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做好招生考试的试卷信息保密工作
2021-12-13王其刚
王其刚
摘 要:国家教育招生考试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全面进入到数据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回顾这些年的改革之路,新技术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促进了招生公平、透明,但也面临越来越多的安全隐忧,数据信息的安全一旦出现问题,不仅给考生个人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和影响,也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带来损害,甚至会影响国家和社会稳定。本文试从招生工作的信息安全保密角度出发,进行系统安全风险评估,讨论建立更优的安全管理的可能。
关键词:教育;招生;考试;数据信息;安全问题
试卷保密工作是保证各级各类考试公平、公正、安全的重要环节,已经被国家各级教育系统以及相关人员视为“维护国家利益、严守国家秘密”神圣使命。做好试卷保密工作不仅能促进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的形成,还有利于对个人辛苦学习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估。近年来,全国各地相继发生并报道了各类考试试卷泄题事件,“试卷泄题”事件被广泛关注,且造成诸多负面影响。此外,国家教育招生考试的信息化工程也可以说是国内其它考试借鉴的标杆,经常被其它职业或者社会考试参考和借鉴。因此,国家教育招生考试工作如何保障招生信息的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子课题,我们将对现有国家教育招生考试的数据信息现状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讨论建立更优的安全管理的可能,并不是全面讨论国家教育招生考试的安全体系。做为县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招生办工作,如何把握好各个考试的试卷保密工作其意义非常重要,即关系到考生个人的利益也关系到家庭利益和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基于此,我認为,做好试卷保密工作,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领导,增强保密意识
加强领导,增强保密意识要从领导做起,特别是学校领导和各单位负责人,要切实强化保密意识,就是要责任到位。要认真落实保密工作的领导要切实担负起具体组织保密工作的责任,其他领导要切实担负起分管工作范围内的保密工作责任,形成完善的保密工作责任体系。其次对保密工作人员及所有涉密人员要加强教育,强化保密意识。同时要通过各种手段,积极组织师生认真学习《保密法》、《保密法实施办法》等相关的保密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向相关部门报送保密工作信息,切实把保密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统筹安排,做好宣传工作
在统筹安排的情况下,做好试卷保密宣传工作,让涉密人员认识到试卷保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要让与试卷相关人员明确知道保密范畴,以及泄密行为的危害,真正做到不该看的绝不看,不该听的绝不听,不该传的绝不传,自觉遵守试卷保密制度,切实保证涉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水平。
三、强化教育,严肃保密纪律
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是我们每一位公民、党员和涉密人员的应尽义务。上级教育系统管理机构可通过多种形式,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地对本单位涉密人员进行保密法制教育,学习保密规章制度及相关要求,特别要学习了解新技术、新设备使用过程中做好初全保密工作的方法,使涉密人员自觉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自觉履行国家题库试卷保密责任和义务。
四、健全制度,规范保密管理
做好保密工作是关系到保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大事。建立县、乡(镇)各个教育系统管理机构工作责任制,对试卷押运和管理中的涉密人员应签订保密责任书,认真履行责任书承诺,切实担负起保密责任。
(一)完善试卷运行管理制度
进一步完善试卷运行管理制度,强化试卷编制、审定、印刷、传递等各个环节保密管理措施,对涉密人员、涉密载体、涉密场所等提出具体管理办法,加强保密工作规范管理。
(二)加强计算机管理制度
特别要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和传真机、复印机等办公自动化系统及办公环境的保密措施落实。针对组建试卷管理的涉密计算机必须和计算机网络实行物理断开,并确保“涉密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涉密”。加强对涉密的各种存储设备和介质进行保密管理,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保证试卷安全、稳定运行。
五、加强检查,落实保密责任
做好保密工作能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县域教育系统管理机构要将安全保密检查,作为经常性、制度性的工作,并着重做好对重点部位、重点时期涉密人员的监督检查,随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发生失泄密问题。
总之,对试卷运行管理机构,县教育局招生办要加强管理与督查,将安全保密制度措施及落实情况作为试点的重内容。要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对试卷的运送、分发、保管、回收等每一个环节进行全面梳理,查漏补缺,对于不达标或存在安全隐患的保密室或工作节点,必须在试卷到达前逐项整改,确保不留隐患和工作死角。进一步完善内部工作制约机制,加强对涉密人员的警示教育、业务培训和监督管理,增强其法律总识和责任意识,切实保证涉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陈云平.高中试题信息安全的实践与认识[J].数学通讯,2012,16(05):36-37.
[2]上海市教育考试院,2008高考试题分析与评价(上海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13(18):65-66.
[3]上海市教育考试院,2009高考试题分析与评价(上海卷理科)[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12(05):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