到了优等品的质量要求。根据近年校服送检数据,色牢度中的耐湿摩擦色牢度和耐光色牢度是最易出现不合格的项目,在本次《校服》标准制定意见征集过程中,不少校服企业提出要降低这两项的技术指标。编制单位通过科学合格的论证,建议继续保持原有的技术指标要求,但是绒类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改为长方形摩擦头,可以有效地避免晕轮现象,更好地表征产品的耐摩擦色牢度真实情况;浅色产品的耐光色牢度可以降半级。同时考虑到一些毛呢类、西装类和拼接类校服的应用,增加拼接互染色牢度和耐干洗色牢度。

6. 相较于针织学生服,机织面料较不容易起毛起球,所以GB/T 23328—2009《机织学生服》中起球的质量要求相对较高,要求合格品大于等于3级,一等品和优等品大于等于4级,GB/T 22854—2009《针织学生服》要求相对较低,要求一等品达到3.5级即可。GB/ 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不区分针织还是机织面料,选择3~4级作为起球的质量要求,较为严苛。通过对以上指标的高要求,可见我国在提升校服产品质量上面的力度和决心。但是随着对检测方法理解的加深,以及国际接轨的需求,除毛针织类校服,其他校服起球的检测方法由GB/T 4802.1变为GB/T 4802.2,结果更稳定,也更符合产品使用情况。综合考虑到GB/T 4802.2试验方法更为严格,其他类型校服起球的指标值降为3级。

7. 其他纺织品物理类指标,如顶破强力、断裂强力、胀破强力、水洗尺寸变化率、水洗后扭曲率等质量要求,《中小学生校服》也均严苛于另外两个标准,同时细化了外观质量考核,重点关注消费者可感知的项目。《校服》征求意见稿考虑到校服日常穿着过程中的撕破等情况,增加了撕破强力的考核;考虑到毛呢类校服的应用,增加干洗尺寸变化率的相应指标;考虑到冲锋衣类具有涂层面料或防风透湿产品的应用,增加透湿率的相关要求。

GB/ 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的发布和实施,使校服有了更专业的标准支撑,通过更透明的招标流程,教育权利得到约束,校服越来越漂亮,越来越安全。而正在修订的GB/T 31888《校服》则更加贴近生产,贴近学生需求,标准的制定将更加严格地把关每一件校服质量,为每一位学生撑起一片绿色健康的保护伞。

四、不合格项目分析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也持续开展学生服产品质量监督抽查,2016年至2020年的抽查结果见表1所示。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学生服较易出现问题的项目有纤维含量、起球和绳带安全。

表1 2016—2020年上海市学生服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

尤其是绳带安全,在近两年的监督抽查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如果儿童上衣帽子和颈部的拉带过长,在上下车时帽子上的绳索钩到操场设备上,如滑梯、婴儿床等,造成勒颈,从而引起死亡事故。服装腰部和底摆的绳索和带子钩在移动的载体上,如公共汽车门、雪橇和自行车,可以引起拖拽,当被移动的载体牵引或碾过时,就会导致严重的受伤或死亡。机械安全类产品缺陷问题的高频发生并不是因为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或是标准的规范及制约,而是各个生产企业缺乏足够的重视,并未将标准的要求贯彻到实际生产实践当中,最终生产出存在安全缺陷的危险产品而不自知。

总结

2013年“问题校服”事件至今,中国的校服改革已经进入第二个五年,上海市率先开展的“双送检”制度,使得上海的校服市场呈现开放、透明的态势,改善了校服品质提升与传统监管模式不兼容的问题,也为各地树立了政、企、校联动的示范标杆,产品质量不断提升,改革成效显著。

在提高校服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校服设计水平,改进校服款式的美观度,通过借鉴和融合,让校服既能传承中华美学精髓,彰显学校文化和品牌特色,又可以满足各种学习生活场景穿着中的便捷舒适。同时让学生家长可以参与校服定制的过程,从根源上解决学生不爱穿、公众不满意的问题,让融入了教育梦想和青春气息的校服,更好地塑造学生的精神面貌。

猜你喜欢

学生服绳带起球
起毛起球评级用参照织物的可行性分析
绳带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织物起球客观等级评价
菏泽纤检所积极开展学生服监督抽查工作
浅谈我国儿童服装绳带要求与欧美标准的异同点
应用小波域高斯差分滤波的起球疵点客观评价
上海市学生服监督抽查工作践行实录
中纤局开展2016年学生服质量监督检查工作
家用纺织品起球终于有“标准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