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培养体系与高职建工类专业课程改革对策
2021-12-12蒋璐蔚
蒋璐蔚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筑行业由此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对专业型、技术型、复合型建工类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这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不断进行课程改革创新。主要针对基于“1+X”培养体系下,高职建工类专业课程改革做出仔细的分析。首先阐述高职建工类专业课程“1+X”培养体系下的课程改革现状,再针对“1+X”培养体系下高职建工类专业课程改革的对策提出几点建议。
[关 键 词] “1+X”培养体系;高职教育;建工类专业;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3-0052-02
高职院校一向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而目前国内外高职教育办学形式的成功范例当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国、英国以及美国、澳大利亚,此外,加拿大与日本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如德国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日本的产学合作。其主要的目标放在了直接训练上岗就业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方面。国家对专业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规格往往使用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级来进行标准的划分。
一、“1+X”培养体系下高职建工类专业课程改革现状
(一)“1+X”培养体系下高职建工类专业课程现状
我国传统职业教学基本上所实行的是学年制课程,主要由学校管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由各系制定设计进行上报后学校汇总备案,而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通常是各占一半,实训课程属于独立开设,是与理论教学平行或相间实施的。近年来,在“1+X”证书制度的推行下,建筑信息模型成为首批试点,这也充分显现了BIM技术应用在建筑类别行业当中的价值、作用。
(二)“1+X”证书制度内涵
“1+X”证书制度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所规定的基本教育制度之一,其针对职业教育领域“双证书制度”进行了升级,指学历证书加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比原有职业教育领域当中双证书的学历证书加职业资格证书来讲,主要做出了两项重大变革:一是增加证书的数量;二是将职业资格证书改变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原有的职业资格证书则由各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予以负责,将其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定性为准入类证书,并用以证明学生从事某一职业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而新引入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则是由国家教育部委托社会评价组织予以编制,主要用于证明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当中所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其主要包括初级证书、中级证书和高级证书。
“1+X”制度当中的“1”主要是指学历证书,“X”则主要是指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具有明显的基础性和主体性,是为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专业技术技能教育、考核通过后所获取的证明,而“X”则具有引导性、针对性和先进性,其能够解决职业技能职业素质或新技术新技能的强化补充或拓展问题[1]。
二、“1+X”培养体系下高职建工类专业课程改革对策
(一)“1+X”培养体系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依照“1+X”证书制度下培养体系进行模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首先,建立纵向对象模块,主要包括普通高职院校生源、企业人员、退伍军人、农民工等;其次,建立横向岗位模块,针对施工、设计、检测、造价、项目管理等多个岗位,融合“1+X”培养体系相关职业标准;最后,建立横向活动模块,主要面对的是行业转型升级当中,对新工艺和新技术以及企业精准岗位需求进行课程的灵活设计,横向岗位模块+横向活动模块+纵向对象模块能够适应不同来源和不同基础以及不同目标的学生以及培训对象实际要求,进行课程的灵活调整与组装,同时也可以为建筑行业发展和企业实际需求做出针对性的改进设计。
(二)“1+X”培养体系下专业课程体系重构
“1+X”培养体系下的高职建工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主要决定的是教师会以何种目标、设计思路、方式方法、专业内容和理论与实践组合形式来进行课程的组织开展,也就是说,课程体系重构的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最终都必须要通过课程结构的重构来予以体现,所以,要进行“1+X”培养体系下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研究,就必须要重视对其课程结构的整体改革创新分析。
例如,高职建工类专业课程体系通常包含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专业综合技能课程三种基本类型。在传统双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课程构建往往是以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专业综合技能课程这一课程结构来予以设计和实施,而其中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建构了毕业学历文凭所对应的知识经验,而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专业综合技能课程则主要建构的是职业资格证书所对应的知识与操作经验[2]。
当学生进入高职建工类专业学习后,只能够依照公共基础理论课程、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专业综合技能课程这单一的程序予以学业的推进,而“1+X”培养体系下建工类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构则是打造出以公共基础课程+若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专业综合技能课程的课程结构体系,这种组合型、多元化的多进程课程结构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不同职业技能等级的组合,甚至可以通过多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来实现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但必须要重视如果仅仅是基于“1+X”制度证书下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基本模型,则无法全面体现出高职建工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全貌[3]。
(三)“1+X”培养体系下课程教材内容改革
首先,可以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传统教材的改进,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贯穿典型的实操案例,采取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并将教学活动设计成一个贯穿项目。整个课程教材内容融入职业道德、人文素养。通过项目任务完成的过程,将知识点分别融入实际的项目情境当中,做到由浅入深,从学生的“会”到实际掌握,由单一的课程到综合进行学习内容的展示与呈现。
其次,还要根据“1+X”培养体系中关于职业资格要求相关规定,凭借技术技能平台研发成果进行拼盘式培训教材的设计。一方面设计针对“X”证书相对应的培训教材及教材内容,要完全对接学校与社会、企业共同认可的职业教育标准,并紧贴培训教学与考试要求,做到学历、教材内容的融会贯通,既能够服务于学校与学生,又能够满足社会与企业关于岗位的要求;另一方面要依照技术技能平台的研发成果,如无损检测技术、钢管混凝土技术进行新技术宣传贯彻教材内容的编写,要确保能够将科研成果回归到教学当中。另外,还要对接企业转型升级当中所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结合企业的实际精准需求和参与培训者学生个性化需求,进行套餐式培训教材的编写。
最后,“1+X”培养体系下课程教学内容还要依托现代化、信息化资源进行教材的定制化编写,能够针对传统教材交互性与体验性较差的问题,进行情境化、体验式课程教材内容的编写和设计。另外,要针对传统课程的立体化与信息化程度较低、虚实一体重构编写体系,进行课程内容的重置,并且针对传统课程交互性与趣味性较差的缺陷进行闯关式课程内容呈现方式的设置与设计,针对传统教材与常规信息化课程资源相互连接性较差、共享性不足的问题,要进行相关在线开放课程配套教材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课程资源的共享性。
(四)“1+X”培养体系下课程教学资源整合
以縱向对象模块+横向活动模块+横向岗位模块这种模块化教学资源为基础,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模式的设计,要能够遵循与学校共同合作的企业生产流程和职业标准,重新进行课程体系与内容的规划,充分打造课程资源多形式、立体化呈现且具备较高交互性、便捷性的教学资源平台,各专业都要做到共享互补,并实现课程资源的一库多用,促进线上所得学分与线下所得学分、X证书所得学分的相互融通,支撑学生进行学分银行通兑。
三、结语
结合上文所述,我国高职教育一直处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并不断尝试创立符合我国实际国情且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办学探索阶段。在建筑行业,城市化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和建筑多样化与多功能化、智能化发展下,对人才需求已经不仅仅是单一的要求,而是更加倾向于技术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要全面掌握“1+X”人才培养体系要求和“1+X”人才培养体系内涵,结合高职院校建工类专业实际进行课程模式的创新改革,如此方能够培养出大批优秀的专业化、复合型、技术技能型建筑人才,为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储备力量。
参考文献:
[1]杨陈慧,杨甲奇.基于“1+X”培养体系下的高职建工类专业课程改革[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9(10):129-130.
[2]王娇.“1+X证书”制度下高职建工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探[J].四川水泥,2020,281(1):307.
[3]魏爱婕.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融合路径研究:以建筑类专业为例[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0,141(4):22-24.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