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城镇道路交通规划的探讨
2021-12-12邓春星
邓春星
摘 要:道路交通规划是小城镇整体规划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其健康可持续发展,要求相关单位与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对具体的规划方法做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本文立足于小城镇道路交通的主要特点,对交通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城镇;道路;交通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191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小城镇道路不仅是主要的交通通道,也是开展其他多项活动的基础性条件,包括公共管道的布局、街道建筑、消防和卫生设施的规划和布局,街道绿化、社区划分等,与临街建筑的日照、通风以及造型情况等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镇的布局、发展方向、集聚与辐射作用。
1 小城镇道路交通的主要特点
1.1 交通运输工具种类繁多,慢速农用车占比大
目前,小城镇道路上允许通行的车辆有卡车、拖拉机、公交车、小轿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辆,还包括自行车、三轮车、平板车等非机动车辆,车辆种类大小不一、长度以及宽度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且在行驶速度的差别更大,因而相互间容易产生干扰,从而导致行车的安全性得不到有效保障。在部分发展状况与经济条件良好的地区,农用车约占机动车的50%,汽车占16%~18%;县域城镇农用车所占比例约为20%,部分地区可以达到30%。
1.2 行人、行车的流量和流向变化大
新经济形势下,乡镇企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小城镇中普遍存在的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情况得到了有效改善,本地居民、流动与暂住人口的数量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小城镇中行人与车辆的流量在不同季节与时间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在早、中、晚上下班时期,因为人员流动与车辆通行较为密集,因此容易出现高峰期。
1.3 乡镇交通主要以非机动车辆和步行方式为主
从交通结构上看,非机动车和步行是小城镇的主要出行方式,占总量的90%以上。因为小城镇的人口与用地规模差别大,用地规模低于一般水平,居民的出行距离与合理的自行车骑行范围相匹配。除了县镇、中心城镇和一些大城镇外,大部分的小城镇不涉及到镇区公共交通,只需要确保镇际公共交通的有序运转。
1.4 过境交通和出入镇交通增长快
在我国,大多数的小城镇都是依附于道路干线与江河发展与壮大起来的,因此交通相对便捷,随着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发展,在整个交通网络体系中,小城镇道路所担负的任务也在不断拓展,其中,确保商品流通与过境交通这两项主要任务的顺利开展具备重要的现实意义。近些年以来,中国加大了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力度,城乡交通网络现状也切实得到了改善,与此同时,小城镇过境交通与进出流通量的增长速率较快,并占据了较大份额。小城镇道路交通如图1所示。
2 小城镇道路交通规划优化的基本要求
2.1 满足交通运输的要求
城镇道路规划的重点是“因地制宜”,依据城镇交通需求并建立合理的宽度规划。规划城镇道路进程中,首要的难点和重点就是道路的交叉口。按照城镇道路的基本功能能够将交叉路口分为分支路口或专用特殊路口、干路和交叉路口,快速公路路口和快速公路系统交叉路口。要达到确保安全的道路交通的目的,应规划整个道路交叉口平面图。例如,将在主要干线道路的交叉路口设置相应的安全点,为各个方向的道路规划不同的交通方式,从而确保交通顺畅。在对道路交通系统进行整体性规划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基本原则主要是主次要责任清晰,明确的分工,并保留一定的流动性,以促进建立一个高效、合理的道路交通系统,以便在每个功能区之间建立一个交通连接桥梁,从根本保障其安全性、经济性与便捷性。
2.1.1 短捷的交通路线
对于小城镇的主要用地与功能区而言,设计短捷的交通路线是确保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以有效应对最大平均人流与货流的需求,尽量减少运输工作量,把经济损失减到最少。研究人员通常以曲度系数来定义路线短捷的程度,指代的是道路起始位置与终点位置间实际距离与空间直线距离的比值,因为交通运输费用与路程直接相关,因此该系数也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指标。一般而言,大多数路线的曲度系数需要控制在1.1~1.2的合理范围内,并且为了避免逆向绕行路线的情况,曲率稀疏度不能有超过1.4的情况,对于山区、丘陵等特殊区域而言,受复杂地形的影响,为了抵消地形高差带来的影响,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曲度系数进行适当的调整。
2.1.2 分片用地间联系道路应有恰当高度
在小城镇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需要在合适位置处设置专门的联系道路,并借助合理有效的设计与规划手段,打造精简、整齐、醒目的道路系统,为过往行人与车辆提供有效指引,并为交叉口的交通指挥工作提供便利条件。道路网密度是对道路系统的技术与经济性进行衡量的重要参考数据,指的是道路总长度与用地面积的比值。相关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道路网密度越大越有利于交通联系,但是也不能超出合理值,否则会导致交叉口数量大幅增加,因此,它影响了行驶速度和交通能力,同时也无法有效地保障小城镇的土地经济。除此以外,在干道间距过小的情况下,也会面临严重的住宅噪声干扰与废气污染问题。
2.2 根据地形、地质、水文条件规划路网方向
对于小城镇道路交通规划而言,不仅要满足道路驾驶技能的基本要求,还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地形、地质、水文条件,以及街道建筑、邻居和现有大型公共建筑的通行要求。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保障道路交通的平直性是基本要求,尽量减少土方施工,为开车,布置建筑群,排水创造良好条件,路基稳定。
2.3 满足小城镇景观的要求
小城镇道路不仅是交通运输通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景观的形成与发展。街道造型体现在建筑的线形、进退、错落布设、平整性,绿化与公用设施设计等多个方面,因此,通过协调街道平面和空间组合,从而连接起自然风景、历史遗址、现代建筑,打造独具特色的景观,不断丰富城镇的内在涵养,打造现代化文明城镇。小城镇道路规划如图2所示。
2.4 满足地面排水要求
通常,街道中线的纵向坡度通常取决于两侧建筑物的纵向坡度方向。街道的标高不得超过两侧社区的地面标高,便于地下水的收集和排出。实践表明,主道路应延伸汇合沟的纵向坡度,以便于顺利完成排水管的布设工作,确保小城镇整体排水的通畅性。
2.5 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随着城镇的进步与发展,地下管道的数量急剧增加,因为管线的实际用途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其对应的技术要求也并不相同。例如,电信管道需要布设在建筑物的临近区域,雖然占地面积较小,但是需要设置专门的检修人口;排水管一般为重力流管的形式,需要埋设在较深的位置处,在开挖沟槽的过程中,需要占用较大体积;在煤气管道的埋设过程中,需要增设防爆防护措施,且需要远离建筑物安全规定的范围。当需要完成多个管线的平行敷设工作时,需要预留出合适的水平间距,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对相邻管线的安全敷设与使用造成影响。综上,在小城镇交通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提前对各个管线的敷设进行全面规划,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道路交通规划的深入贯彻与落实,小城镇的道路交通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道路交通不仅影响着整体的交通水平,更是城镇基础建设的重要基础。在实际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受小城镇区域特点以及交通发展现状的影响,小城镇的整体规划布局与发展方向与大型城镇有着明显的差异,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小城镇的经济发展状况,在此情况下,为了有效应对新经济形势所提出的各项要求,要求相关单位立足于城镇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对道路交通规划的深入探讨,这也成为了小城镇道路交通建设的重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4.
[2]张聪林,朱霞.小城镇交通规划问题与对策探讨[J].小城镇建设,2005(1):84-85.
[3]陆化普,周钱,徐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理论与应用研究[J].中南公路工程,2006(3):67-7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