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学生服监督抽查工作践行实录
2017-03-16裘惠敏成嫣姚胡淯
裘惠敏+成嫣+姚胡淯
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每一年都有大批的新生进入校园,为了展现各个学校独特的教育理念与学术氛围,从上世纪90年代起,许多学校都对学生的着装做出了统一要求,从而使学生服成为每一位中小学生进入学校学习必须穿着的服装。新生一入学,在收到新课本的同时也收到学生服,学生服逐渐成为学生的日常穿着服装。据统计,当前我国中小学生校服覆盖率农村地区达到了90%以上,城市地区则达到了100%。
长期以来,学生服普遍设计陈旧,款式雷同,且因其面辅料选用不当、号型设计不合理,造成穿着不舒适、不合体,面料易磨损、易起球,以及洗后褪色变形等问题一直为家长和学生所诟病。随着每一年学生服监管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被质监部门不定期公告,学生服的质量与安全已日益成为家长及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学生服质量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校服被形象地称为中小学生的“第二层皮肤”,其质量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式样影响学生的形象和气质养成。优质、合体、美观、舒适的校服是培育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团队意识、传播平等精神的有益方式,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探索[1],我国学生服的存在及发展总体来说,还是起到了相当程度的正面影响的。但其质量和安全问题也一直让家长和学生不安。
1.监管主体不明。长期以来,我国的学生服管理基本上是归属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行政区域内统一管理、各地区分别管理及学校自行管理等多种方式并存。由于学生服不是在常规的销售市场上进行采购,而是采用团体定制方式采购,即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直接与生产企业签订定制合同,生产企业根据学校的要求进行生产,生产后交由学校自行验收。这种情况就造成了学生服的监督主体不明的问题。首先,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作为学生服采购和验收的主体,本应承担学生服质量的监管责任,但学校缺少技术条件,很难对学生服的内在质量进行监督与验收。其次,学生服的销售是在学校与学生之间进行,因其未进入流通领域而缺少工商部门的监管。再次,不少学生服制作方甚至未经注册,只是小型或私人的制衣作坊,因此也很难纳入质监部门的管理范畴,不少小型学生服生产企业处于“三不管”范围,导致学生服的质量监管缺失。
2.监管标准混杂。以往学生服监管不是没有标准,而是标准太多、太杂,有国家标准,GB/T 22854—2009《针织学生服》[2]、GB/T 23328—2009《机织学生服》[3]、GB/T 28468—2012《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反光校服》[4];有行业标准,FZ/T 81003—2003《儿童服装、学生服》[5]、SB/T 10956—2012《学生服商品验收规范》[6];还有地方标准DB63/T 556—2013[7](青海省)、DB36/T 711—2013[8](江西省),部分还采用的是企业标准。
同时,从学生服的考核项目来看,基本与常规的服装产品标准一样,并没有针对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考核指标。因此,不少企业根据产品属性直接采用了常规服装标准,如GB/T 2660—2008《衬衫》[9]、FZ/T 73020—2012《针织休闲服装》[10]、FZ/T 81004—2012《连衣裙、裙套》[11]、GB/T 22853—2009《针织运动服》[12]、FZ/T 81007—2012《单、夹服装》[13]等,企业在执行过程中比较混乱。
3.监管无法可依。由于学生服不是在流通领域进行市场销售,而是属于团体定制产品,其产品质量要求一般由学校与企业的订购合同进行规定。而在早期的学生服订购合同中,往往关注的是款式与价格,涉及质量要求的内容基本空缺。而学生服以“合同定制”的采购形式,既不完全属于《合同法》的适用范围,也让政府部门难以将其纳介入监管范畴,从而使得学生服的监管工作处于无法可依的监管盲区。
多方发力,实现学生服“全链条监管”
为确保中小学生学生服质量安全,保障广大中小学生的切身利益,政府各层级、各方面多方发力,纷纷将学生服产品质量纳入重点监管范围,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先后多次对加强校园纺织品、纺织品服装质量监管工作提交议案提案,在短短几年内,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标准与法规,从各个方面逐一突破了学生服的监管难点。
1.针对学生服监管主体不明问题。为解决学生服有效监督这一问题,从地方到中央,纷纷出台了相关文件,2013年2月26日,上海市教委、市质监局等6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本市中小学生学生服管理若干意见》,制定和完善了监管制度,并首次提出了建立“双送检”制度。2015年7月13日,教育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从国家层面系统性地构建了学生服监管体系。文件虽不是法律法规性文件,并不具备强制性,但是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学生服质量监管的指导性文件,其出台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2015年12月11日,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和上海市质监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贯彻落实《教育部 工商总局 质检总局 国家标准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明确要求上海区域内的校服应符合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14]、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15]和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16]等国家标准,对上海市中小学生校服的质量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针对学生服标准混杂问题。2015年3月18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国标委综合[2015]25号文件专门批准下达了制定《校服通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计划,并于2015年6月30日批准发布国家标准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针对中小學生校服产品的国家标准,新标准的发布,对现行有关标准进行了整合,使得学生服质量要求有了统一规范,有效地解决了我国以往学生服标准分散、标准间协调性不足、考核要求缺少针对性等问题,为学生服质量的有效监管构筑了安全门槛、提供了技术支撑。
标准中对于学生服的质量安全在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对于小学、初中学生的学生服应符合GB 31701的特殊安全要求,直接接触皮肤的部分其棉纤维含量标称值应不低于35%、不允许在衣领处缝制任何标签的舒适性要求,以及较一般服装产品的要求更高、部分指标达到一等品甚至是优等品水平的内在质量要求等。
3.针对学生服无法可依问题。2016年2月23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2016年3月31日起正式施行。《办法》填补了目前国内纺织品,特别是学生服质量监管的专业性立法空白。《办法》将学生服纳入监管范围,采用分层监管体系,中纤局组织实施日常监督检查、质检总局监督司组织实施监督抽查,两种方式相互补充,“各有侧重”“发挥特长”,形成合力。同时借鉴天然纤维的监管模式,发挥专业纤检机构技术优势,加大对学生服的监管力度,确保了生产企业对原辅材料从采购进货到制作加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为形成从纤维到纤维制品的“全链条监管”新格局,监管效果得到大幅提高。
多措并举,提升学生服质量
以2016年上海地区学生服监督抽查情况为例来看,目前学生服质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上海地区学生服历年监督抽查情况。从2007年至2011年学生服监督抽查合格率均较为平稳,平均合格率在80%左右。但在2012年第二季度的抽查中合格率较低,仅为48.78%。2012年学生服监督抽查合格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增加了产品使用说明的考核,近一半企业的产品使用说明项目不合格,产品标识上缺项漏项的问题突出,导致整体合格率出现大幅下滑。2012年第四季度学生服监督抽查合格率为72.73%,因发现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项目不合格而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从2013年起,相关部门自上而下采取多项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学生服产品的质量管控,特别是加强了地方管理及事前的委托检测,学生服产品的抽查合格率有了明显的提升。自2013年至今,抽查合格率均在90%以上;2016年抽查合格率为92.86%。详情见图1。
图1 上海地区学生服历年监督合格率情况
2.被抽查产品标准执行情况。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于2015年6月30日正式实施。根据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和上海市质监局联合发文的要求,该标准将逐步替代原有学生服标准,成为本市学生服的主要执行标准。2016年上海市学生服抽查的样品中,有17批次产品明示产品执行标准为GB/T 31888—2015,占总抽查批次的60.71%。明示产品执行标准为GB/T 22854—2009《针织学生服》的6批次,明示产品执行标准为GB/T 23328—2009《机织学生服》的4批次,还有一批产品的明示产品执行标准为GB/T 2660—2008《衬衫》。从统计结果来看,六成以上企业已开始执行新标准。
3.不同执行标准的指标差异及检测结果对照考核的符合情况。由于GB/T 31888—2015标准虽不分产品等级,但其部分技术要求却达到了原有学生服标准的一等品甚至优等品的技术指标,此次被抽查产品中执行原有学生服标准的,10批次标注质量等级为合格品,1批次未标注。因此在大部分执行原有学生服标准的产品虽然符合其明示执行标准,但是部分指标却未能达到GB/T 31888—2015的技术要求。从此次抽查的检测结果来看,执行原有学生服标准的11批次产品中只有4批次产品既符合其明示执行标准的技术要求,也符合新版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的技术要求。其他产品如按照GB/T 31888—2015标准考核,则项目不符合率明显提高。这意味着执行原有学生服标准的产品存在一定质量风险。
学生服采购前的采购备案、“双送检”制度的全面实施、新标准的宣贯执行、政府相关部门的规范指导,正逐步将学生服生产企业引导至安全、规范、良性发展的道路,而这一效果也直接体现在学生服监督抽查的结果上。
结束语
新出台的学生服标准在给出学生服质量考核统一规范的同时,大幅提高了校服的安全质量要求;新修订的《办法》则首次以规章的形式,对学生服监管过程中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和手段进行固化,填补了学生服质量监管的专业性立法空白;工商部门严格规范,确保了学生服生产企业的主体资格合法有效;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层层落实,加强了对学生服采购单位的规范性指导,质检部门加大学生服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力度,定期通报严重质量问题的学生服生产企业名单,加强了学生服市场监管,净化了学生服的市场秩序;此外专业纤检机构也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为“双送检”的有效实施,提供技术支持。政府部门的各层级、多条线,多方发力、多措并举,统一协作、分工负责,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努力构建家长学生放心的学生服 “全链条监管”模式,规范学生服供应市场秩序,从根本上筑牢学生服产品的质量安全防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工商总局 质检总局 国家标准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EB/OL]. 2015-06-26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jcys_jyzb/201507/t20150710_193362.html.
[2] GB/T 22854—2009 针织学生服 [S].
[3] GB/T 23328—2009 机织学生服 [S].
[4] GB/T 28468—2012 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反光校服 [S].
[5] FZ/T 81003—2003 儿童服装、学生服 [S].
[6] SB/T 10956—2012 学生服商品验收规范 [S].
[7] DB63/T 556—2013 学生服 [S].
[8] DB36/T 711—2013 学生服理化性能技术规范 [S].
[9] GB/T 2660—2008 衬衫 [S].
[10] FZ/T 73020—2012 针织休闲服装 [S].
[11] FZ/T 81004—2012 连衣裙、裙套 [S].
[12] GB/T 22853—2009 针织运动服 [S].
[13] FZ/T 81007—2012 单、夹服装 [S].
[14] GB 18401—2010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S].
[15] GB 31701—2015 嬰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 [S].
[16] GB/T 31888—2015 中小学生校服 [S].
(作者单位: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纤维检验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