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温:被忽视的运动杀手
2021-12-13格桑
格桑
5 月22 日,甘肃景泰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赛道突遭极端天气,短时内局地突降冰雹、冻雨并伴有大风,导致多名参赛人员失温,最终造成21 人遇难的悲剧。人们在震惊和惋惜生命的意外凋零之余,也认识到“失温”这个被称为户外运动头号杀手的可怕。
失温,是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主要指大脑和心、肺等维持生命的主要器官)温度降低,并产生一系列寒战、迷茫、心肺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
失温并非完全是由于温度低造成的。有时不需要在很寒冷的环境下,甚至在夏季,也可能会出现失温的现象。温度、湿度、风力是导致失温最常见的三个因素。通常来说,外界温度越低,风力越大,环境湿度越高,越容易失温。
例如,在这次越野赛中,突发的恶劣天气加上跑步出汗,身体接触到冷风冷水,造成热量对流和传导散热,大量热量从皮肤和肺部损失,核心温度难以保持在标准范围。另外,我们熟悉的一个例子是“泰坦尼克号”海难。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是被海水淹死,而是在冰冷的海水中给冻死的,这当中温度、湿度起了关键作用。
失温并非一开始就非常严重,人体会顽强地通过代偿机制与这种低体温对抗。所以当暴露于低温环境后,会由轻到重逐渐失温。当失温达到一定程度时,人会变得行动迟缓,如果误认为只是“有点疲惫”,觉得再坚持一下就没事了,就可能造成悲剧。
失温根据症状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阶段。
核心温度在32 ~ 35 摄氏度为轻度失温。这时身体最易被察觉的异常,是不可控地发抖及排尿增多,其他表现还有无法完成精确动作、语言增多或减少等。
核心温度在28 ~ 32 摄氏度为中度失温。这时患者会出现胡言乱语、呆滞、幻觉等症状。同时由于神经感受错乱,有些患者会产生虚假燥热感,反而会脱去身上衣物。
如果核心温度下降到28 摄氏度以下,人体将出现肌肉僵硬,接近冻僵状态,脉搏和呼吸显著减慢,主要器官停止工作,类似于“冬眠”状态。此时如患者不及时接受治疗,病情将很快危及生命。
遭遇失温时,首先要去除导致失温的原因,其次根据失温的不同阶段做不同处理。同时应尽快进入避风避雨场所,换上干燥衣物。
在轻度失温阶段,可以裹上毯子和干燥的厚重衣物,热饮热食也有帮助;要注意避免周围的肌肉按摩,本来外周低温的血液回到内脏会带来更多伤害。而在中度及重度失温阶段,需要依赖主动核心加热复苏,比如,在医疗场所可用温热的等渗液体冲洗腹腔。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给中重度的失温者进行四肢加热或者喝热水,因为大量低温血液回到循环,会带来低血压和温度进一步降低,增加失温者死亡的风险。另外,对于失温患者的抢救,不要轻易放弃。中重度失温可能会让人出现类似“假死”的状态。
急救医学中有个原则:低体温症患者应当被抢救。只有在接近正常体温时,才可宣告死亡。
如何避免失温?关键在于预防。比如,不要长时间待在寒冷环境中,确保穿着足够温暖,风雨打湿衣物后盡快换下湿衣服。但只是“多穿衣服”并不是绝对的保证。
比如,我们常会见到醉汉冻死街头的报道,醉酒后失温死亡是目前失温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醉酒会错判外界的环境而导致进一步失温致死,另外,饮酒更容易带来周围血管扩张,让热量更不容易保存在身体内。
失温是可怕的,且容易被人忽略。因此,参加户外运动时应该对失温保有警惕,重视身体的报警信号,让热爱运动的生命安全地奔跑!
(资料来源:“丁香医生”微信公众号、齐鲁壹点、“两步路”微信公众号,知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