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2021-12-13江作荣
江作荣
摘要: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导致农村越来越多的青壮少年离乡背井奔赴到各大城市打拼,曾经热闹的村头小巷随之而来就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在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一定要严格对待,不容忽视,采取相应的策略,让他们“留守”却不再孤单,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策略
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导致农村越来越多的青壮少年离乡背井奔赴到各大城市打拼,曾经热闹的村头小巷随之而来就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下面,本人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进行阐述。
一、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1、成绩普遍差。很多孩子的父母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出打工挣钱,导致他们较多的是跟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更有的甚至在其他亲戚家里“寄养”生活。这些监护人很多时候只能在生活上给孩子给予特殊的“照顾”,却无法给予他们以父母的爱、大胆的管束、管教,他们每天除了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生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孩子们的学习,所以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普遍都是上不去的。
2、心理有障碍。因为父母亲的长期不在家里,无办法去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更无法给予孩子必需的亲情关爱,这样孩子的成长心理极容易出现心理障碍。留守儿童较多的是由祖辈管教和照顾,年龄、语言沟通和个性化都差距悬殊,在情感、思想沟通和接触新鲜事物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和障碍,造成留守儿童心理抑郁焦虑、性格怪异、消极颓废、暴躁易怒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对其健全人格的形成、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
3、性格有缺陷。由于一些家长的过分放纵和溺爱,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束缚无管教的状态下,无形中养成了自我禁闭、自卑怯懦、性格怪异、抑郁、精神失控、敏感多疑、胆小、无法正常交流、纪律散漫、态度淡漠、攻击性等极端、可怕的性格,会对家庭、学校教育教学和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4、价值观扭曲。一些家长由于无法照顾孩子故产生了内疚心理,于是想方设法采取一定的“物质”方式进行补偿,这样缺乏道德修养教育和纪律的制约,使得留守孩子极易出现道德修养、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偏差,甚至会产生“读书无用论”、“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的思想。养成挥霍无度、大手大脚、自私自利、好吃懒做、的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人生观,这必将贻害终身。
5、心灵会扭曲。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孩子无法像其他孩子正常享受到父爱母爱的滋润,缺失父母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会产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畸形,出现心灵严重扭曲,甚至走上违法犯罪之路,导致悲剧的发生。
二、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
1、建立健全档案。要做到真正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个人的兴趣爱好及思想动态,可通过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档案,及时采取有效、有针对性的扶助策略,通过开展一些具体的活动,做到对症下药,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相互合力教育的双赢局面,切实地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提供沟通方便。老师要对这些孩子一视同仁,给予不同程度的关心,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为了架起留守儿童感情的连心桥,开通倾诉通道。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亲情聊天室”,可开通亲情热线电话,甚至免费为留守儿童提供视频聊天设备,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搭建亲情的桥梁,让他们“留守”却不再孤单,促进学生健康成長。
3、加强正面教育。通过主题班会、升旗后讲话和一封信等途径,从正面教育指引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辨别善恶是非的能力,体悟感恩,懂得感恩。
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说过:“给别人以赞美,比责难要好的多”。处在青春期的学生,自尊心和好胜心都比较强,对外界的反应很敏感,同时心理承受力又较脆弱,遇到批评很容易灰心丧气。所以在教育青少年学生的过程中,应多看学生的闪光点,加强正面教育,调动和爱护他们的积极性,允许他们犯错误,也允许他们改正错误,切忌在众多学生面前翻陈年老帐。当学生做错事时,批评要及时,一定要给他点面子,特别是对心理脆弱者不妨循循善诱,做好正确的指引,和风细雨,以收润物细无声、点滴入泥土之效。对骄傲自大者,可以抓住要害进行就事论事,让其心悦诚服。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多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与无奈,懂得感恩,懂得穷人的孩子一定要努力奋斗,给自己勇气、给自己信心和力量,努力学习,成就更好的自己,以便报效父母。
4、与学生谈心,用爱架起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老师要了解留守儿童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对他们加倍关爱,实行落实跟踪制度,与学生交朋友。
冰心老人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之源。”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因此老师能否打开学生的心扉,取得学生的信任,爱是首要条件。只有热爱和关心着每一个学生,用爱架起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通过身正为范,用自身经历、自身言行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如果不让学生知道这是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那么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只是一个管理者,对他只是纪律上的要求,从而把自己放在被管理者的角度,这样老师付出的爱就可能被学生拒绝,不仅没收到正面的效果,甚至还会给正常的师生关系带来影响。教师可利用中午和晚自修时间与学生谈心,在谈心的时候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到学生的困难,也了解到课堂上了解不到的东西,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上受到潜移默化,受到感悟,使之端正态度,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与学生一起共同成长,共同收获。
5、设知心朋友室。学校开设知心朋友室,开展心理咨询,以爱感化,进行心理矫正活动。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关注他们的心理和情绪变化,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好兴趣,做好他们心灵的“引路人”;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鼓励、表扬,做他们生活的“贴心人”,帮他们解开心中的“结”,找回丢失的亲情、找回快乐、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在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一定要严格对待,采取相应的策略,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倾注更多的真心,以爱感化,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他们“留守”却不再孤单,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教育》……管曼平
[2]《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应对对策》……邸得志张丰霞
[3]《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以及对策》……李胜旺
[4]《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兰江华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周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