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急性期的临床分析
2021-12-13张伟敏
张伟敏
【摘 要】目的:了解与分析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急性期的临床特征,为今后有效的诊治患儿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已确诊为胆红素脑病的60例患儿划分到观察组,并将非胆红素脑病新生儿划分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病因构成进行分析,也对各临床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诱发黄疸的主要因素都为溶血。两组患儿的总胆红素等指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诱发此种疾病的主要原因为溶血和感染,应尽可能快的对胆红素脑病急性期患儿进行确诊,并结合病因应用针对性治疗方式,可使新生儿减少智力下降、脑瘫等后遗症的出现。
【关键词】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急性期
胆红素脑病这一疾病对于新生儿健康以及成长都会形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此种疾病是血浆通过血脑屏障的阻碍沉淀在脑部特殊神经核团位置,进而致使患儿出现急性中毒性脑病的症状。胆红素脑病本身的致残率、致死率较高,一些患有此疾病的患儿在抢救之后,即便可以挽救生命也会留下较为严重的神经系统方面的后遗症。本研究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急性期的临床特点有效分析,为未来诊断和治疗此种类型疾病的患儿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胆红素脑病急性期患儿60例为观察组,并选择非胆红素脑病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6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男49例,女11例,日龄1天~15天。对照组,男45例,女15例,日龄2天~18天。通过对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的调查发现,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全体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展开回顾性分析。也就是对于患儿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等分析,将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急性期的临床实际表现以及预后效果有效总结。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病因构成情况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诱发黄疸的主要病因都为溶血元素,之后为感染,见表1。
2.2 两组患儿各项临床指标对比
对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B/A比值、日龄、黄疸持续时间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差异明显,见表2。
3 讨论
胆红素脑病出现的早期其表现多数为非特异性,在早期诊断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容易漏诊。胆红素脑病的产生与机体脑中的胆红素水平指标有着一定的关联,血浆的总胆红素浓度越高,游离胆红素指标也会出现上升趋势[1]。所以,血脑屏障过滤的难度就会增高,出现胆红素脑病的危险性也会变得更高。在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和非胆红素脑病的患儿对比,患有胆红素脑病的新生儿其血浆胆红素指标更高。
目前,B/A比值已经渐渐的变为对胆红素毒素威胁程度进行评估的一种重要依据。如果此指标高于1,就代表游离的胆红素出现明显的增加,还有很大的概率已经与神经细胞膜联结,患儿出现脑病的危险性会增加。游离的胆红素与血清白蛋白相结合之后,分子量会增大,无法透过血脑屏障。所以,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结是对胆红素毒素的重要影响元素。当B/A比值小于1时,胆红素和白蛋白之间的联结牢固,游离的胆红素可透过血脑屏障的相对较少,自然也降低了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概率[2]。如果B/ A比值大于1,说明一些胆红素和白蛋白之间的联结已经更加的疏松,游离的胆红素出现增加。随着比值的逐渐增加,此两者的联结也会越加疏松,游离胆红素增多,新生儿患病的风险性得以提高。
胆红素神经毒性自身有着时间依赖的特征。当进入急性期后,对于患儿病情会产生极大威胁[3]。若是能够实现对患有此种疾病的新生儿在早期运用有效的治疗方案,能够发挥一定的逆转病情的作用。在对急性胆红素脑病的患儿成抢救之后,还要进行随访,尽早地对患儿的病情确诊,并联系病因运用有效的治疗方式,可降低脑瘫等后遗症发生的概率。只有充分重视胆红素脑病,才能尽早地发现与及时的治疗,可最大限度地保证患儿的健康,提升其生活质量[4]。
总之,胆红素脑病对于新生儿的健康会产生极大的威胁,若是无法实现早期诊断,患儿即便摆脱生命的威胁也有可能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因此,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需要注重对新生儿家长的宣教工作,使家长能够尽早地发现患儿的症状,及时的干预及预后,降低此疾病的致残与致死率,也帮助患儿康复。
参考文献
[1] 阳华妹,邓毅,王丽.NSE联合aEEG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急性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20,41(3):572-574.
[2] 叶丹妮,葛令清,俞生林.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联合MRI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7,25(7):737-740.
[3] 葛佳静.足月及近足月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臨床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16.
[4] 王艳丽,邹静静,汪惠琴,等.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危险因素及其转归情况[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