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检测专业的“无损检测”课程改革

2021-12-13党威武

无损检测 2021年8期
关键词:无损检测实训教学内容

党威武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智能制造学院,西安 710300)

随着 《中国制造2025》 强国战略的提出,智能制造产业不断升级革新,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能检测等智能生产模式不断涌现,新兴技术、新兴岗位层出不穷[1-3]。无损检测技术作为产业发展的质量保障方法,正朝着智能化、高精度、高效率和模块化方向发展,已经成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手段。

2019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4]。在高端装备制造业迅速发展的今天,高等职业教育已经为我国培养了大批量高素质技术人才[5-6]。笔者所在学校的机械产品检测技术专业(以下简称检测专业)积极对接智能制造产业中检测的关键技术链,紧跟无损检测行业发展,更新专业岗位技能,采用“校内+校外”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校内专任+校外兼职”的教学团队,积极践行三教改革,推动“无损检测”课程教学的改革,有效支撑了检测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文章以笔者所在学校检测专业的“无损检测”课程改革为例,分析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与产业发展不匹配、课程教学目标与岗位能力要求不匹配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革策略与实施方法,并在检测专业进行试点。结果发现,试点班学生在课程考核、职业资格考试、技能大赛等项目中表现突出,展现出熟练的无损检测技能,说明课程改革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1 “无损检测”课程教学问题分析

1.1 教学内容

由于课程性质及课时限制,学生从书本上学到的仅仅是理论知识,没有技能的训练。这导致学生知识点、技能点的缺失。由此可见,“无损检测”课程教学现状不仅很难支撑检测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也没有考虑职业教育发展的适应性,即没有严格对标职业教育规律与要求。

1.2 实践条件

对照“无损检测”课程知识与技能要求,学校没有建立专门的无损检测实训中心,而是在检测专业精密测量实训室的基础上,零散购置与射线检测、超声检测、涡流检测等技术相关的实训设备,且没有对照课程技能点要求,开发先进的实训检测项目,仅开设有试验课程,内容较简单,培训技能不明确,缺少服务于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专业的、系统的“无损检测”课程实践教学平台。

1.3 课程团队与教学方法

学校课程团队仅有校内专业课教师,缺失企业兼职教师,没有建立专门的兼职教师信息库,给后期课程的校外实训带来极大的不便。教学方法是传统的课堂讲授与试验练习,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授课效果不佳,且学校没有提供校外实训环境,不利于学生积累岗位经验以及形成校企共育共管的人才培养机制。

2 “无损检测”课程改革

为适应智能制造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行业对检测人才的新需求,形成更好的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环节,学校决定深入实施“无损检测”课程教学改革。

2.1 教学内容

在对区域无损检测行业相关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校方对标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邀请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和兄弟院校的专家学者,召开了“无损检测”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在充分考虑专家意见及教学实际的基础上,将“无损检测”设置成检测专业的核心课程,并增加教学课时数(共计68个课时),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设置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教学内容(见表1)。此外,根据“无损检测”课程的特点,校方增设“无损检测”实训专用周,以此来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

表1 校企共同开发的“无损检测”课程教学内容

表1 (续)

2.2 实践条件

在对标课程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授课方式,提升学生的无损检测技能水平。校企共建的无损检测实训中心面积为150 m2,每种仪器设备及组件整体配套设备各10套。开设有射线检测、超声检测、涡流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等实训检测项目。实训中心教学项目及主要设备如表2所示。

表2 实训中心教学项目及主要设备

2.3 课程团队

教学团队主动对接检测专业企业兼职教师的信息库,即在校内专任教师团队的基础上,聘请无损检测行业企业的技术能手、能工巧匠等作为课程的校外兼职教师,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及校外实训教学与管理,形成“校内专任+校外兼职”的“无损检测”课程教学团队。

2.4 教学方法

在校内,无损检测实训中心开展“无损检测”课程教学,使教师讲解、演示与学生练习、巩固融为一体;在校外,校方开设实训专用周,与区域相关的无损检测行业企业联系沟通,合理安排学生进厂实训,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训练的真实企业环境,增强学生对无损检测设备的调试、操作和维护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实训专用周的时间应结合学校及区域企业的实际情况,建议时长为1~2周。

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由校内专任教师按照学校的教学进程进行,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授课方式,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衔接。在校外实训专用周内,由校内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实施教学与管理,校内专任教师侧重引导与管理,企业兼职教师侧重现场教学与演示,形成校企共育共管的校外实训模式。实训结束后,由校内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评价。

3 改革成效

检测专业每个年级现有2个小班,自2018级检测专业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检测3181班作为试点班,在课程考核、职业资格考试、技能大赛等项目中表现突出,试点班与非试点班各项数据的对比如表3所示。此外,就实际教学情况来看,试点班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知识点的理解深度和技能点的娴熟程度明显高于非试点班的。由表3可知,随着“无损检测”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展现出熟练的职业技能。

检测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强化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和劳动意识养成,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相融合、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相适应、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匹配,实施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教学内容、共同实施专业教学与学生管理、共同进行教学评价等策略,重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业评价等人才培养要素,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表3 课程改革试点班与非试点班各项数据的对比 人

4 结语

随着智能制造产业的升级,现代化无损检测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作为技术人才培养的高地,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文章紧跟智能制造产业技术变革,围绕专业人才培养趋势与要求,面向检测专业实施“无损检测”课程改革,提出了具体的改革策略和要求,并开展试点工作。实践证明,先进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技能培养提供了有效路径。该课程改革可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供范例与参考。

猜你喜欢

无损检测实训教学内容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应力波反射法测锚索长度的数据处理软件设计与实现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中子照相技术及其在考古中的应用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