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内生资源,打造治理共同体

2021-12-13吴晨旭汪仲启

团结 2021年1期
关键词:共治网格居民

吴晨旭 汪仲启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根基,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老旧小区是城市治理中的“短板”和“洼地”。推动老旧小区的凤凰涅槃,是我国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治理现代化走向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一、从“问题社区”到“榜样社区”的蜕变

重庆市沙坪坝区石井坡街道团结坝社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原属于重庆特钢集团的“系统房”。作为一个典型的单位型社区,居民绝大多数为原重庆特钢集团职工及其家属。2005年7月,特钢公司宣告破产,团结坝社区一下子“没了娘家”。随着企业倒闭,小区先天禀赋不足、治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随之而来。小区面貌破败,设施设备老化,矛盾问题剧增,特殊群体集中、信访突出、居民需求强烈,不稳定因素大量出现,是名副其实的“问题小区”。但是,团结坝社区没有在丛生的问题中走向衰败,而是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盘活各方资源,不断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激发基层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基层治理活力,以党建引领自治共治实现蝶变,将“问题社区”重塑为“榜样社区”。

一是改造空间建造宜居社区。小区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家园,小区的空间品质将直接决定老百姓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小区空间规划、改造和更新也会对社会交往和社会治理带来直接的影响。团结坝社区以宜居空间建设为突破口,通过改善人居环境和解决公共空间不足的问题,找到了激活社区善治的“药引子”。在硬件设施方面,通过区级配套、街道投入、居民群众自筹等方式,对中心区域楼房、居民建门岗,使其合围成了一个封闭小区,并安装防盗门、高清视频监控摄像头。在环境方面,团结坝社区实施“全员管理机制”,打造社区宜居环境。社区环境的不断改善,直接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认同度,并改变了居民的抵触情绪,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这体现在清扫全外包(专业公司)、保洁全参与(房前屋后、院坝、排水沟由群众自主保洁)、干部全监管(“两委”委员分片区承担环卫监管责任)三个方面。在设施维护、空间改造方面,路灯维修、文化墙彩绘、开心花园修建、湿地公园打造等社区空间拓展,也在团结坝社区“居民小两会”上被充分讨论与有序推进。社区不再是单纯的居住空间,同时也成为了居民的交往空间和情感空间,宜居社区的建造丰富了团结坝社区的社会资本,提升了社区居民自治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是重塑网格打造安全社区。老旧社区往往治理结构不完善,业委会、物业公司等基础治理要素不健全,导致社区的基本安全和秩序得不到保障。2008年开始,团结坝社区做实基本治理单元,在社区内部划分出了39个居民小组(基础网格),每一个社区干部联系4个网格,对网格内的重点人员和重要基础设施进行网格化管理,形成小网格支撑大网格,将社区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每个居民楼栋、每户居民人头。夯实社区安全基础,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基础网格还具有吸收民意、民主协商、群众动员的重要功能。网格小组长由居民公推产生,将收集的网格信息进行汇总,组织其他网格力量协调解决问题,改变以往单打独斗“唱独角戏”的状况。团结坝社区每周准时召开的网格民情分析会、网格居民议事会,被居民们简称为“居民小两会”。十三年来,政策解读、邻里矛盾、设施维修、垃圾清理、文化墙涂鸦等各种大小事,几乎都要在“居民小两会”上宣讲或商议。各项讨论问题落实到网格责任人,使居民反映的事项桩桩有落实,件件有交代,居民参与、监督社区工作的积极性大幅提升,真正实现让“矛盾不出社区”,为居民搭建议事小阵地,为居民自治打下关键的基础。

三是服务居民营造温暖社区。团结坝社区通过三个“百分百”推进精准服务——惠民政策知晓率100%、社区建设支持率100%、服务工作满意率100%,以服务聚民心、促温暖、强治理。为了使网格服务更加精准化,团结坝社区深入走访,发起“三项居务”行动。针对失业人员开展“牵手居务”行动,将失业人员和用工单位牵起来;发动党员志愿者和社区干部,针对空巢老人开展“温暖居务”行动,针对服刑人员子女无人照看情况,开展“阳光居务”行动,加强陪伴和关注。同时,将外来流动人口统一改称为“新邻居”,积极展开服务:一是开设“新邻居服务窗口”,引领流动人口到社区综治工作站的“新邻居服务窗口”报到,告知其社区生活办事指南,让每一位到来的流动人口了解社区;二是建立新邻居民情档案,在各楼栋张贴并更新新邻居门牌,让居民及时认识新邻居,社区对流动人口做到“心中有数”;三是开展“巷内无生人”活动。以居民单元楼栋为单位开展新老邻居“自我介绍”等面对面交流联谊活动,迅速拉近居民之间距离,让流动人口尽快融入社区生活,增强其归属感,形成“巷内无生人”的和谐氛围。

四是唤醒记忆激发活力社区。系统房小区虽然硬件条件不足,但通常也有相对较为丰富的社会资本,居住区的邻居大多是曾经的单位同事,大家拥有共同的历史记忆,易于通过文化建设提升居民凝聚力。结合石井坡街道居民大都与原重庆特殊钢铁厂的特殊关系,团结坝社区大力传承老特钢文化,把原来钢铁厂的“守纪律、有追求、讲奉献”传承下来并加以创新,形成了“做有梦想有追求的石井坡人”的文化理念。 社区创造性地设计了“特钢人的峥嵘岁月”系列文化墙,由“特岗简介”“轧钢工人的舞姿”“产品”、“流金岁月”“往日时光”“火红年代”等板块组成,通过这些老照片唤起社区居民共同的记忆,增强了大家对团结坝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于此同时,为了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从2009年起,群众自发组织成立了“燃情艺术团”(人数从最初的15个人逐渐发展到目前的200多人)。通过這样一个文化平台,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老旧文化的融合凝聚了人心,“单位人”变为“社会人”的居民又成为了“社区人”,也促进了社会治理更好开展。

二、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助推老旧小区华丽转身

一是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引导公民参与社区治理。党建引领是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模式的独特优势,党建引领公民参与社区治理正在成为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实践和创新。面对老旧社区,在社区治理主体缺位、组织化不足的背景下,党组织进场补位是维持社区秩序的有效保障。团结坝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通过完善民主制度,培养民主意识,畅通民主渠道,发展基层民主,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协商,形成有利于基层群众自治的氛围。党组织的事前动员、区域化共建促成了环境的改善;结对帮扶、志愿服务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细化管理、责任到人,切实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划定权力、晒工作日记,确保队伍廉洁高效;在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方面,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打造了诸如“红岩志愿服务者队伍”等多支品牌队伍,“社区今天我当家”“民情分析会”等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搭建起了好的平台,鼓励居民共谋共商共建。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破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的问题。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迫切要求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服务和造福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团结坝社区真抓实干,从社区群众的急事、要事、小事入手,将问题社区的“冷漠人”逐渐转化为榜样社区的“热心人”。在团结坝社区,以居民为中心凝聚了社区社会力量,并从回应居民需求、转变居民观念、培养居民能力三个层面逐步强化了居民在社区服务中的主体性。团结坝社区通过开展网格民情分析会、网格居民议事会,了解群众需求好心声,让群众参与、让群众做主。通过民主议事将问题落实到网格员,实现事事有着落,增强居民获得感;通过“三项居务”“巷内无生人”行动,加强对各群体的关心照顾,提升居民幸福感;民调走访入户与“今日我当家”等行动培育了居民的社区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居民參与社区事务的主观能动性。

三是坚持以共建共治为合力,下好基层综合治理一盘棋。团结坝社区充分尊重居民主体地位,注重激发社区多元要素,致力打造共治社区。从2009年开始,社区充分发动以特钢退休职工为主的社区居民力量,推出了“社区今天我当家”活动,设置公益服务岗位(书记、主任助理),通过居民自荐或社区推荐一系列环节,担任社区一个时间段内的当家人,接待居民来访,全程协助专职社区干部参与各项工作。单位型社区中的居民,具有一定程度的凝聚力,也表现出守纪律、讲奉献、有追求的特点。活动的初衷是希望发动和组织社区党员和群众协助社区干部处理邻里纠纷和社区事务,但通过活动发现,党员和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个活动中被充分激发。“社区今天我当家”的书记、主任助理最先由居民群众轮流当值上岗,后来一些大学生、社会单位的干部也纷纷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该活动逐渐成为实行民主管理、锻炼和展示才能与增强工作力量、创新群众工作方法的“双赢”载体。

三、立足自身,面向未来,构建现代社会治理新格局

199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宣告我国城镇住房市场化时代的到来。居住空间改革前后,我国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居住空间形态:住房市场化改革以前的城镇小区通常是附属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系统房”,而市场化改革之后的小区则多为商品房小区。两种不同的居住空间,其资源禀赋、居住结构和治理难题等差异极大。老旧小区一方面通常空间规划不尽合理,设施设备老旧,公共资源匮乏,历史遗留问题很多;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保有单位体制时代延续下来的诸多“社会资本”,例如社区能人、一定程度的熟人社会、社区记忆等情感资源。因此,在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时候,老旧小区应当立足自身、面向未来,构建现代社会治理新格局。

创新城市老旧社区治理模式,提升治理水平,不仅关系到社会治理的整体成效,更影响到共建共享的整体格局。作为城市老旧社区的典型之一,团结坝社区凤凰涅槃的成功经验,体现了现代社会治理的理念,对我国许多城市的老旧小区治理升级具有重要的借鉴启示意义。单位制时代,小区治理有单位托底。从单位体制中脱离出来以后,老旧小区必须立足自身条件,充分挖掘资源禀赋,深入践行现代社会治理理念,积极探索制度创新,探索党建引领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自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以来,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新格局,逐步实现了社会管理主体由传统的政府“一元”向“多元”的转变。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从低效独角戏到多元大舞台,老旧社区的基层社会治理离不开“党与社会的链接”。街道和社区党组织处于“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的最底端,承受繁多的事务压力,逐渐开展撬动社会、动员群众,才能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状态。新时代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完善治理机制,改进治理方式,下沉治理重心,促进政府、市场、社会、公众等多种力量共建共治。

一是推动力量下沉,凝聚自治力量。新时代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要通过体制机制和治理理念的革新,打破条块分割的僵局,整合多方力量参与治理。综合调动网格、小区、楼道、家庭等各社区治理“神经末梢”。此外,要凝聚居民自治力量,挖掘志愿者组织等社会力量,发挥其在街乡联系群众的特点和优势。二是统筹发挥社会组织协同作用。积极构建以社区为平台、以专业社会组织为载体、专业社工人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机制,探索和创新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道路,破解社区治理难题和创新服务体系。三是创新民主议事协商体系,营造“共商共治”氛围。按照“党委领导、多元联动、规范协商、共治共享”的总体思路,建立“参与型”社区协商体系,搭建多方参与协商的议事平台,健全完善社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体系,最大化地引导各类社会组织、流动人口等共商共治。

猜你喜欢

共治网格居民
“三创三树”工作法形成共治合力
“多元共治”乐融融
协同治理理论下我国电信网络诈骗共治措施分析
石器时代的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追逐
增加网格 以退求进
汪毅毅作品
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