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大师与我们的不同
2021-12-13融小通
融小通
01
近日,查理·芒格旗下公司Daily Journal(DJCO.US)披露了今年第三季度13-F文件(簡单理解为三季报)。
Daily Journal是美国一家法律报业集团,从1977年开始,芒格就在Daily Journal担任董事会主席。这家公司与巴菲特无关,是芒格的主场。
从文件披露看,今年7月份以来,芒格大幅加仓某中概股巨头,持仓数量由二季度末的16.53万股增加到30.2万股,增幅达82%。
去年,该中概股由于旗下公司(另一金融巨头)A股上市被叫停,引发巨震。
今年,该公司又遭监管风暴,更被无数国内散户唾弃。
这是芒格第二次抄底该中概股。
第一次抄底是在今年一季度,当季末DJCO持有16.53万股,二季度末持股信息没变,三季度末持有30.2万股。
有海外分析师推测,因为该中概股估值已跌到“公用事业股”水平,令芒格十分心动,所以下了重注。
不过,该股票并没有因为芒格的买入而止跌。
第一次抄底后,芒格最大浮亏或近40%。而在第二次抄底摊薄成本之后,芒格依然可能是亏损状态。
毕竟,截至目前(2021年10月8日),该公司今年以来已下跌30%。年过90岁的芒格也被人戏谑为“廉颇老矣”,芒格“尚能饭否”?
时间会给出答案。
02
无独有偶的是,在众人恐惧时,很多著名投资人也在“越跌越买”。
港交所资料显示,2021年9月29日,摩根大通公告增持国内某金融巨头。该公司H股今年年内已下跌超40%,且连续7个月月阴线,破其历史纪录(之前为连续5个月阴线)。
而方舟基金创始人、科技股女股神“木头姐”(CathieWood),也同样坚守今年表现不佳的中概科技股。
这些投资大佬的抄底或者坚守正确吗?没人可以预测。
“抄底”或许是普通投资者听了都会非常激动的词语。抄到底,意味着随之而来的巨大上涨空间。
不过在很多投资大师眼中,抄没抄到底并不重要。
这些投资大师的操作看起来似乎稀松平常,但对普通人来说,可能难于上青天。
原因一,认知能力不同
投资大师买卖股票的依据,主要是股票基本面,被低估且潜力大的公司,是投资大师们的最爱。
单纯的股价涨跌和短期账户盈亏,不是他们买卖决策的主要依据。
比如巴菲特买某汽车股票的原因,是因为他觉得这是一家被低估的好公司。至于卖点,只有他认为公司基本面出现问题时,才可能卖掉。
2008年巴菲特入手该汽车股,股价由8港元涨到80港元,众人惊呼,股神果然是股神。巴菲特没卖。
后来该公司蛰伏多年,股价长期躺平,甚至又跌到9港元,又一个“廉颇老矣”。巴菲特没卖。
今年其股价涨到200多港元,“股神还是那个股神”。
也许在巴菲特眼中,该公司是一家好公司,自己又不差钱,为什么要卖?
原因二,资金实力、资金来源不同
这是客观存在的原因。
比如巴菲特、芒格一出手,就是上亿美元交易额,很多时候买着买着就成了大股东。
对他们来讲,买股票真的就是买公司,陪着公司一起成长,甚至可以出手干预公司运营。
就算短期亏损,他们也无所谓。一来不会用这钱买房、结婚、养老,就算100年不涨,也能承担后果。而且他们的后续资金丰富,可以持续“抄底”,摊薄成本。
普通投资者根本做不到这点,很难心甘情愿与公司共同进步、分享长期发展红利。
于是,只能沉浸在海量市场杂音中,焦虑浮躁,贪婪恐惧。
03
“我们的投资风格被称作焦点投资,意在持有10只股票,而不是100个或者400个。好投资不好找,所以应该集中在那些少数几个好的上,这对于我是很显而易见的事情。但是投资界98%的人都不这么想。这对我们倒是挺好的。”查理·芒格如是说。
从DJCO公布的13-F文件中还能看出,芒格对机会的认识。
文件显示,DJCO只持有5只股票。某银行股占比高达43.35%,是第一大重仓股。
敢于对看好的机会下重手,也是芒格们赚大钱的重要手段。
一来资金量确实大,二来他们是用“水桶”而不是“顶针”去接机会。
这么做的背后,有两个认知。
第一,真正的财富机会,在一生中能出现的次数很少。
第二,小的成功没有太大意义。在真实的投资市场上,很多投资者频繁买卖,挣点小钱,期待积少成多,但总体盈利并不多。
麻省理工学院前教授丹·艾瑞里,在《怪诞行为学:可预测的非理性》一书中说,人们在面对多个选择时,即使明知其中一项可以获得最大成功,他们也不愿意轻易放弃其他选择,因为我们的大脑对于风险天然是排斥和抗拒的。
投资大师们敢于用“水桶”接机会,很多时候是深思熟虑之后的考虑。
比如芒格曾说,他读了50年《巴伦周刊》杂志。整整50年,在《巴伦周刊》中只找到了一个投资机会。
这,也许就是我们和投资大师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