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伤心时心脏真的会痛
2021-12-13傅昭仪
■傅昭仪
人们在精神受到创伤时常会说:“我的心都碎了!”一般人认为,“心碎”只是一种心理上的悲痛感,但有时它也确实是一种生理症状。
“真的会痛,第一次失恋的时候,每当想起一个人来就感觉心突然绞了一下,有一阵子和抽了筋一样,连续一周每天都有两三次这种情况,第一次知道心痛的感觉。”晓雨回忆自己因失恋而心痛的感觉,“刚分手的时候,心疼得像被人砍了一刀,伤心流血,不吃不喝不睡,哭了三天三夜。”
一项专家调查发现,因失恋遭受了极端情感紧张的人中,2/3 的人出现了心碎综合征的症状,其中1/5 的人情况危急,需要送进急诊室抢救。
除了失恋,其他精神创伤也会伤害心脏。2016 年8 月21 日,高考生徐玉玉因诈骗电话被骗走上大学的费用9900 元,徐玉玉在报案后伤心欲绝,郁结于心导致心脏骤停,经医院全力抢救,终因“心碎”而离开这个世界。
好好的心脏,怎么这么脆弱?明明是情感创伤,心脏那种清晰的生理疼痛又是如何来的?
认识心碎综合征
人的心脏就像永动机一样不断地抽送血液,让血液能在全身循环。心脏的收缩跳动一般是有规律的,然而,它对血液中激素含量的变化极其敏感。当人遭受严重的情感创伤时,交感神经会分泌大量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皮质醇等激素,这些激素会导致心肌强烈收缩,出现心尖球形改变。因为改变后的形状很像章鱼壶,也被称为章鱼壶形心脏病。这种异常收缩会导致心脏的跳动能力减弱,造成类似于心梗的症状。
所以,人在情绪过于激动或过度伤感时,会出现心跳加快、胸闷、憋气、呼吸短促等应激反应,轻则早搏、血压升高,重则室速、室颤、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心脏痛感就像“心碎了”一样,因此称为心碎综合征。
在临床上,心碎综合征又称应激性心肌病、Tako-Tsubo 综合征(TTS),是一种由心理或生理应激所导致的、与冠脉阻塞无关的急性心衰综合征。
心碎综合征在全球范围均有报道,其首次被发现是在1983 年,日本广岛一位64 岁女性因为持续的剧烈胸痛被送入了医院,相关检查可见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但是她的冠脉造影结果却完全正常,而左心室在收缩期却呈现出底部圆隆而颈部狭窄的不寻常表现,且这种左室壁运动的异常表现在2 周后完全恢复正常。
心碎综合征患者中女性占大多数,且以绝经后的女性居多。55 岁以上女性患心碎综合征的风险比55 岁以下的女性高5 倍,发病率是男性的10 倍。根据2018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发表的共识文件显示,约90%的心碎综合征患者为67~70 岁年龄段内的绝经后女性患者。
常见触发原因
情感应激
一系列的情感创伤,包括悲伤、人际关系冲突、恐惧、愤怒、焦虑、身处困境等可引发症状。地震等自然灾害也与心碎综合征的发生有关。
2019 年7 月12 日,德莱格勒夫妇相继离世,中间只差了12 小时,而此前他们已经恩爱了71 年,后离世的老人就是因为爆发了心碎综合征而追随老伴去了。
然而,情感的触发因素并不总是消极的事件,有些积极的情感事件也会引发应激性心肌病,如惊喜的生日聚会、赢得比赛等。
曾经在韩星李宏基的粉丝见面会上,就有粉丝因为情绪过度激动而晕倒。此外,中彩票而引发应激性心肌病的事件也报道过多次。
躯体应激
躯体应激源可能与体力活动(如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或躯体疾病状态(如急性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胰腺炎、胆囊炎、气胸、外伤、脓毒症、甲亢、恶性肿瘤、妊娠、雷击、溺水、低温、酒精戒断、一氧化碳中毒等)有关。
“心碎”时需要对症治疗
与其他心脏疾病相比,“心碎综合征”最明显的特点是其心功能不全具有可逆性,因此总体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好,只要调节好情绪即可恢复,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疾病。但约有52%的患者可发生严重急性并发症,如心源性休克、心脏猝死、恶性心律失常等。
因此,对于“心碎综合征”患者可考虑分层治疗,对于高危人群应积极重视,避免死亡事件发生。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恢复心脏功能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其中包括:
①去除诱发因素(心理或躯体应激事件),治疗原发疾病。
②急性期主要针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需要升压药物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
③建议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类药物及β 受体阻滞剂。
④随访期间建议继续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出院后建议3~6 个月随访,包括心电图、心脏影像学检查等,避免体力劳动,保持心情平和。
如何避免发生心碎综合征
1.生活中避免受到强烈的刺激,及早发现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
2.如果发生不适,应及时就近去正规医院救治,最好去有心导管和影像学检查及治疗能力的医院。
3.治疗后恢复期注意,该病虽然是可逆的,但也可能会复发,复发率低于15%。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监测左室功能恢复情况。
生活中遇到不如意很正常,走过去就是一片晴空。处变不惊,遇事不要大喜大悲,保护好那颗易“碎”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