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保时捷品质实习生项目(PEAP)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实践研究

2021-12-13甘伟李志伟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30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甘伟 李志伟

摘要: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开始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通过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运行的现状分析和实证研究,发现现代学徒制试点进程中的主要问题是高职汽车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汽车先进技术之间严重脱节、校企合作中企业主体作用难于发挥、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师资严重欠缺及职业院校实训的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试点过程中推行了“四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实践了“双主体、多元化”的育人模式,构建了“多渠道、递阶式,多维度”的教学团队培养模式,引入了汽车售后服务行业国际认证体系——保时捷全球认证评价体系并建立了“准员工双境培养、教育资源共建、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从而达到“适岗、创新”的汽车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保时捷品质实习生;汽车检测与维修

一、引言

现代学徒制是我国职业教育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和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包括《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一2023年)》中都对此进行了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对于国家推行学徒制度进行了明确,教育部从2015年就开始布局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分三批布局了558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覆盖1000多个专业点,惠及10万余学生和学徒,有超过2200多家企业参与,取得一定成效。2019年5月,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部决定“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教职成厅函[2019]12号)。[1]从表面上看.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和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在全国职业院校进行推广积累了经验,而从内涵上来看,现代学徒制中企业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在整个学徒培养过程中的话语权等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以院校为主导进行现代学徒培养的格局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企业对于学徒培养的热度还没有被点燃,而根本原因仍然在于企业的相关权益和在整个过程中的话语权主张还没有被确认。[2]

现代学徒制在继承传统学徒制优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吸取了现代学校教育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充分融合了传统学徒制和现代学校教育的精髓,对于提升学生扎实的基本素质、发展现代产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强大的助推作用。20世纪80年代之后,现代学徒制开始在西方国家出现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比较有代表性的模式为“三元制”(瑞士)、“产学合作”(日本)、“三明治”(英国)、“新学徒制”(澳大利亚)“双元制”(德国)以及“合作教育”(美国)等。[3,4]

2021年11月14日,笔者在中国知网搜索“现代学徒制”关键词,可以搜到12724篇文章,文章数量主要从2014年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如果将该搜索范围缩小到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也能搜索到近1500篇文章。无论从文献的数量来看,还是现推行的新型学徒制的职业院校范围来说,关于学徒制的研究与实践无疑已成为国内的热点。[5]

二、现代学徒制试点进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当前影响现代学徒制建立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是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也没有校企合作的协调管理机制和机构,顶层设计尚未形成,致使学徒制教育在实践中遇到很多困难。例如,所倡导的“招工即招生”的做法与企业现实和劳动用工政策相矛盾,从企业员工直接招生会遇到考生户籍和招生计划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以及实践单位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协同育人不深入、课程体系建设滞后、文化育人不足、课程资源开发滞后、教学团队待完善等。[6][7][8]

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发展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核心,将企业岗位需求转为课程内容,以校企的深度合作和教师与师傅的全程参与培养学生的“双主体”育人模式。我国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较晚,在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的不足。学徒制评价体系建设主要由学校主导,行业企业虽然参与,但是参与积极性不高;学校与企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学校的课程内容与企业所期望的岗位要求衔接性不高,学生很难适应双重身份的转变,缺乏科学的学生评价标准和体系等。这些问题阻碍了现代学徒制的具体实施。[9]

现代学徒制是教师与师傅共同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从法律层面来看,当前我国现代学徒制中的学徒不仅存在着法律身份定位模糊、与企业间法律关系不清等问题,而且司法实践中也存在着劳动者、雇佣者和准劳动者等不同的裁判结果,致使学徒的权利不能得到有效保障。[10]

三、基于保时捷实习生项目的现代学徒制的实践

“保时捷品质实习生项目(Porsche Elite Apprentice Programs, PEAP)”是由保時捷在中国大陆联合中高职业院校合作建立、实施现代学徒制方式的汽车类专业技能人才培训项目。项目实施主要包括四个环节:校园特训、Porsche Center(PC)招聘、基地集训及车间实习。在校园特训阶段,保时捷将课程提前渗透到学校教学中;在基地集训阶段,保时捷向学校提供必要培训设备和企业技师全程参与学员技能的培养;在车间实习阶段,学员在保时捷中心的技师指导下工作,学校教师则定期访问车间实习学员进行技能和心理辅导。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互相渗透,育人过程无缝衔接。[11]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浙院”)自2014年开始与保时捷(中国)销售有限公司开展保时捷PEAP项目合作,探索了一种校企渗透、无缝衔接的现代学徒制方式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2018年“浙院”申请了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项目获批并在两年后最终通过了验收,部分试点经验得到职教领域的专家和兄弟学校的认可。在目前国家的宏观政策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浙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同类型企业和相近专业进行了成功推广,笔者主要针对现代学徒制实施层面的具体实践情况进行总结,具体内容主要为:

(一)推行“四层次”校企合作

在总结保时捷PEAP项目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为解答“引进什么企业、合作什么内容、发挥什么作用”等三大问题,创立“四层次”校企合作理念,如图图1所示。第一层次是参与国际汽车职业教育联盟合作(中德SGAVE、中英IMI),组建文化交流联盟。吸收借鉴国际企业文化,推动专业的教学改革和教育理念革新;第二层次是与汽车制造企业(保时捷中国、比亚迪新能源)共建培训中心。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标准与企业标准融合,提升企业员工技能水平,同时培养高职“双师型”教师;第三层次是与本地大型集团(浙江宝利德、新昌柴油)、行业学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盟合作,建设产学研综合体,提升教师技术服务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实现就业品牌高端化和就业实习一体化;第四层次是与周边经销商(中国人保车险、腾骅自动变速器、车享家汽车美容)多方位合作,共建校外實训基地,形成学习双场地,作为“准员工”的订单班学生可以进行企业技能提升与学校理论充实相结合。

通过“四层次”深度合作,实现学校与国际汽车职教联盟、汽车制造商、汽车集团、汽车经销商协同育人的目的。新理念阐释了校企合作与开放办学之间的关系,解决了校企间“文化、技术、人力资源”三融合的问题。

(二)践行“双主体、多元化”的育人模式

依托保时捷品质实习生、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精诚英才等校企合作项目,引进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资源,实施“双主体(企业和学校)”管理和“多元化(多元合作内容和多元合作岗位)”培养,如图2所示。

企业方按照合作协议,共享教材、教学课件、任务工单、网络资源、技术资料等。提供保时捷车辆、发动机总成、变速器总成、专用工具、配件、耗材等教学设备,提供师资技术培训,参与保时捷活动(如新车上市、赛道体验等)派遣培训书进校教学等方式,支持和参与办学过程,获得订单人才和企业员工素质提升。学校方依据国际标准和国际品牌的企业标准、技术规范、企业文化,开发相应的专业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网络资源等,实施“准员工”订单培养等。通过多元合作,根据各自企业标准,为每个企业量身定制、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解决人才培养规格与国际汽车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

(三)构建“多渠道、递阶式,多维度”的教学团队培养模式

按照“从制造商取真经,向经销商传真道”的路径,联姻国际知名企业,遵从“多渠道、递阶式、多维提高”的模式培养“双师型”教师,如图3所示。渠道包括海外职教理念培训、制造商技术培训、企业实践锻炼、校内技术轮训和客座教授指导等。在技能上按照国际认证体系的铜级→银级→金级递进,职称上按照“初级→中级→高级”的方式递进。

按照制造商对合作项目师资的能力要求,组建专门教学团队,定期选派团队成员参加制造商在境外、境内组织的教学法和新技术培训,获取企业认证证书,实现技术与制造商同步、实训室职业氛围与企业文化融合的目标;开展教学团队之间的轮训与内训,促成技术向全体教师传播。此外,通过聘请优秀外籍技术专家、世界一流大学学者、全国技术能手、企业首席技师等作为客座教授,提升教师团队的协同创新能力,开辟高职院校“双师型”大师培养的新路径。

经过2年的努力,结合专职兼职互补的方法,培养了一支视野国际化、外语交流能力强、职教理念先进、理论实践双优的教学团队,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良好的载体。

(四)培养“适岗、创新”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校企以“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双主体身份,协同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学校为每一个企业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多元化合作,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合作企业主动承担订单班的学生选拔、教学任务实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教学过程管理等工作。校企双方定期组织劳模、工匠大师进校园活动,推动教师研磨汽车先进技术。开展智能汽车制作、新能源汽车设计、创新创业竞赛等第二课堂教育活动,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提升综合素质,达到“适岗、适应国际品牌和符合社会需要”的多种目标。

(五)引入汽车售后服务行业国际认证体系——保时捷全球认证评价体系

试点实践中引入保时捷全球认证评价体系,见图5所示。从进入项目之日起至毕业,记录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并通过及时有效地干预和指导,提升项目学员各方面的能力,并确保保时捷项目实习生的流失率最低。保时捷全球认证评价体系采用“三大结构、五大领域、十大技能”的认证模型,该模型反映学生的职业素养、个人综合潜力、项目的忠诚度、职业技能等,针对薄弱环节提出建议,帮助学员更好地掌握知识,全面提升实习生的综合素养。

(六)建立“准员工双境培养、教育资源共建、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

依托保时捷国际化校企合作项目,把国外企业精益求精、认真负责、勇于创新的优秀文化引入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国际化战略。通过校企共建订单班、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建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共建产教融合师资培训基地、共享名师工匠等途径,实现招生即招工、准员工(订单班学生)“双境培养”(学校及企业环境)、教育资源共建及利益共享的目的,从而解决“一头热、两张皮”的问题。

四、现代学徒制试点实践所取得的成效

学徒制试点至今,保时捷PEAP项目有100多人进入全国17家保时捷中心实习。其余PEAP班学生被汽车集团企业招聘进入宝马、奔驰等高端品牌实习和就业。学生就业率达到100%,毕业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专业学生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PEAP项目的8位认证老师参与企业的技术培训,承担企业技术支持。形成了具有国际视野、外语交流能力强、职教理念先进、理论实践双优的教学团队。基于保时捷PEAP项目的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中主要解决了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高职汽车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汽车先进技术之间严重脱节的问题

目前高职汽车专业教材内容落后于汽车技术的发展,教学理念落后于企业培训体系,任务目标无法满足岗位需求;企业具备教学资源和完善的培训体系,但人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产假融合,校企合作带来了最新的技术、理念等教育资源。

(二)校企合作中企业主体作用如何发挥的问题

通过校企共建订单班、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建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共建产教融合师资培训基地等途径,学校帮助企业解决了人才需求的问题,企业帮助学校解决了教学难题,使校企达到双赢,解决“一头热、两张皮”的问题。

(三)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问题

企业按照培训师的要求对于学校教师进行培训、考核、认证、进阶等“多渠道、递阶式,多维度”培养,形成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作为人才培养的保障。企业提供教学团队服务学校师生,学校提供教师给企业做技术支持,使学校和企业的师资共享。

(四)职业院校实训设备不能及时更新的问题

学校的设备设施更新速度无法完全满足汽车技术的更新与发展,企业能提供最新的教学设备和完善的教学资料,使学生能尽快的“适岗”,达到“准员工”水平,结束学校学习后能进行零距离上岗。

五、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对策与建议

利益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本原性动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每一个社会经济关系都以利益为首要表现方式,其不仅是观念中的一种“普遍的东西”,更是现实中人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因此为维护同一主体及不同主体之间的生存发展需求,我们必须在多元利益关系中寻找科学的平衡点,尽可能协调好利益关系内外的矛盾和冲突,形成科学合理的、平衡的利益格局,防止过分的利益分化和利益失衡。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利益相关主体含括了政府部门、职业院校、合作企业、企业师傅、学生及家长、行业协会以及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多元主体的参与意味着应寻求彼此之间的利益契合点,通过制度保障、经费保障、权益保障等构建现代学徒制与产业发展的利益驱动机制。[12]

六、结语

针对汽车后服务市场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通过基于保时捷品质实习生项目的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实践,大大缩短了保时捷对于汽车后服务人才培养的周期,提高了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也给企业节约了成本,满足了企业对具备一定企业文化认同感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实践中发现现代学徒制试点进程中的主要问题是高职汽车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汽车先进技术之间严重脱节、校企合作中企业主体作用难于发挥、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师资严重欠缺及职业院校实训的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试点过程中推行了“四層次”的校企合作模式,实践了“双主体、多元化”的育人模式,构建了“多渠道、递阶式,多维度”的教学团队培养模式,引入了汽车售后服务行业国际认证体系——保时捷全球认证评价体系并建立了“准员工双境培养、教育资源共建、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从而达到“适岗、创新”的汽车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青.高职院校全面实施现代学徒制须把握的向度[J].江苏高教.2020,(5):109-13.

[2]凌云志,赵志强.现代学徒制中企业话语权的内涵、现状与主张[J].职教论坛.2021,37(5):149-53.

[3]韩菁.就业视角下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开展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21,(1):46-9.

[4]王晟,朱晨慧,钱晔.国内外现代学徒制研究进展[J].现代职业教育.2021,(41):100-1.

[5]李学礼.现代学徒制实施层面的实践探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8):142-5.

[6]赵志群.建设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与实现路径[J].人民论坛.2020,(9):59-61.

[7]林燚宁.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企业培训困境与提升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1,(10):101-4.

[8]周波,王敏,余心明.高职现代学徒制问题分析与推进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21,(9):70-4.

[9]苏战涛.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院校双主体育人机制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21,(4):12-5.

[10]康韩笑,祁占勇.现代学徒制视野下学徒与企业的法律关系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4):6-11.

[11]曾好平.校企渗透、无缝衔接的汽车类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26):239.

[12]刘晶晶.我国现代学徒制建设的产业逻辑与融合机制[J].职教论坛.2021,37(6):36-43.

基金项目:支持: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二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保时捷品质实习生项目(PEAP)的现代学徒制探索与实践(编号:jg20190862)。

作者简介:李志伟(1986-),男,江西抚州人,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浙江工业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汽车职业教育与液压传动。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
高职计算机专业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基于新课证融通的现代学徒制探究
现代学徒制企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现代学徒制在经管专业的实践应用与探索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有色金属行业现代学徒制长效推广机制的构建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