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相机的年代,古人如何“写真”
2021-12-13修易
修易
电视剧《大明风华》中明太祖被塑造成“鞋拔子脸”,吸引了不少关注。过去历史课本上的朱元璋画像,也采用了一幅长脸异像图,画中朱元璋脸庞很长,呈弯月形,特别怪异。那么,朱元璋真的长这样吗?
明代官员张瀚曾于黔国公府亲眼见到了朱元璋的画像,并记载于《松窗梦语》中:“太祖之容,眉秀目炬,鼻直唇长,面如满月,须不盈尺,与民间所传奇异之象大不类。”也就是说,朱元璋的长脸异相图大多流传于民间,圆脸俊像才是官方认可的标准画像。
当然,标准画像并不完全等同于真实容貌,只能说“更接近”,因为画师在作画时很有可能进行了美化或神似的处理。如今课本里的朱元璋画像,已经改成了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太祖朱元璋坐像图》。画像中的朱元璋身着团龙纹样的明黄皇袍,天庭饱满,面如满月,谈不上多么好看,但是大有君临天下的威仪之态。
翻看课本里的古人画像,总觉得是一个人Cosplay 了整个古代名人圈,从秦始皇像到唐玄宗像,打乱放在一起,根本分不清谁是谁,只能怀疑自己是不是“脸盲”。课本上的古人长得差不多的缘由,要从课本编者选插图的来源谈起。
早期课本里很多人物画像都来自明代的《三才图会》。这本奇书的作者是明代著名画家王圻、王思义父子俩,内容囊括天文、地理、人物、珍宝、衣服、鸟兽等,其中绘制了大量插图,堪称当时的“百度百科”。可以说,只要在历史上有点名气的人,父子俩都给他们绘制了画像。但是大部分的名人父子俩都没见过,于是他们产生了一个绝妙的想法:既然脸都是想象的,不如就用同一个模板!于是开始了批量“生产”,同一张脸,配上不同的发型、胡须,再搭配不同的衣冠,就成了不同的人物。
当然,《三才图会》里的白描画像只是课本编者的第二选择,他们优先选择的是制作更精良的彩色画像,而这些彩色画像大多来自故宫的南薰殿。
自乾隆时期开始,南薰殿中陆续珍藏了数百幅古代名人的画像。有些画像因为保存时间较长开始破损,乾隆便下令让工部修复画像,重新装裱,收藏于南薰殿。由于经过了二次加工处理,这些古人画像看起来更加清晰、制作精良,更适合作为课本插图。
虽然课本上的不少古人长得差不多,但也有一些人物画像特征明显,令人印象深刻,比如,曾經因网友二次创作而火出圈的“杜甫很忙”事件主角——杜甫。
其实,课本里的杜甫是画家根据自己的长相绘制而成的。
这还得追溯到1952 年,当时莫斯科大学希望中方提供古代科学家与文化名人的画像,以完成世界各国科学家拼贴像。时任中科院院长郭沫若认为,李时珍和祖冲之最为合适,但怎么也找不到他们的画像。于是在周恩来的指示下,找来著名国画艺术家蒋兆和,让他接下这个任务。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身为徐悲鸿弟子的蒋兆和遍寻古籍,也只在《本草纲目》中找到形容李时珍容貌的八个字:“ 然貌也,癯然身也。”意思是,面目温润端庄,身材瘦削。这也太抽象了吧!蒋兆和傻了眼,但“甲方”
又催得急,于是他灵机一动,决定以同样职业背景的人作为蓝本。他找来“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老中医萧龙友做模特,绘制出了李时珍的画像。而绘制祖冲之像时,考虑到祖冲之不仅是数学家,还是天文学家,于是蒋兆和选择的人物原型是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
后来,在绘制杜甫画像时,蒋兆和想到自己年轻时贫困奔波的境遇和命途多舛的杜甫如出一辙,于是果断选择以自己作为蓝本。所以,如今我们在课本上看到的杜甫画像,其实模特是蒋兆和本人。
(摘自《课堂内外·高中版》2021 年第4 期,洪钟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