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之滨舌尖上的记忆

2021-12-12柳邦坤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1期
关键词:大马哈鱼开江学名

柳邦坤

开江鱼

每年四五月份,在北疆黑龙江沿岸城市的饭店、餐馆和小吃部的门前,往往打出招牌,或曰“开江鱼上市”,或曰“本店有开江鱼”,以此招揽生意。

到北疆吃江鱼,几乎是每位游客的愿望。尤其是开江时节,吃到又鲜又美的开江鱼,更会给游客留下难忘的印象。濒临黑龙江的呼玛县、爱辉区、孙吴县和逊克县等地,都能吃到江鱼。而在嫩江县,可吃到嫩江出产的各种江鱼。

黑龙江里盛产多种鱼类,尤以大马哈鱼和鳇鱼名贵。大巴哈鱼是鲑科鱼,这种鱼生在江河,长在大海,是回归性鱼类。每年秋季,大马哈鱼像候鸟一样从鄂霍次克海游进黑龙江,日夜兼程,逆水而上。这时,正是大马哈鱼汛期。呼玛县境内的呼玛河、逊克县境内的逊别拉河是大马哈鱼主要的产卵场所之一。大马哈鱼一般在沙砾河床产卵,产卵后又逆流而上,直至衰竭而死。第二年开江后,孵化出来的大马哈鱼顺江进入大海,在海中生活四五年后,再回游江河繁衍下一代。

1920年出版的《瑷珲县志》载:“达布哈鱼(即大马哈)齿利鳞腻,灰黑色,脖下有紫纹,腹多子,大如黄豆粒,肉肥美,行必逆流,每岁由海入江,由江入河,秋末上江库玛尔河一带极多。昔年鄂伦春人以叉挑上岸如积薪,食卖不尽则饲马,近闻东海彼族截挡,所以年来渐少,重者十二余斤。”鱼多得人吃不完,就用来喂马,这就是大马哈鱼名称的由来吧。据说,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黑河地区的大马哈鱼产量还很多,上市量很大,也很便宜。由于两岸人口不断增多,使资源减少。如今,没有听说谁在黑龙江里捕到大马哈鱼,大马哈鱼在黑龙江里已难以见到,市场有售冷冻的,说是从抚远等地贩运过来。大马哈鱼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是餐中美味,熏是不错的吃法。大马哈鱼子,黄豆般大小,金黄透明,宛如珠子,更是高级宴席上的佳品。

素有“淡水鱼王”“水中大熊猫”美称的鳇鱼,也是黑龙江流域特有的名贵鱼类。体形奇、肉味鲜、骨脆香,昔为贡品。鳇鱼学名达氏鳇,体大、寿命长、食量大、力量强。它在江中发现其他鱼类时,摆动尾鳍,急速追赶,追上后,张开大口,将几斤重的鱼一口吞进。1920年出版的《瑷珲县志》称鳇鱼是“头粗与身等,其长半于身,长鼻上昂如袋伸,长出鼻外,缩则近于颌下,鳞黄色,身多横断痕如人背脊间骨,肉白多脂,骨柔而脆,为饮食上品。巨者长二三丈,重千数百斤,渔人叉其背以绳尔系之,棹船疾行,待其惫乃出之”。过去,呼玛县、爱辉区、逊克县江段都曾捕获过大鳇鱼。一般在春季桃花开、秋季枫叶红时捕捞。不过,列入保护鱼类后,已禁止捕捞。2020年夏初,爱辉区幸福乡长发村渔民捕鱼时,捕到一条300斤重的大鳇鱼,渔民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有关部门,使鳇鱼得到妥善处置,最后放归黑龙江,必须为渔民这种保护珍稀鱼类的自觉意识点赞。鳇鱼的营养价值胜过牛肉和猪肉,可烹制多种佳肴,也可用来包饺子、包子。鳇鱼的皮很厚,皮下脂肪也非常丰富。鳇鱼子是餐中上品,墨绿色,营养丰富,十分名贵,用其制成的鱼子酱更是享誉中外的美食。“鳇鱼宴”曾为黑龙江名宴之一,由六凉菜、八大菜、四细点、两地方名酒组成。

与鳇鱼齐名的鲟鱼也是黑龙江特有珍稀鱼类,黑龙江鲟鱼又称史氏鲟,黑河当地人称其为“七粒浮子”,它和鳇鱼均是上古时期留存下来的珍稀鱼类物种,有“活化石”之称,都曾是贡品。它们的生物学特性是个体大、寿命长、性成熟晚。鲟鱼营养价值高,鱼子为国宴中的珍品,国内加工一公斤价格高达1900元,国际市场上一公斤达四五百美元。

鳇鱼与鲟鱼,有人习惯把它们混在一起,称其为鲟鳇鱼。我觉得最好还是分开说,为此,我也曾与知名作家驰书谈我的想法。作家驰书在他的一篇作品里把它们混到一起,他认为是一种鱼,还说有人就是喜欢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明明是一种鱼非要搞出不同的名字。我是不同意他的这番表述的,这是两种鱼,不能混淆在一起。

不管怎么说,鲟鱼和鳇鱼濒临灭绝,早在1998年联合国《华盛顿公约》就把鲟鱼和鳇鱼认定为濒危物种,中国也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此应坚决杜绝捕捞野生鳇鱼、鲟鱼,保护好“活化石”。现在,已有人工养殖的鲟鱼和鳇鱼。因此,黑河早市上也常有人工养殖鳇鱼和七粒浮子出售,如同卖牛肉一般,砍块论斤卖,这样就可以堂而皇之地端上餐桌了,美食家尽可以大快朵颐。人工养殖给喜食鳇鱼、鲟鱼的人,提供了品尝机会。

黑龙江里还生长着有名的“三花五罗”。鳌花学名鳜鱼,南方人也称桂鱼,位居“三花”之首,其肉质细嫩洁白,古诗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可以为证。鳊花学名长春鳊,肉嫩味美,脂肪含量极高。季花学名花鲴,俗称“季花勾”。“三花”因形体、花纹美丽,可称为淡水中的“美人鱼”。哲罗在淡水鱼中是较凶猛的鱼类,食小型鱼类和陆栖鼠类。哲罗鱼又被称为“神鱼”。新疆玛纳斯湖中的“鱼怪”近年被考证出即为哲罗鱼。哲罗鱼喜在低温的深水处栖息,大者可达几十上百斤。肉可包饺子、汆丸子、烧鱼片。法罗学名“三角鲂”,资源量少,不得常见。铜罗鱼,学名黄姑鱼,小型鱼类,在黑龙江上中游见不到。雅(称这种鱼时,这个字黑河人发音yā)罗鱼较为常见,属小型鱼类,繁殖能力强。胡罗也是小型鱼类,胡罗鱼雌雄分明,因为颜色各异,也较为罕见。近些年的夏天,在黑河早市,有铜罗鱼卖,鱼的个头儿确实不大,此鱼非本地所产,听摊主说是从同江或是抚远运过来的,不易保存。秋日的一天逛早市时,一位朋友买了,晚间请一个餐馆加工,鱼肉有点类似蒜瓣儿肉,口感不错。在黑河,雅罗鱼是最容易吃得到的江鱼,吃法有酱焖、红烧、干炸等。

在黑河、遜克,重(发音chóng)重鱼也很珍贵,也叫“重唇”,学名“唇?”,在黑河被称作“重重”(也有人写成“虫虫”),因下唇发达,有重叠的皱褶,因而得名“重唇”。在黑河鱼宴上,“重重”鱼比较上档次,肉嫩、味鲜。黑河还可捕到、吃到学名为翘嘴红鲌的岛子鱼,岛子鱼在兴凯湖被称为大白鱼,是名贵鱼类,在黑河的饭店,上一份岛子鱼,是对客人的高规格招待。此外,还有学名乌苏里鮠的牛尾(黑河人发音yǐ)巴(这个字在此鱼名里,黑河人发音bà)鱼。学名黄颡鱼的嘎牙子鱼(江浙沪皖等地叫昂刺鱼,川渝云贵等地叫黄辣丁)与牛尾巴鱼颜色相近,但嘎牙子鱼身体要小一些,是纯野生的,非人工养殖。这些鱼都因味道美、营养价值高而为美食家们称道。牛尾巴鱼非常肥,炖好之后,锅中会出一层油,奇香无比。嘎牙子鱼出水能发出类似“嘎呀、嘎呀”的叫声,因而得名。背部和两侧的鳍锋利如剑,能将打鱼人的手脚刺伤,会自我保护,被称为“龙江奇鱼”。这些鱼在江中越来越少,因此,越发显得名贵。

还有黑河人称之为红尾(黑河人发音yǐ)巴梢子的蒙古红鲌鱼、称之为雅巴沙(黑河人发音shà)的乌苏里白鲑鱼,以及马口(学名黑龙江马口鱼)、细鳞(学名细鳞鲑)、狗鱼等鱼,除狗鱼外,这些鱼都以肉质鲜美闻名。黑龙江里也有野生鲤鱼、鲫鱼、鲶鱼等鱼。开江的鲤、鲫、鲶鱼都异常肥美、鲜香,特别是純江鲤子(黑河人这样说,是把它与在江里养殖的鲤鱼区别开来),价格不菲。近年有把养鱼池人工养殖的鲤鱼放入江里的网箱里养,也当江鱼卖,这种鱼肯定比养鱼池养得好吃,但与野生江鲤鱼还是不能相提并论。小的鲤鱼称为鲤拐子。开江的大草根鱼适合做生鱼片,另外鳡条、怀头都是巨鱼。黑河人吃江鱼是有讲究的,哪种鱼的哪个部位最好吃是有学问的,有“鲤鱼头,鲶鱼尾,鳊花肚子,重重嘴”的说法。曾任过大酒店经理多年的同学给最好吃的江鱼排了顺序:鳌花、牛尾巴、纯江鲤子、红尾巴梢子、雅巴沙、重重、马口、鳇鱼、七粒浮子、沙葫芦子。其实,鳇鱼和七粒浮子肉质肥厚,其味道不如另外几种江鱼鲜美。

开江鱼排在东北“四大系列”里的“四大鲜”之首,可见江鱼、河鱼有多鲜。

在黑河,最常见,也最容易吃到的是小江鱼沙葫芦(黑河人发音lù)子。开江以后,在大小餐厅、饭店,都能吃到沙葫芦子鱼,有干炸、红烧、酱焖等多种吃法,深受食客欢迎。在早市、在街头,随处能买到沙葫芦子。那些喜欢早晚或节假日到黑龙江边垂钓、下囤,及到江里下挂子(网的一种)的人,最容易收获的就是沙葫芦子。俗称沙葫芦子的鱼,有好几种,其中有犬首鮈、细体鮈、东北颌须鮈等。沙葫芦子鱼是浩浩黑龙江奉献给人们的质优价廉的经济鱼类。

如果有幸到网滩上,与打鱼人一道吃上一顿原汁原味的江水炖江鱼,那香、那鲜,带给你的定是妙不可言的美好享受。

不过,黑龙江、嫩江以及它们的支流里的鱼,资源越来越少,已到濒危境地,保护鲟鱼、鳇鱼、岛子鱼、重重、雅巴沙、红尾巴梢子、哲罗、细鳞等珍稀鱼类刻不容缓。请大家都来关心和保护这些珍稀鱼类,不能捕获禁捕的保护鱼类,对其他鱼类,禁渔期一定要手下留情。否则,我们将难以在黑龙江中见到这些名鱼的身影,就更别说品尝名鱼了。

瑷珲焖子

如果说乡愁与美食相关的话,在黑龙江沿岸瑷珲一带的人家做的焖子,是不可或缺的味蕾上的美好回忆,因为它不像酸菜炖粉条儿、溜肉段儿等遍布东北大地,到哪里都可以吃到,它主要在世居黑龙江畔的“此地人”中代代相传。“瑷珲焖子”软糯可口,吃后齿颊留香。如果说离开北疆久了,什么吃食让我回想?“瑷珲焖子”无疑是会让我心心念念的家乡至味。

了解了一下,好多省都有焖子,如辽宁焖子、河南焖子、河北焖子,却鲜见介绍黑河的瑷珲焖子。瑷珲焖子是完全不一样的美食。比如,我吃过河北保定的驴肉焖子,制作时里面要用粉条儿,是吃驴肉火烧时,与驴肉一起夹在火烧里,颜色为深褐色,样子有点像黑河人用猪皮熬成的冻儿,口感却与瑷珲焖子迥然不同。

黑河乃至黑龙江各地都有鸡蛋焖子,鸡蛋焖子与瑷珲焖子也是完全不搭的两种食物,鸡蛋焖子是用鸡蛋、大酱、剁碎的尖椒等搅拌上锅蒸制而成,是吃烀土豆、南瓜、茄子的伴侣,这个菜现在也有了一个好听又好记的简称,叫“三烀一炸”(实际上“炸”改为“蒸”更准确一些,因鸡蛋焖子是蒸熟而非炸制),是黑龙江各地的特色农家菜。

瑷珲焖子的做法与口味当然不同于鸡蛋焖子,制作略复杂,口味很独特,是沿江瑷珲一带冬季特别是过年时许多人家的主打美食。制作要用大米饭,把米饭煮成七八成熟时捞出,加入猪肉馅儿,再加盐、葱、姜、蒜等调料,后加马铃薯粉使其凝结。听黑河一位历史研究爱好者吴先生说,还要加木薯粉,马铃薯粉和木薯粉各半,肉要用里脊肉。用鸡蛋摊出鸡蛋皮,然后用鸡蛋皮把瓤儿包起来,卷成长条状,即可冻到外面的仓房里或放在冰箱冷冻,吃时再上锅蒸熟(先蒸熟之后再冻,食用时再熥热,容易散),待凉了切片(热时切容易散花儿)。食用时蘸蒜泥或酱油、醋,是一种介于菜和饭之间的一种美食。焖子颜色好看,外皮是金黄色,瓤儿如白玉一般,非常好吃,香而不腻。过去瑷珲一带有“八碟八碗”的满族美食,其中焖子是装入碟子里的一道下酒凉菜。如今,黑河的一些饭馆里也有这道配菜,除了蘸蒜泥吃,也可以涮火锅吃。

曾做过酒店经理的一位于同学说,用鸡骨架熬汤,然后用鸡汤捞八分熟米饭。米饭的干稀度要掌握好,过干、过稀都容易影响品相,也影响口感,然后与肉馅儿、淀粉等一起,搅拌均匀。他们称这是个技术活儿,会做的人越来越少了。

瑷珲焖子的主要流传地大体在黑河市区、爱辉区幸福乡、四嘉子满族乡、瑷珲镇、坤河满族达斡尔族乡、西岗子镇,还有现为农垦管辖的大五家子、下马厂等地,这些地方都有会做焖子的人。焖子因此应冠以流传地,叫“瑷珲焖子”颇为恰切。清代以来,黑龙江沿江一带,是满族八旗子弟的驻防地,包括水师营、火器营等,在今天的瑷珲镇附近建有黑龙江城,是黑龙江将军衙门驻地,当时为黑龙江流域最大人口集聚地,从宁古塔、吉林等地调来大批满族人,从嫩江流域调入达斡尔族人,汉族人也多是从朝廷派来的官员、士兵以及屯垦戍边者,也有迁入的站丁、流人等,即便后来黑龙江将军衙门裁撤,但依旧有瑷珲副都统的机构设置,仍然驻防大量清兵。这些少数民族和清代从关内迁入的居民以及八旗士兵等,在黑河、瑷珲被称为“此地人”。焖子应是这些由内地来边塞的汉族人带来的美食,从此成为“此地人”的过年必备佳肴。嫩江县地方文史专家张先生说,嫩江县的站人也会做焖子,但他们不叫焖子,叫“让肠”。名字的意思不解,但说是“肠”也颇形象,与香肠有几分相像,因为要用肠衣(鸡蛋皮,也有用干豆腐的)包裹馅儿。近日读作家陆灏的书,他谈到读《钱钟书手稿集》时,称钱先生抄录了几段菜名,其中就有醸(今简化为酿)肠,钱先生批注道:“即今日之香肠。”看到这里,我恍然大悟,嫩江县的站上人称之的让肠,应该就是酿肠,因为黑河域内土语的“酿”发音为“让”的读音,如酿造发音为“让造”,酝酿发音为“酝让”。这就说明焖子并非北疆少数民族发明,应该是由从内地迁入的移民、南方调防来的水师营兵丁及家眷传入瑷珲的。萨布素后来又带人到墨尔根“建城永戍”,黑龙江将军衙门随后移驻墨尔根,大批满族旗人及百姓随后从黑龙江城移驻,这样自然会把焖子带到今天的嫩江县。张先生以研究驿站文化著称,他说今天嫩江县一家主推驿站特色菜品的饭店就有这道佳肴。嫩江的站人除了叫酿肠外,也有叫卷煎的,也颇形象,确实做法和卷煎饼相似。这说明也有可能是站人往返邮递、传书送文,把焖子美食从黑龙江城带到墨尔根。因墨尔根到黑龙江城曾经是著名的古驿道,墨尔根曾是驿站中心,是北路站官驻地,只不过在传入过程中改了名字,或者是叫酿肠有可能与传入前的名字更接近,叫焖子反而是本土化叫法。

在微信上看到过年前一位孟姓同学发的焖子的照片,我问她:“是自己家做的焖子?你会做焖子?”她说:“俺是‘此地人啊!”并说也是和长辈人学的,她自认为做得很成功。由此可以知晓,久居黑河市区和瑷珲的满族人、汉族人等“此地人”是瑷珲焖子的主要传承者,他们会做焖子,也喜欢吃焖子,尤其是过年必备。近年,她开始学会了做焖子,以前都是长辈做。她说,焖子还有一个名字:芡活儿。我想,大概和做时使用淀粉有关吧,黑河人把菜肴淋淀粉叫勾芡。我的一位前同事曾老师,小时候在瑷珲生活,受“此地人”影响,他也会做焖子,前些年几乎每年过年都做,亲属过年前也给寄过焖子。还有一年冬天,从一位前同事的妹妹处网购了焖子,她做的焖子还有牛肉馅儿的。今冬在沪,一位原单位吕姓同事在上海做了焖子,送给我们几条品尝,味道正宗,没想到在上海竟然吃到了家乡至味,真是对乡愁的莫大慰藉,她是在黑河跟“此地人”学会的做焖子。

一位老家是湖北荆州钟祥市的朋友回乡省亲,带回地方特色食品,叫盘龙菜,让我们品尝。钟祥市的盘龙菜是真空包装的,说明书上写了一段传说故事,说是当年明朝的某个皇帝品尝后,龙颜大悦,大加盛赞并赐了名字为蟠龙菜(也称盘龙菜),盘龙菜因此成为御膳。厂家还真会营销,故事讲得很精彩。食材的颜色、形状,包括品尝后的口感,与焖子如出一辙,我很惊讶,“这不是瑷珲焖子吗?”这也印证了流传于瑷珲、黑河市一带的焖子,应该是从内地传入。如果把瑷珲的焖子也用真空包装(可较长时间保存),也在上面印一个故事,岂不是可以让这一道香喷喷的美食飘向四面八方,成为游客可以带走的黑河特色食品、旅游纪念品。然后设计、注册,进行精美包装,装入礼盒,把传说故事印在上面,是非常有意义的、极具地方特色的美食,还可以成为游客可以带走的“伴手礼”。瑷珲焖子作为传统技艺里的制作技艺,有心的传承人可以申报爱辉区级、黑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搞好传承,建立加工厂,进行流水线、标准化生产,推动瑷珲焖子这一地方特色美食产业化发展。

那样黑河的瑷珲焖子也应该有个高大上的名字,叫盘龙菜似乎有拾人牙慧之感,根据色泽和传说,叫黄龙菜如何?

瑷珲焖子,是舌尖上的清香记忆,是独具魅力的北疆至味。

猜你喜欢

大马哈鱼开江学名
什么是植物的拉丁学名
草莓主要害虫名录
润楠[Machilus nanmu(Oliver)Hemsley]学名订正过程及四川所产形态特征
有一种“爱”叫大马哈鱼
开江踏歌
南有钱塘观潮 北有呼玛开江 民族争艳 玉石增辉
执着伟大的大马哈鱼
执著的大马哈鱼
边城呼玛2017年开江主题文化活动
图书中药用植物拉丁学名的规范和常见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