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 让社会发展更有“温度”《无障碍环境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解读

2021-12-13柯善北

中华建设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实施方案残疾人设施

本刊记者 柯善北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不仅仅体现在光鲜亮丽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街道,更在于那些我们容易忽视的地方:如何在更多元的维度上,创造更包容的环境,提供更公平的机会,让更广泛的人群能够更充分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毫无疑问,无障碍环境的建设水平,正是展现社会公平和包容度的重要砝码,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隐形”标尺。

日前,中国残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无障碍环境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在法制保障、政策体系、基础设施等多维度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加快形成设施齐备、功能完善、信息通畅、体验舒适的无障碍环境,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无障碍环境需求。

无障碍设施 使用多“障碍”

盲道突然成了断头路,中间冷不丁来个消防栓、电线杆,抑或成为共享单车“停车位”;许多公共场的无障碍坡道太陡,坐轮椅仍需要旁人帮助推行;无障碍升降平台缺乏维护,用起来“障碍”多多……

近年来,随着城乡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方便弱势群体出行的无障碍设施开始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然而,就目前的现状来看,这些无障碍设施仅仅是“存在”,其建设和管理还有许多不足,不少设施达不到“可用”的水准,更谈不上“好用”。

按照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的定义,无障碍环境是指,为便于残疾人等社会成员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相关建筑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交流信息、获得社区服务所进行的建设活动。

上世纪60年代,无障碍环境建设在欧美发达国家兴起。1961年,美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无障碍设计标准。受此影响,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以及加拿大等相继制定了相关法规和标准。经过多年发展,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体系已经相对比较完备,方便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出行并参与社会活动。

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起步较晚,相关工作于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逐步推开。

1989 年 4 月,《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试行)》开始施行,以此为起点我国无障碍标准体系逐步建立。

1990年12月,《残疾人保障法》获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其中有专门章节对无障碍环境建设进行了明确规定,强调要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无障碍环境。

近年来,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住建部等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02年,住建部会同有关部门在12个城市开展“创建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市”;2007年,进一步在100个城市开展了“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2013年,开展创建无障碍环境市县工作,促进全国650多个城市和1600多个县城改善无障碍环境;2018年,开展无障碍环境市县村镇创建活动,共命名146个无障碍建设城市(县、镇、村),无障碍环境建设由城市向乡村推进。

创建活动大力推动了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特别是在城市公共场所、公共建筑以及住宅和居住区等,都配套建设或改造完善了盲道、缘石坡道、无障碍通道以及残疾人机动车停车位等无障碍设施,显著地改善了城市无障碍环境。

与此同时,各项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也在不断完善。2012 年 8 月,国务院发布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正式施行;2001年,原建设部、民政部、中残联联合发布《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2012年,《无障碍设计规范》上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

虽然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经济发展、城乡建设所取得的成果相比,还存在很大不足。正如《实施方案》中所提到的:全社会无障碍意识不强;法律法规政策标准体系不完善;无障碍设施质量不高,部分无障碍设施设计不合理、建设不规范、管护不到位;信息交流无障碍比较薄弱;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任务艰巨、改造水平有待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不平衡不充分不系统特征明显,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无障碍环境需求仍有差距。

完善法律标准体系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为了进一步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实施方案》提出任务目标:到2025年,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律保障机制更加健全,无障碍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信息无障碍服务深度应用,无障碍人文环境不断优化,城乡无障碍设施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包容性水平明显提升,支持110万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加快形成设施齐备、功能完善、信息通畅、体验舒适的无障碍环境。

与此同时,《实施方案》还对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建设率、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率、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改造、居家适老化改造、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互联网网站无障碍改造、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手机APP无障碍改造等六个指标提出具体要求,其中110万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为约束性要求。

无障碍环境建设,首先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支撑。虽然我国已有《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但其属于行政法规,不能完全发挥法律的效用。其他的如《民用航空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有部分条款对无障碍环境提出了要求,但更多的是倡导和鼓励性质,且比较零散不成体系,难以真正地形成约束力。

对此,《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出台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法,完善处罚和激励措施,切实为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开展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实施方案》还强调要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政策和标准体系,推动制定鼓励无障碍改造、既有设施无障碍改造豁免、无障碍设计设施认证、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等政策。

我国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相较于城市,农村地区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有更多的“课”要补。《实施方案》提出,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等工作中统筹开展城乡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开展乡村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加快补齐农村无障碍环境建设短板。

《实施方案》要求,严格落实新(改、扩)建道路、公共建筑、绿地广场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加快既有设施无障碍改造,提升社区无障碍建设水平。加快推广无障碍公共厕所。推进公共交通设施和公共交通工具无障碍建设和改造,提高无障碍设施规范化、系统化水平。加强文化和旅游设施无障碍建设和改造。

针对现有无障碍设施建设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实施方案》提出要推进人行道净化专项行动和人行道建设,结合轮椅通行需求加强人行道改造,清理违法占道行为,完善盲道等无障碍设施。同时,《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强无障碍环境设施维护管理,加强管理人员配备,大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立残疾人督导员督导工作机制。

创造更包容的无障碍环境

除了硬件设施外,完善的无障碍环境还离不开强有力的“软件”支撑。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如何缩小“信息鸿沟”,让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享受无障碍的信息沟通环境,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这一问题,《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快信息化与无障碍环境的深度融合,加快政府政务、公共服务、电子商务等信息无障碍建设,加快普及互联网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和自助公共服务设备无障碍。加快完善食品药品信息识别无障碍和无障碍地图应用。鼓励电视台在播出电视节目时配备同步字幕或手语。公开出版发行的影视类音像制品应当逐步增加可供选择的无障碍功能。

针对老年人群体,《实施方案》强调在信息无障碍建设中,要充分兼顾老年人的需求,切实解决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困难问题,避免老年人被数字时代所“遗忘”。

对于无障碍环境,许多人存在误区,认为主要是服务于残疾人群体的。其实不然,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无障碍环境的需求者,如随着年龄增长行动不便,生病身体虚弱,带着小孩出行,等等。

因此,我们必须唤起全社会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视,以正确的理念看待无障碍环境。《实施方案》提出要提高全社会无障碍意识,广泛传播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规政策标准和相关知识,进一步营造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让关心支持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和成为公民自觉行动。

从量变到质变,我国城乡建设与社会治理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社会文明的内涵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无障碍环境建设,事关社会的公平正义,同样也事关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应当共同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让社会文明得到进一步彰显。

猜你喜欢

实施方案残疾人设施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民生设施非“摆设”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下周分红派息实施方案
下周分红派息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