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师读本期《青年文摘》:含英咀华皆素材,了悟通达即文章

2021-12-13

青年文摘 2021年13期
关键词:成人礼成人青少年

特邀名师王爱东,全国百佳语文教师、天津市特级教师、天津市高中现代化评估专家组成员。在随笔化作文和阅读领域教学成绩突出,曾在全国多个省市做公开课、讲座和经验介绍。

翻开本期《青年文摘》,如同走进鲜花满地的芳林,信手拈来,含英咀华,口齿留香。

《哪儿有白吃的饭》这篇文章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娓娓道来,比平铺直叙多了些波澜,作者还用了类比来回顾知识的作用:“有些食物强健我们的骨骼,有些食物明亮我们的双眸……从小到大,吃过无数碗饭、无数盘菜,真的说不出哪些化为当时的能量,哪些成为终生的储备,又有哪些被排泄了出去。”从而得出“这些知识,就像砖瓦、木料,静静地等着,等你要搭建知识大厦的时候,它们才会一展身手。而所有的知识,也在共同喂养哺育你,让你聪明睿智,成为未来的你。”

如果谈论的话题恰恰是有用和无用、表象和本质、积累的作用等,这不是很好的观点性素材吗?如果你写文章,不也可以借鉴这样的结构和逻辑吗?

薄薄一本《青年文摘》,只要用心读,它就是很好的写作指导手册。《徒长》主题是水仙需努力得不遗余力,还需努力得准确得当。不然,就只是“徒长”,可适用话题:方法和结果、辩证看待努力等。《潜伏的“鲨鱼”》说明看不到的东西可能比看得到的更可怕,我们往往聚焦于眼前,却忽视了隐藏于盲点背后的事实。

这两篇短文的共同特点是以小见大,小和大,是表达技巧,它体现在选材、角度、语言和主题上。选材上,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滴水、一粒沙、飞舞的鹰、闲适的云、流走的时间、偶然的凝眸,皆可成为一个载体,承载作者某种思绪。角度上,沧海一粟、云龙一爪,从一个角度反映时代更迭、社会变化。主题上,以小见大,选择有代表性的事情体现大的深远的主题,举类迩而见义远,一处熟悉的风景,一些凡人小事,也能成为关注社会、关照人生、关心民族走向的载体。

每期《青年文摘》都是素材宝库。工匠精神是什么,它其实就是精益求精地做好每一件小事,《车站椅子上密密麻麻的孔是为了什么》诠释了这个主题。《袁隆平: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追火星的人》可用的话题太多,中国形象、中国声音、家国情怀、工匠精神、担当、责任、自我价值、我的梦和中国梦,等等。不过,使用材料也要讲究方法。

一要找准切入点。素材就像个面团,你要包饺子,那就要把面团摊成圆圆的薄皮。你要蒸馒头,那就要把面团做得圆圆的。同理,不同的话题、主题,要从不同的角度阐释材料。

二要会用名言、数字和别人的评价等。

例如,《袁隆平: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一文中,“用全球7% 的耕地,养活全世界21% 的人口”的这些数字非常有说服力。他常说:“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2010 年,时任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总干事乔塞特·希兰写道:“人们问我为什么有信心可以在我们这一代消除饥饿,中国就是我的答案。”

读完文章,自然会对袁隆平心生敬意。

三要精准记住人物与众不同的地方。

《追火星的人》一文中,鲍硕是“飞控中心”组建40 年来的第一位女调度,她的敬业精神体现在,让自己先天的“娃娃音”

变得沉着冷静,干脆爽利。作为调度,“嫦娥五号”计划在月面工作48 小时,鲍硕必须保持48 小时内头脑清醒。为此,她提前一个月调整睡眠时间,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任务正式开始后,鲍硕则将身体负荷拉到了满格,连续20 多个小时不吃饭、不喝水、不休息。

杂志文章中的语言也值得借鉴。《活成放荡不羁爱自由的散文吧》中说“人这一生,不能活成了证明题,孜孜以求地去向他人、向社会证明自己,而要活成一篇散文,在自由的追求中去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形散而神不散”,这样的句子完全可以在你的文章中应用或仿写。类似的句子还有《蜷在角落里的父亲》中的:“汇款单上‘徐尤志三个字突然生出骨架,长出血与肉,站立起来,心脏开始跳动,脉搏带来温度。我看到时光飞逝,将那个争着要糖块儿的小孩儿拔高到成人模样,再给他染上风霜,刻下痕迹。”这样的句子不仅精致,同时表达了独特的思考和观点,更易打动人。

很庆幸有这样一本读物,可以让我们在大快朵颐的同时,积累些什么,可能是故事,可能是句子,可能是感动和思考,“哪儿有白吃的饭”,哪儿有白读的文章?不知不觉中,你就被感染提升了。

稿件一经采用,将奉寄稿酬、样刊,以及师、生刊用证书;诚邀全国各地师生投稿,投稿邮箱:gfzwlm@126.com

题目:成人礼是在青少年迈向成人阶段的仪式。中国的成人礼相传在西周时已有定制,近年来不少中学也举行成人仪式。有的组织学生着汉服,行古礼,诵古文;有的邀请学生家长一起参与,共同见证……但也有人说,学生是否“成人”关键在于思想是否成熟,形式不重要。对成人礼,你怎么看?请阐述你的看法。

思维导图

开头:开篇引题,开宗明义

中间:结构清楚,分析透彻

结尾:呼应前文,照应主题

成人礼,不仅属于个人

广东省惠东县惠东中学 侯 逸“成人礼”,一个使青少年无比向往而感到兴奋的词语。

也许,经过成人礼,我们就不会再被大人取笑,可享有更多的权利和自由了。(开篇引入话题,顺畅自然,但语言表达有些笼统,略显枯燥)我虽然未满18 周岁,但也约略知道,这成人肯定不只是有“好处”,“坏处”也一定少不了;要不,满大街的成年人,怎么没见个个手舞足蹈、兴高采烈?恰恰相反,小孩子非常开心,而成年人大多眉头紧锁。(用对照的手法,写成人和小孩的不同精神状态,把“成人礼”的含义向深层导引。但写成人和小孩的精神状态,不够生动)成人礼,也许是一种由风俗演变而来的仪式,也应当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必然现象。

成人礼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一条分界线,过了这条分界线,我们就从懵懂的少年时代跨入理智成熟的成年了。从此,我们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该放弃一些幼稚而疯狂的想法了;从此,我们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完全行为能力,可以完全以自己的行为进行民事活动,只要不违法和不违背公序良俗;从此,我们遭遇人生的风风雨雨,必须勇敢坚强地面对;从此,我们有了服兵役的权利和义务,可以担负起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从不同角度论述“成人礼”对青少年的影响,简洁明了,层次清晰,但说教味道稍重,文学韵味不足)在日本,成人礼那天,青少年们会穿上日本的传统服饰以向世人宣告自己已经成人;在美国,大家会为这些青少年举办一场盛大的party 来庆祝。我的成人礼那天,我将身穿最喜爱的衣服,以最自信的姿态出席,以最敬畏的心态迈入成人的门槛。

从那一天起,我的父母长辈可以少操心了。他们不用总是担心我是小孩子,走丢了,被人贩子拐卖了;不用担心我太小了,没有独立的思想轻易被人带坏了;也不用老是担心我有没有学习目标,作业有没有完成了。当然,对父母而言,这也意味着一种无可奈何的退出甚至失去。随着成人礼渐行渐远,已不再是孩子的成人,也同样跟父母渐行渐远。“家”这个巢也就日渐衰老,逐渐失去生气。

巢中的老人,日夜盼着早已成人的孩子“常回家看看”。(本段写“成人礼”对父母的影响,角度新颖。还可以融入一些细节描写,提升画面感,增强表现力)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个人不成长,社会也得不到成长。我们很难想象和接受一个全是老人的社会;同样,我们很难想象和接受一个全是小小孩和大小孩的社会。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幼稚的懵懂的人群必然造就低端落后的社会。我们经过成人礼,变得成熟而睿智。这种成熟和睿智,必将为整个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童年当然美好,美好的是它的品质和精神。我们不能因为童年的美好就拒绝长大,拒绝成人。人,始终是要长大成人的,不仅仅是身体上,更是思想上。这个长大,对自己、对父母、对社会,其影响都是不可小觑的。(本段收束全文,总结“成人礼”对自己、父母和社会的影响,照应文章标题。语言上严肃认真有余,活泼生动不足)特邀名师刘艳军点评:本文是一篇逻辑严密、角度独特的议论文。开篇抓住青少年渴望成人的普遍心理,引入“成人礼”的话题。紧接着以日常生活中成人和小孩的不同精神状态作为切入点,将“成人礼”的含义引向深入。接下来,分别从自身、父母、社会三个方面来谈“成人礼”的影响,层层推进,观点深刻。最后总结归纳,照应标题,结构严谨。

作为一篇议论文,本文板着面孔说教的味道重了些,文学的活泼灵动不够。文学是喜具象而厌抽象的。比如,写“爱情”,即便是把辞典里关于“爱情”的解释准确无误地抄写出来,那也是味同嚼蜡的;只有寫花前月下、携手絮语的具体细节,那才生动富有感染力。本文语言感染力之所以不强,就是因为对“具象”的运用不够,停留在抽象笼统而枯燥乏味的表述上。

本期特邀邝海炎评写“成人礼”。邝海炎,专栏作家、媒体人。于《中国新闻周刊》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出版作品《快刀文章可下酒》。

猜你喜欢

成人礼成人青少年
成人礼感想
特别的成人礼
青少年发明家
成人不自在
成人礼
Un rite de passage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千奇百怪的“成人礼”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