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保底”特色产业“增收”
2021-12-13袁宝凤武剑洲史利刚
袁宝凤 武剑洲 史利刚
陕西省宝鸡市凤县留凤关镇喇嘛泉村由原喇嘛泉、杜家河、苇子坪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距离凤县县城三十多公里。全村403户1227人,9个村民小组。近年来村级集体经济联合社牵头成立苗木专业合作社、林麝饲草专业合作社、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发展花椒600亩、核桃870亩、猪苓约80000窝、柴胡480亩、烤烟300亩、林麝存栏250只。近期,笔者对喇嘛泉村的产业发展与村级集体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该村依托现有产业资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方法模式。
确定“长中短”发展思路。2018年以前,该村村民主要以花椒、核桃、中药材等传统种植为主导产业。2020年以来,该村以“留乡村振兴底子、留集体经济架子、留发展致富路子”为目标,将花椒、核桃、中药材等“传统产业”作为保底产业,将烤烟种植、林麝养殖等“特色产业”作为增收产业,确定了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相结合、“长中短”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思路。“长期产业”(计划用时5年),依托留凤关镇5年发展规划和苇子坪“长青书苑”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村集体利用现有资源入股方式,积极打造苇子坪乡村旅游。“中期产业”(计划用时3-5年),充分发挥该村现有3个专业合作社组织作用,种植林麝饲草50亩,积极发展林麝养殖及饲草产业。“短期产业”(当年见效),利用村集体60亩复垦土地和12座烤烟烘烤炉积极发展烤烟产业;利用村集体28个香菇大棚和100吨冷库资源积极发展食用菌种植、林麝饲草及果蔬贮藏产业。同时根据群众的家庭情况,引导群众参与产业经营,优先鼓励发展以林麝养殖为主的高收入产业,积极鼓励发展烤烟和食用菌种植的中收入产业,鼓励种植饲草、中药材以及在烤烟园和食用菌基地就近务工。村里每年各个产业发展的总收入形成村集体经济年度可分配收益,70%用于村民分红,30%用于村集体提留扩大再生产(含本村社会保障、公益事业发展及管理人员工资、绩效奖励)。2020年,通过发展产业,村集体净增收9万元。
产业助推集体增收启示。一是发展主导产业,巩固保底收入。借助秦岭独有的天然地理优势,发展原有的传统农业。村集体经济下设的中药材合作社、苗木合作社通过种植杭白菊、金丝皇菊、猪苓、柴胡等中药材(猪苓、柴胡为多年生,当年无收益)、繁育松柏苗(当年无收益)及花椒、核桃等多种传统产业,其收益可以巩固村级集体经济的保底收入。二是培育特色产业,提高经济收益。利用自然资源优势,依托村级集体经济联合社种植烤烟和养殖林麝,培育特色产业。种植烤烟年均每亩纯收入基本在1000元左右,同时以林麝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名义直接入股留凤关镇林麝养殖基地,参与该基地每年的收益分红。农户自行采取“自养”“代养”“寄养”或者“合养”的方式参与该基地的林麝养殖。这两个特色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三是盘活固定资产,拓展增收渠道。开发利用村里的存量土地,充分利用村级集体经济投资所建冷库、大棚及购置的烤烟炉等产业发展的配套设施作为固定资产,以租赁和有偿服务的形式拓展增收渠道,进一步充实村级集体经济。四是开展指导服务,补充增收项目。以合作社名义在苗木、投入品购进、产品销售时实行统供统收统售,提高议价能力,减少中间环节,开展技术指导,赚取指导服务费,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