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分制模式下学分认定与转换策略研究
2021-12-12张伟何理文张芳李玲俐廖芳芳
张伟 何理文 张芳 李玲俐 廖芳芳
[摘 要]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在此背景下,对学分认定与转换进行研究与实践,设置学分认定项目及认定标准、开发学分认定和转换流程,提出实施学分认定与转换需要处理的三个关键问题。
[关 键 词] 学分制;学分认定;转换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3-0124-02
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意见》,明确要建立多种成果认定机制,提出学分认定与转换是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学校作为相对独立的教学主体,也应有自己的学分认定与转换机制,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一、学分认定项目设置
学分认定与转换是学分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有其特殊的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较多参与技能竞赛、专利发明、社会服务以及技能等级鉴定等,高职院校学分认定项目更具有实践性,进而激励学生多参加技能培训、社会实践、科研发明等,所以,高职院校可设定如下几类学分认定项目。
(一)MOOC学习证书项目
为了弥补学校课程资源的不足,学生可在国内外主流MOOC学习平台上学习课程并获得学分证书,可凭课程学分证书申请学分认定。
(二)技能证书项目
学生获得技能等级证书、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非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可根据证书级别和鉴定内容相关程度申请学分认定。
(三)培训证书项目
学生参加有关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岗位培训等获取的培训证书,可根据培训证书的级别和内容相关程度申请学分认定。
(四)专利发明项目
在高职院校,学生利用优越的实践条件进行发明创作,并申请专利,专利发明是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体现,学生可凭专利证书或发明认证申请学分认定。
(五)竞赛奖励项目
国家以及省级教育机构会定期举办高职院校各类专业技能竞赛、数学建模比赛以及其他相关竞赛,甚至还有世锦赛等,学生的技能竞赛成绩很大程度上反映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所以学生可凭技能竞赛证书或奖杯申请学分认定。
(六)社会实践等其他项目
学生在校期间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项目,考虑到项目对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项目,如参军入伍、创业表彰、先进事迹等。
二、学分认定衡量尺度界定
在非学历教育中,无论是学分认证、积累还是转换,其实际操作对象是“有效的学习时间”,建立非学历教育成果认证体系可以“有效学习时间”为衡量尺度[1],而“有效学习时间”和“学时”的共通之处就是时间。所以,编制学分认定与转换标准首先从学分的量的层面评估衡量转换前后的时间等值问题。基于时间等值的衡量尺度便于计算、易于操作,用于考核学习者的投入程度,但针对职业院校学生,需要在此基础上从知识、技能和素质等多维度进行考量,不仅注重学生投入,还要关注产出,注重结果和能力[2],关注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实现了什么。所以,有必要从知识、技能和素质等多个维度对学生申请认定项目进行考核,关注认定项目产出结果的认定。
三、学分认定标准设置
(一)MOOC学习证书认定标准
学生所学MOOC课程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课时、教学内容等方面有差距,在设定学分认定标准时不能要求完全达到学校课程标准,可以设定认定比例,如相近度达到80%即可凭MOOC学分证书申请学分认定。
(二)技能证书的认定标准
随着国家推行“1+X”证书制度,学生的“1+X”等级证书将会成为学生认定学分的主要阵地,由于证书的学分认定涉及专业技能,且各认定证书之间差异性较大,从本质上不适合做统一的学分认定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可设定一个相对的参考标准,如高级证书可认定6学分,中级证书可认定4学分。
(三)培训证书认定标准
关于培训证书的学分认定标准,时间等值是主要的衡量方法,可以参考成人继续教育培训的培训时间及学分对应关系,如培训一天计6课时,每18课时计1学分。也可根据培训内容设置更有激励性的认定标准。
(四)专利发明项目的认定标准
该类项目的学分认定主要看项目产出,由评审专家对专利项目和发明作品的功能、技术含量、社会价值等进行评定后给出等级认定,由于专利类型也存在差异,所以在设定每类专利的学分范围时要有区别,如发明型专利的第一申请人可申请认定18学分,外观设计型专利的第一申请人可申请认定5学分。
(五)竞赛奖励项目的认定标准
竞赛奖励项目是高职院校学分认定和转换的主要项目之一,包括校级竞赛、省級竞赛以及国家级竞赛等,在设定认定标准时,可参照竞赛的级别进行设定,如专业技能大赛获得国家一等奖可申请18学分,获得省级一等奖可申请8学分等。
四、学分认定与转换实施过程
(一)学分认定与转换实施流程
学分认定需要明确认定与转换流程,便于学生申请和导师审核,我校确定的基于教务管理系统的线上学分认定与转换工作流程,共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1.佐证材料准备
学生准备项目佐证材料,如技能鉴定证书、论文、竞赛奖励证书、研究报告(含鉴定证明)等,把佐证材料转换成图片,便于提交到教务管理系统。
2.学生在线申报
学生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在线提交学分认定申请,选择学分来源项目、提交佐证材料图片、选择拟转换课程,然后提交给学业导师审核。
3.学业导师和二级学院审核
学业导师依据学分认定与转换标准对所指导学生的学分认定申请在线审核,包括认定项目、课程、学分、佐证材料等信息,然后由二级学院学分认定与转换审核小组审核。
4.教务处公示与审批
教务处统筹所有的学分认定项目,对各二级学院的审核结果进行抽验,公示抽验结果,完成审批。这时,所申请项目即可转换成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学分,存入学生个人“学分银行”中,便于实施毕业资格审查,汇兑学历证书。
(二)实施学分认定与转换实践结果
2020年,我校针对不同生源类型分批实施学分认定和转换,累计申请人数近1500人,最终审核通过507名学生。通过实践发现,高年级学生申请项目较多,主要原因有两个:(1)高年级学生获取成果较多;(2)学生倾向于把学分认定与毕业对接。另外,需要进一步鼓励技能证书项目、技能竞赛项目以及专利发明项目的认定,更加凸显职业教育特色。
五、学分认定与转换中的关键问题
学分认定与转换是一项严谨的教学管理工作,在学分认定与转换工作中需要处理好三个关键问题。
(一)制定严谨的学分认定与转换实施办法
管理制度是实施学分认定与转换的保障,不仅要向学生、学业导师明确学分认定与转换实施细则,最关键的是要给出可能存在问题的处理意见,如将伪造佐证材料的学生纳入失信名单,并给予纪律处分等。另外,学分认定与转换审批后,项目及学分会以课程形式计入成绩库,管理制度中要明确课程的成绩评定方法,如赋予固定分数80分。
(二)实施学分认定与转换信息化管理
学分认定与转换具有涉及面广、流程多、佐证材料多等特点,为实现精细化管理,必须依赖教务管理系统实施信息化管理,做到实施流程清晰,并对项目名称、类型、学分、佐证材料形式、审核权限等进行规范设置,例如由于实体佐证材料形式多样,包括证书、奖杯、报告等,但提交时只限图片形式,有助于材料审核和教务管理系统稳定。
(三)搭建数量充足的课程库
课程库必须涵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的所有课程,便于学生在申请学分认定与转换时能够选择到相关课程,例如,学生用技能大赛获奖证书申请学分认定,在教务管理系统课程库中必须能找到该专业中的课程A,课程A可能是公共课、专业必修课和专業选修课等,所以课程库要包含大量课程。
学分认定与转换是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在设计与实施中可更多体现本校特色,如引入企业实践创新项目,鼓励学生深入企业;细分不同种类技能证书的认定学分,体现不同证书的价值。当然,学分认定与转换的实施不仅需要周密的统筹设计,还需要有必要的保障条件,包括管理制度、技术平台以及应急机制等。
参考文献:
[1]余燕芳,葛正鹏.基于国际比较的学分银行学分内涵及学习成果转换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7(3):66-73.
[2]康蓓,张文辉,王晓军.终身教育背景下的学分认定标准与转换方法[J].现代教育技术,2017(1):88-93.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