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5双相不锈钢在模拟油田采出液中的点蚀行为
2021-12-13张盈盈张彦军李玲杰郭继银赵玉飞
张盈盈,张彦军,李玲杰,郭继银,赵玉飞,周 冰
(1.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天津 300451;2. CNPC石油管工程重点实验室 涂层材料与保温结构研究室,天津 300451)
随着服役时间的延长,一些老油田的管线腐蚀情况日益严重。对近几年某采油区块的腐蚀穿孔情况进行统计发现,2016年管线腐蚀刺漏达345次,腐蚀穿孔现象非常严重。针对这种情况,该采油区块拟采用2205双相不锈钢(简称2205不锈钢)管线以减缓腐蚀。然而,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单相不锈钢或S32750超级双相不锈钢等[1-8],尚缺乏2205不锈钢在该采油区块腐蚀环境中耐蚀性的相关研究。因此,需针对2205不锈钢在该油田采出液中的腐蚀行为进行评价。
本工作采用动电位扫描法和外加恒定电位下腐蚀电流-温度扫描等方法测试2205不锈钢在油田采出液中的点蚀行为,分析了温度、Cl-浓度以及极化电位对其点蚀行为的影响,确定了2205不锈钢的临界点蚀温度(CPT),初步评估了其在油田采出液中的腐蚀性和适用性,以期为管线选材提供技术支撑。
1 试验
1.1 试样及溶液
试验材料为市售2205不锈钢,尺寸为φ11.29 mm×30 mm。试样经酒精和丙酮清洗,置于55 ℃浓HNO3溶液中钝化90 min后,一端焊接导线,除1 cm2工作面外,其余表面用环氧树脂密封,用砂纸(200~1 200号)逐级打磨试样工作面后,清洗备用。试验溶液为油田采出液,成分见表1。
表1 油田采出液的成分Tab. 1 Composition of oil production fluid g/L
1.2 试验方法
电化学试验在普林斯顿P2273电化学测试仪上完成。所有电化学测试采用三电极体系,工作电极为2205不锈钢试样,参比电极为带盐桥的饱和甘汞电极(SCE),辅助电极为铂电极。
点蚀击穿电位采用动电位扫描方法进行测试,扫描范围为-0.15~+1.5 V(相对于开路电位),试验温度为30,60,80,90 ℃,扫描速率为0.016 7 mV/s。
利用恒电位极化的方法研究了温度对不锈钢点蚀击穿电位的影响,在不同外加恒电位和温度条件下对试样进行扫描,记录腐蚀电流随温度的变化曲线,电流超过100 μA·cm-2时的温度即为2205不锈钢的(临界)点蚀温度,测试温度为30~92 ℃。
利用恒电位极化的方法研究了不同Cl-浓度条件下2205不锈钢的临界点蚀温度,记录腐蚀电流随温度的变化曲线。恒定外加电位为750 mV(相对于开路电位),测试温度为30~92 ℃。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温度下2205不锈钢的点蚀击穿电位
由图1和表2可见:随着试验温度的升高,2205不锈钢的极化曲线向右下方移动,钝化区间变窄,阳极分支电流密度大幅增大,特别是0.1~1 V极化范围内阳极分支电流密度增大5~6个数量级,表明在阳极极化电位下,材料的腐蚀速率增大。
表2 动电位极化曲线拟合结果Tab. 2 Fitting results of dynamic potential polarization curves
图1 试样在不同温度下的动电位极化曲线Fig. 1 Dynamic potential polarization curves of sample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将动电位极化曲线中阳极电流密度达到100 μA·cm-2时的电位作为点蚀击穿电位(Eb100),当电位超过Eb100时电流将急剧增大,点蚀迅速萌生和发展。点蚀击穿电位Eb100与自腐蚀电位(Ecorr)的差值为点蚀形核阻力。一般来说,Eb100以及Eb100-Ecorr越大,抗点蚀能力越强。
由极化曲线可见,试样的点蚀击穿电位指标Eb100和Eb100-Ecorr随温度升高显著下降,即温度越高,试样越容易发生点蚀和均匀腐蚀。
2205不锈钢的主要成分为Cr、Ni和Mo,这些元素在不锈钢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钝化膜,这层钝化膜在溶液中存在不断溶解和生成的动态平衡。一般认为Cl-吸附在金属表面并取代钝化膜中的氧[4],会诱发钝化膜产生缺陷。温度升高,会加速不锈钢表面钝化膜的溶解与重新生成两个过程,由于钝化膜的溶解速度大于形成速度,所以温度升高会导致2205不锈钢表面钝化膜变薄,使点蚀击穿电位Eb100减小,钝化区间变窄。
2.2 不同极化电位下2205不锈钢的点蚀温度
在测试过程中,记录电流密度超过100 μA·cm-2时的温度,此温度为不锈钢的点蚀温度。从图2中可以看出,极化电位为0~300 mV时,温度升高到92 ℃,腐蚀电流仍较小。极化电位为300 mV时,电流密度超过100 μA·cm-2时的温度(点蚀温度)约为61 ℃。极化电位增加到500 mV时,点蚀温度约为58 ℃;极化电位增加到700 mV时,点蚀温度约为47 ℃;极化电位增加到900 mV时,点蚀温度约为45 ℃。
图2 不同极化电位条件下试样的电流-温度曲线Fig. 2 Current-temperature curves of samples at different polarization potentials
极化电位为0~300 mV时,随温度升高,2205不锈钢表面未出现点蚀,原因可能为外加的电流可以修复有缺陷的2205不锈钢表面钝化膜,使蚀点进入休眠状态。随着极化电位的增加,超过Eb100后,不锈钢表面生成了可溶性的高价铬离子,钝化膜产生与修复的平衡过程被破坏,引起钝化膜破坏,使金属发生快速的阳极溶解反应。
2.3 不同Cl-含量溶液中2205不锈钢的临界点蚀温度
改变采出水中的Cl-含量,使其质量分数分别为6%,12%,18%,24%,其余成分保持不变,配置模拟测试液, 根据溶液中Cl-含量不同分别记为1Cl,2Cl,3Cl,4Cl溶液。
由图3可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材料的腐蚀电流稳定在一个极小的范围,表明在该温度范围内试样表面钝化膜完整且能较好地保护材料。随着Cl-含量的增大,材料的临界点蚀温度下降,Cl-有利于加速不锈钢材料发生点蚀。突破临界点蚀温度后,腐蚀电流均急剧增加,升温至约65 ℃时,腐蚀电流不再增加,而是在高位振荡。并且随着Cl-含量的增加,腐蚀速率增速变大。
图3 750 mV外加电位下试样在不同溶液中的腐蚀电流-温度曲线Fig. 3 Corrosion current-temperature curves of samples in different solutions at 750 mV applied potential
根据图3中的测试结果,表3列出了2205不锈钢在不同溶液中的临界点蚀温度。
由表3可见:虽然随着溶液中Cl-含量的增加,2205不锈钢的临界点蚀温度下降,但是下降幅度不大,当Cl-的质量分数由6%增加到24%,临界点蚀温度从55.6 ℃下降至46.0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为当Cl-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后,Cl-与钝化膜内氧的交换达到平衡,此时Cl-含量的增加,对临界点蚀温度的影响较小。从腐蚀电流密度看,Cl-含量增加,会显著提高2205不锈钢的腐蚀速率。介质中的Cl-吸附在金属表面后,取代钝化膜中的氧,使不锈钢表面钝化膜局部缺氧,阻碍了不锈钢表面新钝化膜的形成,导致不锈钢表面钝化膜的动态平衡被破坏,钝化膜缺陷的生成促进了不锈钢点蚀的发生。在诱发阶段,Cl-含量的增加,会显著增大点蚀萌生的可能,温度升高,也会加速点蚀的产生;当Cl-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点蚀的产生影响较小,会显著增大不锈钢的腐蚀速率。
表3 不同溶液中试样的临界点蚀温度Tab. 5 Critical pitting temperatures of samples in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3 结论
(1) 采用动电位扫描的方法研究了2205不锈钢在不同温度时的钝化区间,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点蚀击穿电位降低,钝化区间变窄;阳极分支电流密度大幅增大,特别是0.1~1 V极化范围内电流密度增大5~6个数量级。
(2) 极化电位对临界点蚀温度影响较大。极化电位在300 mV以下时,2205不锈钢表面在测试温度范围内无点蚀现象;极化电位为700 mV时,2205不锈钢表面出现点蚀,临界点蚀温度约为47 ℃。
(3) 随着溶液中Cl-含量的增加,腐蚀电流显著增大,临界点蚀温度降低。但在所测范围内,Cl-含量对临界点蚀温度影响较小。
(4) 2205不锈钢在50 ℃以下的耐点蚀性能较好,温度升高,点蚀发生的可能性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