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劳模:20年,接力续写“管道故事”
2021-12-13张天宇
张天宇
山东聊城,有这样两位全国劳动模范。
他俩都是农民工,他俩都是管道工,他俩都在同一家公司工作。虽然相差3岁,他俩却是亦师亦友的勞模师徒。
师傅李振月偏瘦、健谈,而徒弟许明月却恰恰相反。在师傅眼中,许明月话少、善于思考、踏实肯干、执行力强;在徒弟眼中,李振月勤奋、聪明、爱琢磨,观念里一直深植着革新、创新的想法。
熟悉他俩的人都知道,这对师徒的共同点就是“犟”,不管做什么事情,他们都要做到极致。例如,在工程交付前,他俩会把工地上所有外露的管道都仔细地擦拭一遍,这可是其他人想都不会想的事情。
这对建筑工地上的管道工师徒,虽然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他们用近20年的时间反复琢磨一件事—为施工项目更快更好地铺设管道。
身边的榜样
回想起和师傅的第一次相遇,许明月至今记忆犹新。
2002年,只有初中学历的许明月进入山东正泰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成为一名管道工。那时,李振月在公司担任水暖班组长,且在业内小有名气。
“我进公司前就听说,李振月带的班组实力最强、质量最好。”进公司没多久,许明月就主动提出想拜师李振月。
起初,李振月还有些顾虑。后来,一次施工中,李振月发现,许明月和自己一样爱琢磨,且悟性高、心细、不怕吃苦,便有意无意地指点他一些施工中的问题。就这样,年龄相差仅3岁的他们不仅成为师徒,更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
第一次看复杂的建筑施工图时,许明月感觉“像看天书一样”,密密麻麻的一个个方框,长得都一样。正在他发愁时,师傅李振月教给他一个“土办法”,把自己当成一个坐标系,然后按照实际方向调整图的位置。
学会看图后,许明月又开始琢磨,“师傅教的方法挺好,但是需要不停调整图的位置,室内施工时,还得时刻留意方向”。于是,一段时间后,许明月在师傅的方法上进行了改进,把图当成坐标系,只需要调整自己的方向即可。
很快,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师傅李振月,经过多次测试,果然可行。最后,师傅李振月竟然改变了自己多年的看图习惯,采用徒弟改进的看图方法。
尽管两人年龄差距不大,但在许明月心里,师傅一直是自己学习的榜样。从获得2008年的全国优秀农民工奖章到获得2015年的全国劳动模范奖章,师傅李振月取得的每一次荣誉,许明月都为他感到骄傲,并被深深鼓舞着。他也在努力像师傅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工人。
近年来,许明月参与组织施工工程60余项,建筑面积80多万平方米,合格率远超业内平均水平,完成产值过亿元。2020年,许明月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他像师傅一样,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这一次,换成了师傅李振月为徒弟鼓掌喝彩。
实践中创新
“思路决定出路,想到才能做到。一个人的思想是一块富饶的土地,你可以让它变成硕果累累的良田,也可以任它成为杂草丛生的荒地,一切取决于你是否有计划地播种和耕耘。”2021年2月8日,李振月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这样写道。
李振月虽然只有初中学历,可是他以“勤于思、善于学、敏于行”为座右铭,始终坚持学习、坚持阅读。李振月坦言,他工作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他不仅在书本中学到了知识,更提升了自己。
在李振月的带动下,徒弟许明月也慢慢地爱上了阅读,可是和他不同的是,徒弟更喜欢阅读专业书籍。李振月欣喜地说:“现在建筑施工都得有技术含量,不看书、不学习就落后了。”
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全公司的人都知道,工作中的师徒俩人最爱“改”活。李振月解释说:“‘改的目的是提高工程质量、节约成本。”而他口中的“改”,就是在实践中创新。
在解决施工过程中卫生间渗漏水难题时,李振月经实践摸索形成了用土建模板边角料制作堵洞模板,直接用细石混凝土充分振捣、并用水养护一周的施工方法。这个方法堵洞不仅防止了渗漏,还避免了用三合板做模板致使堵洞质量差、混凝土表面观感差的质量通病,更节约了大量建筑材料。
仅此一项改进,就使李振月班组承包的工程卫生间防漏合格率达到了百分之百,仅一栋楼就能省下几万元的成本。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执行力,有了想法一定要马上行动。工作中,大多数人遇到难题就回避了,可是许明月一定会认真琢磨,在下一次的施工中有所改进。”李振月话语中难掩对徒弟的欣赏。
许明月也没有辜负师傅的培养。通过自己十余年的经验积累,他对给水暗管出墙方面做了工艺改进,不仅使管道根部防水成功率大大提高,还发明出了一款敷管小工具,大幅提升了敷管合格率,工作效率也比之前提升了好几倍,得到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认可。
青蓝相融
“师带徒”是车间工厂里技术传承的传统方式之一。现在,这样的师徒关系又增添了新的内涵,发展成了合作关系和超越关系。不仅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还要青蓝相融。
李振月告诉《中国工人》记者,以前的师徒关系是“师傅一句话,对错都得听”,现在不一样了,是和徒弟沟通交流、相互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行业,“青出于蓝”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而且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许明月则说,现在的师傅虽然不像以前拥有“独门绝技”,但是机械化生产时代,很多操作都存在“一看就会,一做就废”的状况。在建筑行业,有一位经验丰富的“明白人”在旁边指点、提醒,施工的效果会完全不一样。
“我师傅经验丰富、技术老到,对我的指导也是倾囊相授、毫无保留。”许明月说,师傅李振月还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拉着他共同研究。许明月不少创新的点子,都是建立在师傅发明的工具和创新的施工方法上。
他们所在的企业也十分支持“师带徒”模式,公司明确要求招聘的新人必须先跟师傅学习才能再分配岗位。同样,以李振月名字命名的“李振月劳模创新工作室”也是对新型师徒关系的促进。工作室成员都是公司各个岗位上能力突出的人才,经过“师带徒”模式的培养,他们的视野变宽了、能力变强了。截至目前,工作室成员已申请了4项专利。
作为农民工的优秀代表,李振月、许明月师徒接力,以“干啥都要争第一”的劲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奋斗不息、追梦不止。
今天,李振月和许明月师徒依旧坚守在建筑工地一线,在他们身上传递的不仅有技艺,还传承着能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劳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