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探索
2021-12-13余文静
余文静
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可塑性强,自控能力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习惯,便会错失良机,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怎样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呢?
一、常见的幼儿不良行为习惯
不良的卫生习惯。如挖鼻子、咬指甲、铅笔,用衣袖擦鼻涕,饭前便后不洗手,睡前吃零食、挑食偏食、以零食代替正餐、进食姿势不良、不刷牙等等。
不良品德习惯。没有文明用语、满口脏话粗话、随地大小便、乱吐痰、乱丢图书与玩具并且随意破坏,乱使性子、撒娇仔性、不尊重长辈、浪费粮食、经常撇谎、到别人家作客时乱翻东西并把人家东西带回家、践踏草坪、随意摘花或毁坏树木等等。
不良学习习惯。边看电视边吃零食边学习,错误的看书写字姿势、握笔不正确、躺着看书、迟起并随意不去上学、看电视当作重要的任务等等。
我们认为孩子以上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无不与家长有关。或是在不良行为的形成初期家长忽视、放任自流,甚至于纵容,或是对“小皇帝”"小太阳"过分娇宠与溺爱,或是自身不良行为习惯对孩子潜移默化。这些不良的家教方式造成了孩子各式各样的不良行为习惯
二、点点滴滴,细微做起
幼儿年龄较小,对良好习惯的形成并没有多少认识。然而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儿歌等,因此在平时各类活动中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儿明白不好的习惯会给人们带来危害,良好的习惯则会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如为培养幼儿爱惜粮食,有个良好的进餐习惯,教师向幼儿讲述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活动中,幼儿扔饭菜的行为明显减少了,进餐习惯较好,桌面、地面较干净,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产生较好的效果。生活活动中,通过图片、事例的讲解,使幼儿明白饭前便后要洗手,咳嗽、打喷嚏时用手或手臂遮挡,否则,细菌沾在食物上,小朋友吃了就可能得病,或易散播细菌等。在日常活动中老师引导幼儿将自己脱下的外套折叠整齐,并按一定的摆放方法放在箱子里,这样既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又能在摆放的过程中考虑到他人,使箱子放下更多的衣服。午睡起床,引导幼儿折叠自己的小被,使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等。通过对一系列身边发生的事例及时分析、引导和教育幼儿,使幼儿明白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就会在平时自觉地去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能够获得成功感,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
三、家园合作,齐抓共管
要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多方面配合,特别是家园的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只有家园教育步伐保持一致,达成共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才能有效地养成。通过经常与家长互相交流,引起家长意识到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家园联系栏的作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和教育态度、方法,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发挥家教优势,给儿童以积极良好的影响。家长还要成为儿童习惯培养教育的检查者和监督者,配合教师一起促进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陶行知认为:“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对于家长而言也应如此,“言传不如身教”,家长的榜样作用在孩子的心目中是非常重要的,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修养时时刻刻影响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将对孩子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树立榜样,鼓励模仿
模仿是人类的天性,幼儿的模仿行为一般从模仿语言开始,逐渐拓展到模仿动作、举止、体态,直到模仿各种行为习惯。为此,幼儿园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抓住幼儿善于模仿的天性,为幼儿树立榜样,以此来规范幼儿的行为,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在日常的课堂活动中,幼儿因为活泼好动而交头接耳、说悄悄话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树立典型的方式,来规范课堂纪律。教师可以表扬表现优秀的幼儿,夸赞典型:“你们瞧,甲小朋友听得多认真呀,一句闲话也不说。老师要特别表扬他。”通过这种方式来引起幼儿们的注意,接着可以奖励典型:“老师要奖励甲小朋友一朵小红花。”这样就会引起幼儿的兴趣,大家都希望能得到小红花。这时候,教师要对行为习惯进行强调,鼓励幼儿模仿典型。这样,处于模仿关键期的幼儿就会积极地对典型进行模仿,并且通过对典型“认真听讲就能拿到小红花”的认知,明白上课认真听讲是正确的行为,上课交头接耳是不正确的行为。通过这种方式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引导,既不会显得太过生硬刻板,又能够使得幼儿自觉接受教师所传递的价值观念。
五、优化环境,熏陶强化
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与环境的熏陶作用密不可分。老师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除了加强家园共育,也要在美化幼儿园环境、为人师表方面下功夫,比如:要让幼儿学会团结友爱、尊老爱幼。我首先要做到自己与其他老师之间要和睦相处,对家长要有礼有节,对幼儿要宽容相待;在教学、游戏以及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以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和表扬。又如:可以在起床时请刘桂妤、卢仕彬等能力强的幼儿帮助如陈建旭等能力較弱的幼儿;游戏时,安排并鼓励幼儿进行合作游戏等,在以上活动中谁表现好,老师就表扬谁,让孩子明白互相帮助是好事,老师会喜欢,小朋友也会喜欢。通过这样的一些小事,使幼儿在帮助、关爱他人之中得到乐趣,从而使好习惯巩固。
总之,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更是如此,它需要家庭、社会、幼儿园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行为练习、实践,从而更好的巩固、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