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机融合
2021-12-13赵伏春
赵伏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课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机融合是进行语文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巨大力量是不言而喻的。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就像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魔术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借助声光、影像,化远为近,化虚为实,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这比教师的抽象讲解、有限的板书更容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之中。
一堂课巧妙的开头设计,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在这个环节中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课。在新课开始前,先用动画的形式呈现话题:动画中,几条鱼在水里欢快地游着,游着游着,竟游到一张纸上。把课题──《鱼游到了纸上》显示在屏幕上,生动的画面再配有趣的音乐,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了。这时,再引导学生进入所学习的课文,同学们都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读题后,我问学生:“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这时学生活跃起来,纷纷提出问题:“鱼真的游到了纸上吗?”“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用信息技术设置疑问、创设悬念的效果真明显,它将不可能的事情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怎能不催化他们的好奇心呢?他们个个急于想从中探个究竟,在这样强烈的学习欲望驱使下,他们的学习过程必然是积极主动的。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破语文教学难点
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一堂课中的教学难点,往往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困惑。在教学中,往往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结果是学生的感触仍不深,还易产生疲劳感,甚至有厌烦情绪。而信息技术能活化课文内容情景,化难为易,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讲到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一部分,由于这方面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在刻板的文字说明中很难理解和接受课文知识。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动画教学环节:一列两个车头的火车向北前进,前面的车头拉,后面的车头推,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轻松地爬上陡坡。动画使学生观看到了火车爬上陡坡的全過程,并且特别注意到了用红色醒目地闪现出来的“人”字爬坡轨迹。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内容自由发表意见,说说火车是怎样爬上陡坡的,以达到加深对课文体会的教学目的。由于前面巧妙地运用了多媒体,所以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了“人”字形线路的含义,更加具体地体会到了詹天佑超人的智慧和杰出的创造精神。
三、运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运用信息技术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平等地共享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里有了主动参与,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所以,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完全可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显示信息交流的多向性、丰富性和快捷性。如教学《长城》一课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了教学,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上网搜索查寻有关长城的相关资料;运用所查寻的资料,自学《长城》一文;针对疑难问题进行交互解答;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从网络上所了解到的长城,从不同视角观看长城。这一教学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教师的角色转换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通过信息技术这一工具,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完成同一任务,不仅感受到了长城规模宏大,而且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这进一步证实,信息技术的介入,改变了学生以往被动地听讲、机械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式,从而转变为个性化的主动参与、发现、探究。
四、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师的教学模式
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师不再以是否能够把教材讲解得清楚明白、分析得深入透彻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必须发生根本变化,由前台的“演”转为后台的“导”,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思考探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而自觉地主动学习,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如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须先明确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热爱家乡的教育,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帮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在课前查找大量资料,把教学要求、教材说明、学习方法、课文录音、重点词句和段落的理解、课后练习以及杨梅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杨梅的产地及生长情况、杨梅的营养价值、杨梅的食用和药用方法等有关资料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制作成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课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融入人机交互环节,进入主动的学习状态。教师的角色也从“前台”到“后台”的空间转变,完成从“演员”到“导演”的角色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环境。
总之,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有利于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开拓学生思路,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营造了最佳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打下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