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级科学课规范表达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2021-12-13李琳

考试与评价 2021年11期
关键词:科学课表达能力语言表达

李琳

【摘 要】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科学课程大多兴趣浓厚,表达自己见解的意愿比中高年级强烈,而且语言表达率真朴实,但同时也存在语言表达缺乏完整性,表达的语句有待规范等问题。对此,笔者针对低年級科学课堂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 低年级  表达能力培养

自2017年2月国家教育部正式修订并印发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来,学校从一年级开设科学课程已经到了第四年。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学习科学课程大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喜欢动手,表达自己见解的意愿比中高年级更为强烈,而且表达率真朴实,但同时他们的语言表达缺乏完整性,对事物或现象往往仅用单个或两三个词语进行描述,或使用通俗生活化的、不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表达的语句有待规范。

一、规范表达是科学课标的基本要求

低年级学生在科学课的表达体现他们的科学学习能力。新课标在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低年级学段目标,以及课程内容四大领域中,对培养表达能力均有明确的要求:

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

能简单描述周边常见的动物和植物外部主要特征。

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出简单猜想。

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

在教师指导下,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能如实讲述事实。

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事例……

教学不仅要达到课标对学习内容、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培养的要求,也要注重培养表达能力。学生的表达能力表面上看,反映的是说话是否有条理、意思是否准确,实质是从学生语言表达中反映思维过程和结果,从语言能表达思维过程和结果,也就是说培养表达能力实质上是培养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重要一项任务。

在《水是什么样的》这一课中,要求学生描述水的特征,学生的回答大多集中在“透明的”“白白的”,这样的表达可以看出孩子的思维局限在眼睛对水的认识。这时老师提出“我用〓〓〓(感官),发现水是〓〓〓”进行表达描述,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认识水的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二、规范表达需要多种形式

低年级学生表达的形式具体可以分为:说(描述)、写、画、模仿。

1. 说。在低年级科学课中,“说”是主要的表达形式,要让学生多说,通过“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思维活动情况,对事物认知程度,描述观察的结果。例如,在《认识感官(苏教版一上)》这节课上,我让孩子们用各种感官观察芦柑,交流观察的结果,孩子们使用的语言大多是“黄黄的”“香香的”“它是软的”“它是黄色的”“它上面有一点一点的”……这类语言中有的缺少主语,或者主语指向不清晰,有的描述不准确,有的描述不科学,反映出学生的表达不完整,掌握的科学词汇比较匮乏。

造成一年级学生语言表达不完整的原因可能为以下几点。首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要求孩子逐步认识100多个常用汉字,并用汉字组词,孩子的学习内容还未涉及造句,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这时候的一年级学生接触更多的是简短的词语;其次,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比较明显,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思维敏捷、反应迅速的学生往往抢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大部分学生没有发言的机会。久而久之,课堂教学就会变成老师和个别学生交流的平台,大部分学生懒于交流,语言表达能力更是得不到锻炼。

科学语言表达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处于启蒙阶段,这一阶段是培养和发展儿童科学语言的最好时期。要使学生会“说”,首先是要学生会“听”,教师必要的示范引导性语句是给学生一个辅助的拐杖,让学生在模仿中说正确,说规范,说有科学味的话,从而为学好科学奠定基础。如:在学生用不同感官观察物,交流观察结果时,我出示了一个规范用句“我用〓〓,〓〓到了〓〓”,并用导入时用到的例子作为范例“我用耳朵,听到了声音”,让学生模仿这样的语句,对观察的现象进行表述。通过模仿,帮助学生形成完整表述的意识,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

2. 写。“写”是表达的一种形式,“写”的书面表达需要具有识字的基础,教学生识字是语文课程的教学任务,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要求孩子逐步认识100多个常用汉字,并用汉字组词,孩子的学习内容还未涉及造句,总体来说识字不多,不能写出完整的句子进行表达。科学课程通常不教识字,从口头语言表达到书面表达这种转换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困难,学生用“写”表达大多是写拼音,已学习的文字量还不足以作出书面完整的表达,因此,低年级科学课中“写”的表达形式能不用尽量不用,即使需要“写”时也只能到一年级下学期要求学生写词组,待到二年级下学期学生掌握一定识字量(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后再逐步训练“写”较完整的短句。

3. 画。低年级学生大多具备初步画示意图的技能,因此,用“画”图的形式表达可以采用,另外,还可以画一些符号表达某种想象、设计、判断或某种现象。

4. 模仿。模仿也是表达的一种形式,如模仿动物的形态、动作,这种表达方式对于低年级学生比较适合,学生也喜欢模仿,但适用范围不广。到更高年级时还可以利用影像、实物进行描述。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多表达,要明确要求学生表达要尽量完整,意思要尽量准确,在学生表达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坚持不懈地规范表达语言,才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开发思维。

三、规范表达需要科学的语言

学生表达常会用通俗的、生活化的词语,尽管意思大致能表达清楚,但并不规范。如“木材”学生往往表达为“木头”,“嘴”表达为“嘴巴”,土壤表达为“泥土、泥巴”等生活化的语言。还有一种是受家长影响,生活习惯性表达造成的表达的内容有科学性的错误,如鼻子“闻气味”,学生习惯性地表达为鼻子“闻味道”;“舌头”尝味道,往往表达为“嘴巴”尝味道。

四、规范表达讲究科学的方法

1. 合理有效的小组讨论,提供每个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平台

要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不仅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锻炼的平台,还要讲究组织交流表达的方法。科学课堂是以探究为主的课堂,课堂上小组探究、小组讨论等活动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平台。课堂上,当学生观察结束,可以先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交流的时候,用完整的语言向小组成员进行汇报,每个孩子都有表达的机会,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汇报的过程中,也在相互学习如何准确、完整地表达(描述)观察的结果。

我在不同班级上《石头(苏教一下)》,让学生观察一块石头,描述石头的样子。一个班级中我先对学生讲清要观察石头的颜色、斑点、形状等观察要点,然后再让学生观察、交流。结果,这个班的学生基本按我讲的几个观察要点交流,课不仅显得平淡,最大问题在于学生并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的交流方法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而在另一個班级教学时,我采用先让学生观察石头,自由地先交流观察到石头的特征,这时学生的表达基本局限在某一点特征,但在教师指导下多个学生进行交流,结果汇集的不同特征不断增多,显示学生思维活动开始增强。而学生进入到这种状态还不是最终目标,接着,我进一步要求学生交流时要表达出石头的多个特征,要说完整话。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明显的发展。

2. 如实简捷的表达,培养实事求是的品质

不同于语文学科要求学生表达的语言需要一定的想象力,需要对语句的修饰,低年级科学课要求学生要在对具体事物或现象观察的基础上如实表达观察的结果,即要求孩子看到什么,表达什么,不需要任何修饰。

在《认识感官(苏教版一上)》认识耳朵这一器官的环节,当我提问“你们的耳朵可以用来做什么?”,孩子的回答往往是“可以听好听的声音”或者“听妈妈说的话”等等,这样的表述是经过修饰的语句,而科学课程要求学生表达的是“听声音”或“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这种能概括性地概括出耳朵功能的表达能够体现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对各种现象的综合加工,使得表达能涵盖同类的事物或现象的特征,从而让学生逐步形成不讲废话、理性表达的习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说实话的品质。

科学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利用实物观察引发语言动机,在情境中应用科学语言,在学习过程中强化科学语言,在交流中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语言表达能力。

猜你喜欢

科学课表达能力语言表达
难忘的科学课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
数学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为一二年级小学生准备科学课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这样的科学课,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