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荨麻》中体现的女性爱情观和婚恋观的分析

2021-12-12李琳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2期
关键词:婚恋观门罗爱情观

摘要:《荨麻》是艾莉丝·门罗2000年发表在《纽约客》上的短篇小说,通过倒叙和插叙的方法描写了女主人公和童年玩伴少年时懵懂的爱,中年重逢后女主人公重新燃起的激情,最后终于对爱情有了成熟的理解。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欧美一些国家女权运动的影响,加拿大国内的女权运动蓬勃兴起,女权主义运动下的女性所持有的爱情观和婚恋观更倾向于自由和平等。本文通过分析论述作品中所体现的爱情观及婚恋观从幼稚肤浅到成熟理智的发展,帮助广大女性审视自己的价值观,从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及婚恋观。

关键词:《荨麻》;艾莉丝·门罗;爱情观;婚恋观。

爱丽丝·门罗 (Alice Munro,1931- ) 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她在短篇小说领域成就显著。她的短篇小说通常以平淡的小事向我们揭示深刻复杂的世界,其叙事风格独特,引人入胜。“门罗在其职业生涯中创作的短篇小说为她赢得了尊重,并被认为是当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Blodgett,1988:67)。门罗对于倒叙和插叙的灵活运用彻底改变了短篇小说的固有结构。(Bosmans,2013:54)她的故事通常以简单的散文风格探索人类的复杂性。门罗作品中的许多故事都发生在安大略省的休伦县,对地域的强烈关注是她小说的特色之一,并且她经常以自己的经历作為小说的基础(周丽,2014:4)。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倒叙来回忆主人公的童年以及与朋友桑尼一起度过的时光。故事主体是她和迈克的重逢。作者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来追踪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以及爱情婚姻价值观的观念变化。

小说中女主人公喜欢和朋友们阅读讨论荣格(Jung)、西蒙娜·德·波伏娃 (Simone de Beauvoir)和亚瑟·科斯特勒 (Arthur Koestler)的作品。荣格是一位瑞士精神病学家和心理治疗师,他创立了分析心理学。分析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是个体化。荣格的心理分析强调自我实现和精神追求。《荨麻》的主人公在繁琐的家务活中抽空阅读荣格,可见她对精神生活的不懈追求。

西蒙娜·德·波伏娃是法国作家、知识分子、存在主义哲学家、政治活动家、女权主义者和社会理论家。她以 1949 年的论文《第二性》(The Second Sex)而闻名,该论文详细分析了女性受到的压迫,奠定了当代女权主义的基础。主人公显然受到女权主义的影响,所以她毅然离开了丈夫,为自己的发展谋取理想的生活。

亚瑟·科斯特勒是一位匈牙利裔英国作家和记者。1940 年,他出版了小说《中午的黑暗》,这是一部反极权主义的作品。女主人公和朋友们谈到了离他们生活如此遥远的政治和革命,这表明她们不满足于现在毫无色彩的生活,对外面的世界保持着好奇心。

女性被认为“在第二性上不如男性,成为男性的附属品,服从男性”。然而,通过主人公读过的书对婚姻生活的描述不难看出,她虽然是家庭主妇,但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家庭的小圈子里,她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爱情在她眼里,不是牺牲,也不是妥协,婚姻不应该是埋葬女人原本享受世界的权利的坟墓。1951年在完成学位之前,门罗与丈夫结婚,此后这对夫妇搬到了温哥华。“她后来表示,如果她能够负担得起继续大学学习的费用,她就不会决定早早结婚并组建家庭。”(Hoy,1989:73-74)

女主人公在离婚后偶然遇到了她的儿时玩伴,虽然她现在已经是一个中年妇女,但她仍然渴望爱情。“我对迈克的感情,却如潘多拉魔盒般被渐渐打开,情丝万缕,万缕情丝,却在心间涌动。只要一见到他,便会如电击般,悸动温柔立刻传遍周身每一寸肌肤之下”。与迈克的重逢点燃了她心中的火,她仿佛变成了一个等待白马王子的纯真少女。这也表明她痛恨的只是囚禁式婚姻带给她的痛苦,而不是爱情和性。

她仍然是一个浪漫的女人。那天晚上,她并没有考虑太多道德和责任。爱变成了一种原始的冲动,抓住每一个享受爱情的机会是她的权利。即使没有婚姻,性也是女性正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个阶段,主角的爱情价值观还没有成熟,她所关心的只有自由和快乐。

女主人公执意要求陪朋友迈克打高尔夫球,她对迈克存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然而突然的一场暴雨冲刷了她不道德的情欲和自私的念头。女主人公对迈克的感情,就像突如其来的暴雨,先是疯狂,后是平静。迈克向女主人公讲述了他人不知道的悲痛经历——他的小儿子的死。主角突然明白了比起迈克和妻子的爱,她对迈克的爱是那么的浅薄和无力。迈克和他的妻子一起经历了死亡,他们的爱情不是被婚姻束缚的,而是以两颗心为纽带的坚固城墙,无法被任何外力摧毁。主人公开始明白,爱不应该被利用,而应该放在正确的地方,就像一个需要被封存的地下宝藏。

荨麻虽然是一种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植物,但茎上长着细密能够刺穿皮肤刺。这本小说以荨麻为标题,说明生活就像那些不起眼的荨麻,如果你忽视它们,你就会被它们深深地伤害。婚姻和爱情如此接近,但同时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女主人公有过婚姻,有两个可爱的女儿,却以失败告终。她没有为了维持一个完整的家庭而牺牲自己的自由,而是选择离婚来解放自己和她的丈夫。这段不幸婚姻的结束让她过上了一种新的生活,一种没有虚伪、剥夺或羞耻的生活。然而,当遇到青梅竹马的朋友迈克时,她心中再次燃起了对爱情的渴望。她多么希望能重温他们的友谊,甚至踏入婚礼殿堂。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他们不仅不再是孩子,并且有自己的孩子。他们承担了太多的责任和压力。那些无忧无虑的岁月一去不复返。她很理智,知道爱是应该被控制的,她绝不能沉溺于不负责任的爱。迈克和他的妻子一起度过了或甜蜜或悲伤的时光,这些经历将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女主人公对此却一无所知。如果她强行介入对方的婚姻,她肯定会受到道德谴责。因此,她决定放弃那些不道德的感情。她的行为并非出于简单的理智判断,而是建立在对爱更成熟的理解之上:爱是两颗心的交流,爱是地下宝藏,爱是无用而自知。迈克向女主人公讲述自己误杀儿子的愚蠢行为,说明他把她当成了值得信赖的朋友,这对她来说就足够了。

女主人公经历了结婚、离婚、追求、解脱四个时期。为幸福而结婚的女主人公是坚强的,这是一种自我实现。然而与此同时,在这个坚强的表面背后,婚姻也意味着宽容,这是婚姻无法逃避的软弱一面。最终,主角选择了封印爱情,虽然这是软弱的表现,但却是感性和成熟的象征。

在故事的最后,主角发现那些为了躲避风暴而长着粉紫色大花的植物不是荨麻。刺伤他们的荨麻是更不起眼的植物,茎上长着细密的刺。任何不小心碰到它人都会被刺伤,然而它的花朵很吸引人。婚姻就像带刺的荨麻,有温暖和幸福,但在隐秘的地方,藏着不可言说的刺痛。

爱丽丝·门罗不仅推崇幸福与自由,而且非常重视道德禁锢。一方面,她鼓励人们重视内在需求,另一方面,她强调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当放纵自我接近道德底线时,自我调整就刻不容缓。爱情和婚姻必须在规则和法律的范围内运作,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达到真正的幸福和自由。

女主人公为了自由而离婚,然后出于对爱情的理智理解而放弃爱情。她对爱情的价值观是自由独立的,她对婚姻的价值观也变得成熟和理智。荨麻上长出的刺,就像是必须遵守的规则。他们在隐秘的角落,但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监控我们的行为,任何不小心的触碰都会给我们带来灼痛。就像带刺的玫瑰一样,爱情和婚姻也有潜在的陷阱,不道德就意味着伤害。婚姻中的爱情如同戴着铁链跳舞,但依然可以很优雅。《荨麻》这部作品中,艾莉丝·门罗从两方面解读了女性的爱情观及婚恋观。一是對自由与平等的追求,不屈服于家庭以及社会对女性的禁锢;二是爱情与婚姻以责任和道德为基础,需要理性成熟的对待,不可滥用,只可用心经营,细水流长。

参考文献:

[1]Blodgett,E.D.,Alice Munro,New York:Twayne Publishers,1988.

[2]Bosmans,Julie,“Alice Munro Wins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The New York Times,(2013):19-25.

[3]Hoy,Helen,“Rose and Janet:Alice Munro’s Metafiction”,Canadian Literature (1989):73-74.

[4]周丽,“艾利丝·门罗和加拿大文学”,《外国文学研究》,2014年第3期第4页。

作者简介:李琳,郑州财经学院助教,硕士,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猜你喜欢

婚恋观门罗爱情观
从《寡妇春怨》与《孤雁儿》对比中看中西爱情观
作家的闲谈
作家的闲谈
坐火车上班的男人
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Sonnet 116
大学生婚恋观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
张生与柳梦梅爱情观之比较
韩剧传递的婚恋观及其对女大学生影响的伦理思考
90后大学生婚恋观调查研究
门罗的健康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