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厕所局长”杨万鼎

2021-12-13张俊

中华建设 2021年12期
关键词:沙市城建城区

张俊

(作者系荆州市住建委退休干部、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周礼·考工记》上说:“匠人营城,方圆九里。设九经九纬,前朝后市。”这里所称的匠人,显然不单是指筑城的工匠,还包括指使匠人“营城”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指使“营城”人的作用要比筑城工匠大得多,因为他的远见与睿智,将决定一座城市的建设方向、规模、速度和效益。在新中国成立后的40年间,有个“营城”者的名字总是和沙市的一些重大城市建设活动连在一起,这个人就是曾被人称为“厕所局长”的杨万鼎。

建国初期,杨万鼎(前排下蹲者)与市政府建设科人员合影

1924年8月,杨万鼎出生在湖北当阳慈化的一个富裕家庭,这使他有条件在当阳中心小学、宣恩初级中学、省立第一高级工业学校和省师范学院受教育。1949年11月,考入国立武汉大学土木工程系才3个月的他,怀着建设新中国的一腔热血来到沙市,在刚组建的市人民政府建设科参加工作。从此他与城市建设结缘,从市建设科的技术员、副科长、科长,市城建局局长、规划设计院院长、城环委主任,一直干到分管城建副市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在建设战线走过近四十年的风雨人生路。

在20世纪50年代初,作为沙市解放后的第一代建设部门领导人,面对战后满目疮痍的城市,他担负起恢复城市基础设施运转的重任。他明白,在一个新生政权诞生之际,假如不能迅速地恢复战争给城市造成的创伤,为城市工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创造基本条件,就很难赢得民心,也就会从根本上动摇新生红色政权的根基。因此,在那个艰难的年代,他日夜和工人们泡在一起,用以工代赈的方式整修马路、疏通水道、架设电杆等,在很短的时期内就改变了城市“路灯不明、道路不平、污水横溢”的面貌,恢复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功能。

杨万鼎(右七)带人视察城市排水工程

1952年初,举世闻名的荆江分洪工程动工。为完成荆江大堤沙市段加固工作,他带人实施了沙市堤街拆迁工程,在七天内拆房1320栋,搬迁1993户,完成了沙市宝塔河险段挡水墙施工,使城市在当年特大洪水下安然度汛,让城市人民第一次看到人民政府在根治水患方面的强大力量。

1958年初,沙市开展创建“七无卫生城市”活动。他作为沙市首任城建局长率领建设单位职工整治廖子河,修理便河路,建公厕、填污坑,发挥了创卫主力军作用。这一年,沙市被国务院评为“爱国卫生运动先进城市”。事后,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专程到沙市召开参观“七无卫生城市”现场会;《湖北日报》还专门发社论,号召全省学习沙市创建卫生城市的经验。

在建国后的十年间,杨万鼎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苦干实干的工作作风,带动了一个部门,影响了一座城市,使人们切实从身边环境的变化中看到了共产党人的风范。

20世纪80年代末,杨万鼎作为沙市市分管城建工作的副市长,在北京的一次市长研究班上介绍沙市城建经验时说:“城市建设得如何,首先应取决于城市规划是否科学合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规划又是城市建设的灵魂。”纵观杨万鼎的城建实践,他是一个肯花大力气去抓城市规划的人。在他的眼里,城市规划决不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东西。在他几十年的建设生涯中,他娴熟地将规划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平实的工作,一步一步地实现着一个抱负远大的“营城”者的光荣与梦想!

20世纪70年代初,他主持实施了将旧城中的工厂向外搬迁规划。他按“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创造条件、逐步调整”的思路,先后组织了58个污染严重的旧城工厂外迁,而后在城区东郊形成了五大工业分区;区内同步实施了道路、排水、供水、供电、电讯五大工程配套。对工厂搬迁后的腾空房屋和用地,他提出全部用于生活服务配套,新建起几十家商业网点,为30多个居委会解决了办公文化用房,还扩建了一批环卫与绿化设施,方便了市民生活,改善了旧城市容市貌。

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的集中处理印染污水的厂房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他主持修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沙市建设的第一条主干道——北京路。当时修这条路时因占地过多过大,曾被某个省领导批评是“贪大求洋”。杨万鼎为此写出了“检讨”,但他却幽默地说:北京路是平战两用,若打起仗来这里还可以起降飞机嘛。其实,他当时之所以要修一条宽阔的北京路,是他看到了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事实证明,北京路的修建不仅推动了城区开始向北拓展,并很快形成了新的商业中心。至今北京路仍是城区内最繁华的一条商业街。

20世纪80年代初,当沙市成为全国第一座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城市时,他敏锐地意识到规划已不能只是在旧城内画圈圈。为此,他领导市建设部门作出了以道路建设拉开城市骨架,依托旧城开拓新区的工作思路。在完成了长港路、塔桥路、江津路等主次干道新建后,他果断地将市规划院、检察院、啤酒厂等一大批工民用项目放到新区布点,实现了城市逐步由内向外,由南向北拓展的规划布局。

从1959到1989年间,沙市市曾经四次编制城市总规。除最后一次他因病未参加外,前三次他都是参与者和主持人。他提出的注重中心城市流通职能、保留总规弹性和宽容度、构建大交通系统、严格生态环境保护、依托旧城建新区等规划理念,曾经影响了几代城市规划人。1981年2月,杨万鼎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了在香港召开的亚洲地区城市发展规划会议。在会上,他介绍沙市市城市规划经验的发言受到代表们的高度赞誉。

沙市正是因为有了当时长达几十年的规划大调整,以及严格按规划实施建设,这才拥有了今天较为合理的城市布局。如今这座城市的人们,仍享受着杨万鼎那代建设者们用开创性工作带来的建设成果。

旧城居民用上号院水桩自来水

沙市的地势是南高北低,雨污水排放一直靠重力自排,汇入城区北部的四湖水系。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城区面积不大,便河、荆襄河、荆沙河等自然排放系统畅通,渍水问题还不是那么严重。但随着城区向北发展,加之部分河渠塘堰被人为地填埋与堵隔,渍水就成为严重影响城市的一大灾害。作为副市长,杨万鼎常常为此寝食不安。

整治城市渍水,首先要了解在哪些地段最容易积水,以及影响排放的根本原因究竟在哪里。为了准确地掌握第一手水情,他经常在深夜带人查看水情。他对建设部门负责人说:“在下雨的时候,你们不要坐在办公室靠电话了解水情,要深入到现场,靠自已的眼睛去看水,这样治渍才能心中有数。”

1981年,他主持起草了沙市市城市大排水工程建设计划。在工程进入施工阶段之后,他的身影更是频繁地出现在工地上,在近三年的施工建设期间,他几乎没有休息过星期天。为解决高水位情况下管道铺设的质量问题,他带人探讨井点降水等先进施工工艺的应用,使数千米管道的闭水试验全部达标。

沙市城市大排水工程历时近三年,先后完成江津路污水截流干管和与之配套的塔桥路、豉湖路、红光路3个排水泵站及4000余米长的污水提升出江压力干管建设。此后又疏挖了荆沙河、江津湖等排水河湖,并将文湖渔场转体为城市公园,进一步扩大了城区的自然调蓄面积,为缓解渍水之害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随着沙市市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基础设施超负荷问题已显得十分突出。为破解这些难题,杨万鼎与市建设部门的同志们共同研究,借鉴外地经验提出了“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效益”的新思路,并为此积极展开了探索实践。

杨万鼎在主持旧城工厂外迁计划时,他责成市建设部门在市区东郊统一规划布局,实行联合征地,配套建设,为13家工厂整体外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高了建设工程的综合效益。

1981年,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配套原则,杨万鼎主持制定了沙市城区雨污排水工程建设方案,并在三年内完成了城区自然水体疏通整治,江津路污水载流干管,塔桥路、豉湖路、红光路3个排水泵站,以及4000余米污水提升出江压力干管工程建设,从而在城区形成了排水雨污分流,三级抽升,一级处理的格局,初步消除了沙市城区的渍水之患。

1982年,杨万鼎主抓了洪垸住宅小区开发。该项目是全省第一个综合配套小区,系首次按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征地拆迁、统一组织施工、统一配套建设、统一经营管理的新模式建设。由于方向正确,措施得力,仅用了一年零三个月,就完成了10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开发。时任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在参观小区后曾连声称赞说:“这是现代城市建设的示范!”全国许多城市都派代表来该小区观摩学习。

在当时全国的中小城市建设中,沙市市是推行综合开发最早的城市之一。开发建设的试点从工业、民用到公用事业范畴,都取得了可观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一时为全国同行瞩目。而这些成果的取得,显然是与杨万鼎与时俱进的城建实践分不开的。

杨万鼎(右三)为房地产综合开发先进单位颁奖

对任何一座城市的建设者来说,建设资金不足都是横在前进路上的一只“拦路虎”,然而在一个有智慧的“营城”者看来,搞建设绝不能“等、靠、要”,只能用自己的“金点子”来凝力聚财,破解资金不足的难题。为此,杨万鼎创造性地提出借助社会力量参建,形成强大建设合力的工作方针,并取得一批丰硕的建设成果。

在20世纪80年代初,他在解决工厂排污问题时,就提出由工厂将治污资金交市建设部门统一安排使用,统一建设排污管网和污水处理厂,使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一次性按规划到位的方案。按这个方案建设后,工厂节省了投资,建设部门达到了配套建设的目的,结果是双方皆大欢喜。

在20世纪80年代中,为在城区开辟一条横贯东西的新大道,他提出由市建设部门与农村共建的主张。因为在这之前,他已了解到市北郊农民有建设机耕道硬路面的愿望,于是他带人主动登门与乡村干部协商,最终形成了由乡村按规划修建机耕道路基,市政府给予补助;机耕道硬路面及配套设施由市城建部门投资建设的方案,方案实施的结果自然是双方满意。按这样的建设模式,市城建部门仅用了几年时间就顺利拉通了江津路、长港路、工农路等主次干道,进一步完善了城区道路骨干体系。

在全市轰轰烈烈开展的全民绿化运动中,他主持了文湖公园共建活动。数百名机关干部利用休息时间参加义务劳动,硬是用垃圾堆造出数座山丘,填平了几座污浊的池塘,使昔日荒野之地变成了美丽的公园。此外,他还连续多年带领市建设部门在全市企事业单位中大力倡导创建“花园式单位”活动。一时间,沙市的园林绿地建设是“见缝插针、见空布绿”,城市的绿化总量得到较快增长。李瑞环同志当年来沙市时曾称赞:“你们的城市绿化搞得很好!”

时任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在洪垸小区视察

杨万鼎是个善于发现民生忧难问题,并以此为突破口来实施建设项目,且一抓到底,干出实效的人。他时常提醒市建设部门的工作人员:城建工作就是要为城市人民的生产生活服务,为普通的老百姓排忧解难。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环境日报》上一位沙市读者反应沙市公厕问题的来信引起杨万鼎的注意。为此,他针对市民反映强烈的“泥巴路、入厕难、水压低、灯不亮”的“四难”问题,带领市建设部门工作人员穿街走巷,深入调研后,提出了“量力而行、解决急需、雪中送炭、讲究实效”的工作方针。随后市建设部门用三年时间在旧城区改造泥巴路6万多平方米、安装路灯3800盏、改造供水管网20多公里、增加号院水桩380多个,新、改建公厕和号院厕所340座、新增公交营运线路100多公里,使“四难”化为了“四易”,让旧城的面貌焕然一新,给广大市民带来了实惠。后来,《人民日报》曾在头版报道以“厕所局长杨万鼎”为题,报道了他为民办实事的事迹。从那以后,一些市民与他见面时,则直呼他“厕所局长”。

杨万鼎,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把毕生心血都献给了沙市市的城建事业,党和人民也给了他极高的评价,他曾当选过三次市党代会代表、三届市人大代表、一届市委委员和一届市政府委员。作为全国首届市长研究班学员,他受到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90年杨万鼎因病去世。对一个曾经为沙市城市建设作出过贡献的“营城”者来说,斯人虽已远去,但风范却能永存。在这座城市里,至今仍有许多人经常提起“厕所局长”,他与这座城市的故事或许还会流传很久……

猜你喜欢

沙市城建城区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国企工匠——北京城建集团首届“城建工匠”事迹展示(三)
隧道股份城建置业瑞创谷
庆祝建党100周年
党的100年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城建工程管理中如何加强施工过程控制
无人机告白
河南城建学院简介
福田要建健康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