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强:将生命扎根在高石村

2021-12-13马梦婕

中国工人 2021年5期
关键词:张宇工作队驻村

马梦婕

早春3月,重庆市垫江县高石村的村民们已经忙碌了起来,放眼望去,蚕豆、油樟树的种子刚刚埋进土里,玉米的嫩芽已经长到半尺多高,横斜交错的田埂布满了整座山坡。村民们戴着草帽、挥着锄头,播种着春天的希望。

让人难以想象的是,两年半以前的高石村还是另一番景象:既没有产业,也无规模性种植,光是种地挑水就要花去半天时间。出行不便的泥土路坑坑洼洼,不是尘土飞扬就是泥泞不堪。多年未修缮的房屋,从外面看过去基本都是泥土的颜色。然而,仅仅两年半,高石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修路通水,产业致富,不少村民还搬进了保障房……带来这些变化的,正是高石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垫江县总工会党组成员、县职工服务中心主任夏强。

夏强为整座村子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然而,今年春种的喜悦,他再也无法分享了。

赢得信任

高石村距离重庆市垫江县县城42公里,临近四川和重庆的交界地带,地形以丘陵为主,不仅耕地面积不足30%,还经常出现季节性缺水,连饮用水都难以保障。因为恶劣的生存环境,村子里的青年基本都外出务工,留下的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或者生病、残障的村民。

2018年8月,工会扶贫干部夏强第一次走进高石村时,全村682户村民中仍有26户尚未脱贫。贫困户即使每月能领到几百元的国家补助,吃饭问题仍时常出现。

工会同事高咸梅至今都记得夏强第一次进村考察后的情景。他回到办公室,瘫坐在椅子上,眉头拧巴在一起,满面愁容地说:“村委会的二层小楼连屋顶都没了,地上全是泥浆,平时根本没人进去,咋个开展工作嘛……”与夏强共事20多年,高咸梅从未见他如此犯难过。

“来了高石村就是高石人。”这句话是上任第一天夏强对大伙说的,也是他对自己说的。为了能快速投入工作,也为了表明自己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决心,夏强带领工作队装修了村委会,粉刷了发霉的墙壁,重铺了地面,还向县总工会申请配齐了电脑等办公设备。

然而,村民们却并不看好夏强,大家都说:“从城里来的干部能干啥?还不是来混混日子,走走过场……”面对这样的质疑,夏强并不急于解释,他坚信,只要村民生活改善了,自然能建立信任。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夏强带着仅由3人组成的工作队跑遍了全村,摸清了每家每户的详细情况。彼时正值农忙时节,为了不打扰村民干活,他们都是连日夜访。

山路崎岖,又没有路灯,他们只能打着手电,深一脚浅一脚地巡路。无数蚊子会寻着光迅疾落在脸上、手上,留下指甲盖大小的红疙瘩。每次,夏强还会拿着一根树枝走在最前面,以应对随时有可能蹿出的蛇。

“村民都很淳朴,你对他好,他就会和你交心,跟着你干。”为了走近村民,夏强在慰问关心贫困户后,还把帮村民干农活列入工作队的常规工作。

85岁高龄的吴大才是一名老退伍军人,妻儿长年生病,孙子在外读书,家里急缺劳动力,夏强和工作队主动承担了他家的体力活。一次,工作队顶着烈日将吴大才家一亩地里的南瓜,一个个地背回了屋。半天下来,汗水浸湿了夏强的衣服,留下一道道密密麻麻的白色痕迹。此时,大口大口喘着粗气的夏强,早已将自己早年做过肺部手术、不适宜干重体力活儿的事抛到了脑后。

这样的故事时时刻刻在高石村发生着。随着夏强的到来,独居村民李先军不仅从山上的茅草屋搬迁到了山脚的保障房,还找到了能说心里话的人。李先军虽有远房亲戚,却很少走动,家里一张偌大的圆桌一直空空荡荡。夏强和工作队隔三差五就提着米面油前去看他,每次,夏强都愿意坐在桌子旁,耐心地聽李先军扯家常,一聊就是几个小时。

夏强用他的真心实意和村民间建立了无需言说的信任,扶贫工作也逐渐打开了局面。

拔掉穷根

要致富先修路,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高石村因深处大山,偏远落后,道路硬化率不足20%,货车根本开不进来。村民想卖农产品,只能挑着竹竿、背着背篓,先翻过山,再坐摩的一路颠簸到县城。

两年多的时间,夏强一半的精力都用在了修路上。

申请筑路资金、联系施工人员、勘测未硬化公路、和村民一起清理路面……除了按部就班的工作,最费心力的实则是意外状况。比如修路需要村民自掏部分资金,有村民不愿意,夏强就到村民家做动员,从早坐到晚;比如为了让路修到村子最边缘、并不划归高石村管理的村民家,夏强无数次敲开县里有关机构的大门,最终只让村民自付了3000元。

两年内,全村新建的油化、硬化道路勾连起每家每户通往外界的通途,蛋鸡、黄鳝、油樟等产业也随着道路的延伸从无到有发展起来。夏强深知,要带领高石村脱贫致富,不仅要修公路,更要“建设”一条通往村民的心路。

高石村是“全县扶贫重点村”,村民从前“等、靠、要”思想严重。工作队副队长郭叙伟至今都记得夏强初到高石村时就说过的话:“高石村是全县扶贫重点村,我们来驻村扶贫,最重要的是要拔掉穷根,只有把准贫穷脉,才能开好致富方。不光要走访困难群众了解他们致贫的根本原因,还要走访党员干部,了解高石村基层组织后进的根本原因,特别是在脱贫攻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30岁出头的村民沈开丰没有成家,也无心立业,一心只想着“熬到60岁,申请五保户”,是全村公认的懒汉,夏强却对他格外有耐心。考虑到沈开丰不想外出劳作,又没有种养殖技术,便在高石村为他落实了公益岗位,按时清扫街道即可获得固定收入。现在,沈开丰逢人便说自己成了上班族。“因为夏书记,我再也不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天天混日子的人了。”

同样,当得知李万萍家尚未成年的儿子早早放弃学业外出务工时,一向温声细语的夏强急了:“儿子要读书、学本领,今后才能有出息,你们家才能真正脱贫哟!”于是,夏强赶忙联系县城的职业学校,还帮忙申请了学杂费减免。开学那天,夏强亲自把孩子送到学校,他与这一家人在校门口的合影至今还保存在李万萍的手机里。

驻村期间,夏强还特别关注村里的年轻人,他经常动员做事认真的青年参与扶贫工作。他说:“等我们离开了,需要有责任心的人带着村民们走下去。”

永“驻”高石

夏强走了,突然地走了。

没有任何道别和嘱托,只有整整齐齐码放在桌上的7本厚厚的工作笔记,里面详细还原了夏强每天繁杂且忙碌的工作,走访、勘探、开会经常是在一天内完成。每本笔记的最后一页,都附着全村贫困户的联系方式,即使有时忙到抽不开身,他也会打个电话问问:“最近身体有没有好些?”“雨天房屋有没有漏水?”

“立足岗位,甘于奉献”,被夏强一笔一画地写在扶贫日记的扉页,他把在垫江县总工会县职工服务中心工作28年的一份坚持,带到了高石村。2018年,当得知工会要派人到最偏远的高石村驻村扶贫时,他主动请缨:“老同志身体虚,年轻人经验少,我再合适不过。”

驻村后的夏强,脸变黑了、人变瘦了,白头发也越来越多。妻子张宇看到,总劝他不要熬夜、多歇歇。夏强每周末回家一次,即使人回家休息了,心也总惦记着高石村,他总会止不住地和妻子聊起村里的事儿。慢慢地,妻子张宇意识到,“这是一份能带给夏强获得感和成就感的工作”。

驻村一年后,夏强的小儿子出生,他却比以前更忙了。2020年疫情期间,周末在家休息的他,仍在挨家挨户地打电话,询问村民情况。好几次,孩子哭着向夏强要“抱抱”,一直哭到睡着,夏强才打完电话。“诚实、善良、本分,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这是夏强对孩子们的期待。

让人没想到的是,夏强以最突然的方式离开了。

2020年12月19日,妻子张宇终于说服胸口憋闷的夏强去看医生。临去医院前,他还坚持先去商店买一件T恤,以便工作出汗时及时替换。就在夏强排队结账时,胸口异常疼痛,被送进ICU。

2020年12月20日凌晨,夏强突然心脏衰竭,抢救无效后停止了呼吸。他的生命,在这一刻被无情地画上了休止符,年仅46岁。

这一天,留在妻子张宇脑海中的,是夏强打完止痛针后沉沉睡去的画面。“他太累太累了,需要静下来、躺下来,好好睡一觉……”

这一天,副队长郭叙伟还在惦记着夏强周五临别时说的最后一句话:“现在村里的道路基本都修好了,下周一我们到水利局和农委协调一下,争取资金把路灯修起。”

这一天,村民李万萍正准备把攒好的一筐鸡蛋送给夏强,还想告诉他,家里刚刚卖掉20多头肥猪的好消息。

这一天,正在地里干活儿的村民李先军,听到噩耗愣住了。村支部书记喊他赶紧参加追悼会,他却坚持先回家换身衣服。他说:“我要穿得干干净净去送夏书记。”

这一天,85岁的村民吴大才任由泪水漫过岁月刻下的深深浅浅的皱纹。他一字一顿地说道:“只有生活越过越好,才能对得起模范书记。”

夏强离开了,但他在高石村每个村民的心里扎下了根,在这片欣欣向荣的土地上扎下了根。

2021年2月25日,妻子张宇代表夏强赴京参加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为他领回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荣誉证书和奖章。当她在人民大会堂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宣告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时候,她在心里默默地对丈夫说:“夏强,这一切都是你最想看到的吧!你虽然没有兑现陪伴家人的承诺,但是兑现了对村民的承诺、对党的誓言。”

一个月后,“用生命践行初心、以实绩诠释忠诚”—夏强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垫江县大礼堂举行。同时,有一批像夏强一样的基层干部,仍奋战在一线,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鄉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工作,助力广大群众增收致富,做着更大的努力。

猜你喜欢

张宇工作队驻村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有点“二”的女生也很可爱
娱乐圈神秘贵妇,拒绝刘德华后将丈夫捧成巨星
扶贫工作队
驻村第一书记
中办国办发文要求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
中办国办:根据贫困村实际需求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
克山县做好“三加强三提升”,助力驻村工作队打赢脱贫攻坚战
张宇背后的大女人——十一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