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构建的思考

2021-12-12李奕霖彭庆文李焕玉李卫东叶巍

体育学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技能情境

李奕霖 彭庆文 李焕玉 李卫东 叶巍

摘  要:2021年6月教育部印發了《〈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其指导思想明确地提出了要“构建科学、有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来“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促进中小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的形成”,从而实现“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伟大历史使命。通过分析国内外课程模式的文献资料,基于《纲要》的指导下,重点从5个方面思考如何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构建。并建议利用单元教学设计融入其他合适的课程模式,来实现体育课程的多维目标;构建体育课程与教学内容一体化体系,为新的课程模式提供系统性和衔接性的教学内容;运用情境学习理论和实战情境课程模式作为理论支撑与现实路径,来实现运动技能的情境化与结构化教学;挖掘体育之灵魂(玩耍),让学生在运动中享受乐趣;融入其他健康维度的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内容,来实现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关  键  词:学校体育;课程模式;课程目标;一体化课程建设;体育与健康课程

中图分类号:G80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21)06-0075-07

Thoughts on construction for the new teaching mode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y curriculum in China

——Based on Teaching Reform Guidelin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Trial Implementation)

LI Yi-ling1,PENG Qing-wen1,LI Huan-yu2, 3,LI Wei-dong4,YE Wei5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Huaihua University,Huaihua 418008,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3.Wuhan Sports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4.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Columbus 43210,USA;5.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23,China)

Abstract: In June 2021,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published Teaching Reform Guidelin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Trial Implementation). Its core philosophical beliefs clearly point out the need to develop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urricular models, which can facilitate students to master one or two sport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re literacy among students such as sports skills, health and well-being, and sports character etc., thus accomplishing the great historical mission of “Healthy China” and “Sports Power”. By analyzing the literature on curriculum models i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was to discuss five issues to consider when developing a new curriculum model based on the guidelines.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a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units and curricular models can be used to accomplish multiple curricular goals;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unification can provide progressive, systematic teaching content; the theory of situated learning and the curriculum model of situated game teaching through setting players can be used as a framework to teach sports skills in a situational and structural way; the integration play into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can create experiences of fun and enjoyment; an integration of other dimensions of well-being into a new curriculum model can accomplish the goal of whol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well-being.

Key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curriculum model;curriculum goal;integrate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urriculum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关于学校体育的讲话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于2021年6月23日印发了《〈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强化‘教会、勤练、常赛,构建科学、有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促进中小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的形成,为实现‘健康中国‘体育强国作出体育学科的贡献”[1]。其中,明确提出要“构建科学、有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课程模式作为课程理念与课程实施之间的过渡性概念,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国外自20世纪中期以来,针对传统以技术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存在的诸多弊病,以及社会发展产生的问题对学校体育所提出的挑战,许多体育课程专家学者提出了各种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其中包括“个人和社会责任教学模式(teaching person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2]“團体合作学习模式(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l)”[3]“运动教育模式(sport education)”[4]“终身体能教育(fitness-for-life,FFL)”[5]“游戏性练习和教学比赛教学模式(play practice)”[6]“理解式教学模式(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7]“拓展教育教学模式(adventure-based learning)”[8]“为孩子们提供运动、游戏和积极的娱乐(sports,play,and active recreation for kids:SPARK)”[9]“健康优化体育(health optimizing physical education)”[10],“实战情境课程模式(situated game teaching through set plays)”[11]。在不同时期,国外相应的体育课程模式得到迅速发展与推广,不仅顺应现时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也解决了体育课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人才培养的系统性、体育课程改革的针对性、教学目标的综合性、教学方法手段的多样性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性。

国内学者们也为此做出了的努力。比如华东师范大学季浏教授,依据我国近30年来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滑的现状、“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课程理念下的《新课标》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明确任务,以及国际体育课程发展趋势;基于整体教育论、情意教育论、经验教育论、运动教育论和体能教育论五大理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动”与“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喜爱”为理念引领,从课堂教学的“运动负荷、体能练习和运动技能”3个关键点出发,并以解决学生身心健康的问题为最终目的,创建了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12-13]。该课程模式自创建以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和专家的关注与讨论。它与国外的许多课程模式在理论基础、课程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但是,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缘于课程模式、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概念也是混用的现状,比照“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用法,本研究中统称“课程模式”。通过对国内外课程模式文献资料的分析,就《纲要》所提出的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改革思路,重点从5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

1  课程多维目标何以达成

课程目标引领着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纲要》提出:“促进中小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的形成,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现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3个主要维度,其中涵盖了运动技能、体育价值观和品质行为、知识与原理、身体活动,以及体质与健康等[12]。这与目前美国K-12体育课程标准的5个维度目标具有相似性。如2014年美国颁布的K-12体育课程标准,其核心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具有体育素养的公民,它包括5个维度目标:具有从事多种运动项目的技能和动作能力,在运动中应用相关的概念、原理以及战略与战术的知识,具备能以实现与保持体育活动、健身的增进健康水平的知识与技术,表现出尊重自我与他人、有责任心的个人与社会行为,能够认识到体育活动对健康、快乐、挑战、自我表现和社会交往所产生的价值[14]。

由于课程标准所定目标的维度特别宽广,美国学者也对学校体育到底应该强调哪个目标进行了广泛的探讨。Sallis[15]指出公共健康的目标并没有被体育教育工作者所认同。许多体育教育学者以及工作者仍然认为学校体育应该以发展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品质行为和社会发展为核心[16-18]。Pate等[19]认为课程标准的多个目标给学校体育造成“目标混乱”。在创建新的体育课程模式,能否融入运动技能、体质、健康、品质行为教育、社会行为和价值观等多个课程标准目标?是否可以通过这一个课程模式来达到多个课程标准目标?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运动技能、体质、健康、品质行为教育、社会行为和价值观有一定的关联,但是也有差异性。运动技能指的是成功运用技术和战术的比赛能力。体质有两类:一个是健康类体质,定义为“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疾病,从而获得更高生活质量的体质”,包括心肺功能能力、肌肉力量与耐力、柔韧性和体质量指数。另一个是与竞技运动相关的体质。这是指能够很好地参与竞技运动所需要具有的体质,包括6个组成要素:灵敏(改变方向的能力)、平衡(保持姿势平衡的能力)、協调(动作同步的能力)、力量(能够使用的最大力量)、反应时(刺激后的反应时间)、速度(在短时间内的快速运动)[20]。现代的健康(wellbeing)具有更广的含义,包含8个方面:身体、情感、社交、职业、环境、智力、精神和经济[21]。与体育课教学相关较多是身体、精神、情感和社交健康。这些概念之间有关联性,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但是也有差异性。体质的增强为学生从事体育运动项目、发展和提高运动技能奠定身体基础,但是不能仅借此来发展和提高运动技能。运动技能的发展和提高可以提高学生某个方面的体质,却并不能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体质。同样,体质和运动技能的发展和提高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方面的健康,但是对于精神、情感和社交健康并不一定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学生良好的品质行为教育、社会行为和价值观的建立也对他们的运动技能、体质和健康发展和提高,提供动机和精神支柱。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体质和健康,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行为教育、社会行为和价值观提供了途径和平台。因而,这些维度概念之间的差异性就需要设计和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练习任务、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实现。国外相继创建了不同的体育课程模式,每个模式都有主要的课程目标及解决的具体问题。运动教育模式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运动竞赛文化的培养,以及培养与发展学生运动技能[22]。游戏性练习和教学比赛教学模式、理解式教学模式,以及实战情境课程模式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与发展学生运动技能[6-7,11,23]。终身体能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体质[24]。个人和社会责任教学模式、团体合作学习模式和拓展教育教学模式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和品质行为[3,8,25]。“SPARK”及“Health Optimizing Physical Education”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中等强度或以上的运动负荷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等知识和技能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9—10]。比如,《纲要》提出“立德树人”“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教学目标。为实现学生的品质行为教育和培养,可以采用拓展教育教学模式和团体合作学习模式两种课程模式。这些课程或教学模式采用特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即学生在进行有目的的身体练习活动后,针对德育主题,对身体活动中出现的行为进行小组讨论、反思与总结,从而找出行为问题,总结出好的行为,并迁移到日常社会生活中去。品质行为教育或品德教育是这些课程模式的主要目标,技能的提高和发展以及其他的教学目标也重要,但却是次要目标。品质行为教育或品德教育主要是通过学习、讨论与反思来实现,而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反思与总结时候,他们基本上是处于静止行为。这样,就对体质和健康的目标全面实现产生了一定的挑战性。另外,这两个课程或教学模式所采用的游戏性练习对运动技能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挑战性。

针对学校体育多维度目标问题,如何来实现呢?季浏[13]建议体育课教学采用单元教学,并对它的优势进行了阐述。单元教学这个概念可以用来实现不同的课程标准目标。针对不同的教学单元,采用不同的课程模式来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对一个课程标准目标进行系统性和更深层次的教学。比如一个学期,可以分为3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N个学时。一个单元目标是体质或健康发展,采用相应的课程模式,如“SPARK”或终身体能教育来系统性地进行教学。一个单元目标是运动技能的发展,采用相应的融合性课程模式,如运动教育模式、或游戏性练习和教学比赛教学模式、或理解式教学模式、或实战情境课程模式来进行教学。学生既可以体验体育竞赛文化的熏陶,同时,又发展和提高他们的比赛能力。另外一个单元目标是品德行为培养,可以采用相应的课程模式,如个人和社会责任教学模式、或团体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或拓展教育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更深入和系统地来实现课程目标相应的维度,从而可能更有效地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课程教学内容如何一体化

《纲要》提出了课程一体化,要求“各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依据专项运动固有的难度和自身的特征,按结构化的方式将每个专项运动划分为多个模块和单元开展教学,学生对各模块和单元逐一进行递进式学习;专项运动的各模块和各单元之间要有进阶性,完成一个模块和单元的学习并经考核合格后,进入下一个模块和单元的学习,以此类推,呈现出更加富有逻辑性、衔接性的专项运动技能学习”。《纲要》对课程一体化的提出是基于于素梅教授以及她的团队的理念和研究。于素梅教授认为体育课程要“形成‘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的一体化完整体系,建立联动机制,在‘生本化理念、‘层次化目标、‘结构化内容、‘多样化实施和‘多元化评价的基础上联合发力”,从而具有科学性、逻辑性、系统完整性和衔接性[26]。

美国李卫东教授以及他的团队也对体育运动项目技能的教学内容一体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的核心问题是针对不同年龄发展阶段,对于一项运动项目,体育课应该教授哪些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技战术内容。他们通过观察不同水平、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比赛,对他们在比赛中所能执行的技战术内容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构建了符合身心发展规律的3年级至8年级足球教学内容体系[27]。成都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的论文采用同样的研究方法,构建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小学和初中篮球教学内容体系[28-29]。这些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体系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项目运动技能,体验成功,挑战自我,并有效地掌握这些运动技能。同样,美国的终身体能和SPARK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构建了从幼儿到高中的K12体育课程内容体系。比如,终身体能课程将教学内容分为小学、中学和高中部分。SPARK有K-2年级、3~6年级、中学和高中的课程内容。

中美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视野来研究体育课程的一体化问题。未来的研究需要中美的学者进行进一步合作,吸纳各自的优点,采用多样的研究方法,从而构建出体育课程一体化体系,并为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和国家学校体育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新的课程模式需要构建一体化的教学内容体系。这个一体化的教学内容体系应该符合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规律的需要,要具有科学性、逻辑性、系统性和衔接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学校体育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3  运动技能“情境化和结构化”教学的理论基础何以支撑

《纲要》强调“组织结构化内容体系的教学”“重点教会学生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提出了“每节课应该包括10分钟左右的基本运动技能、20分钟左右结构化运动技能学练及组织对抗性比赛和放松拉伸等”[1]。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也提出并强调采用情境化和结构化的教学方式,运动技能学习应以活动和比赛为主[14]。这个观念的提出打破了中国长期以来所采用的单一、零碎和脱离实战情境的教学内容,无疑给体育课教学内容的设计带来重大变革。一个观点的提出,需要一定的理论作为支撑。运动技能“情境化和结构化”教学内容设计需要理论的支撑。

情境学习理论在教育学领域已引起广泛关注。该理论由Lave等[30]提出,认为学习是人、活动(学习任务)和社会文化环境作为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互动变化而产生的结果。学习只有与活动所处的环境相联系,才会有意义和实践性。作为一种社会化的练习,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各种学习要素的相互关联并互动变化而产生知识的学习,如人、活动(学习任务)、意义、认知、学习与理解是相互依赖并互相影响的。学习是在实践社群中合理的边际性参与。作为社群里的新成员,他们是通过初期的边际化参与、逐渐过渡到完全参与社群活动,继而变成了该社群的“老成员”,来学习和继承该社群的技能和相应的文化。

在情境学习理论运用的实践层面上,李卫东教授创建的实战情境课程模式就是一个案例。该课程模式的目的是通过采用模拟真实比赛场景技战术练习、以技战术综合运用为重点、以教学比赛为主线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比赛能力。它由实战情境组合练习,感知、相关关系分析、制定决策,执行和实施决策与比赛表现4个主要部分组成(见图1)。其中,该课程模式所采用的实战情境组合练习是根据学生的身体与年龄发展水平,在各个年龄段真正比赛中用到的战略、战术以及其他的运动指标而设计出来的。情境组合练习是来自比赛的各种情境片段,融合了各种比赛因素以及它们的关联性,它能够体现《纲要》所提倡的知识情境化和结构化[31]。由此可见,情境学习理论的学习整体性、相关性以及情境性可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实现情境化和结构化的运动技能教学提供深度的理论支撑,而实战情境课程模式则可为实现情境化和结构化的运动技能教学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实践路径。

4  运动乐趣何以体验

《纲要》明确指出要“更好地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体育课教学要注重游戏与比赛等竞争要素,让学生享受竞争与表现的乐趣,从而实现从激发兴趣到形成志趣。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游戏、增加竞赛、丰富内容、鼓励自主等方式,让学生在体育课程里快乐有效地锻炼,掌握技能,提高能力与体验成功。学生对运动的喜爱程度是他們是否喜欢上体育课和坚持课外体育锻炼的前提,只有喜爱运动,他们才会主动学习、身心投入、乐此不疲。现今的体育课,学生并没有因运动而产生发自内心的欢笑声。尽管练习的气氛有序,师生紧张而忙碌,然而却没有轻松和快乐,没有社交与交流。如果学生在体育课里没有体验到享受运动快乐的经历,那么,他们在学校以外的体育运动中就会受到负面影响。学生对运动的喜爱,既要加以引导和培养,又要尊重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经验[14]。毛振明等[32]认为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创建“玩”(play)来让学生体验到参与运动的快乐。但是,“玩”在中国和美国的体育课教学中一直被忽视了。

“玩”因享受快乐而运动,是人类从事活动的内在动机。它具有六大特征:(1)自由,自愿从事活动;(2)有特定的活动场地和空间;(3)势均力敌的竞争,比赛结果不确定性;(4)不带有任何经济效益;(5)有游戏规则,保证公平,产生赢者;(6)要进行角色扮演[33]。“玩”是从浅度“玩”延申到深度“玩”。浅度“玩”只能带来一时的快乐和享受,并不能抓住我们的内心深处,激发我们的灵感和想象力。深度“玩”非常个性化,具有持久性,以及激发启示我们的灵感和智慧,让我们欣慰,触及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感动和兴奋,成为我们个体的身份烙印[34]。比如,一个完美的技术动作,一个流畅的战术配合,挑战自我的经历,以及团体合作而取得成功等。浅度“玩”也重要,它带来的享受和快乐,久而久之有可能转变为深度“玩”,这样的过程在心理学上称为兴趣到乐趣,乃至志趣,这是我们所追求的“乐”。

体育界的学者一直在探讨学校体育课的价值。长期以来,学校体育课的价值主要从功利行为角度被定位在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等[35]。但是,至今仍然没有足够充分的数据证据来支持这些学校体育课的价值[36]。学校体育课也没有成功地将学生培养成终生从事体育运动的公民。这种功利性价值观让体育工作者忽视了因玩而享受运动在体育课里的重要性[37]。一些美国学者认为“玩”是体育的灵魂,是其价值之所在。它应该被融入到体育课堂的教学里,来提高学生的运动乐趣[38-39]。中国学者也提出了运动乐趣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迷失[32],而中美学者对体育课教学的“玩”以及如何融入“玩”这个方面的研究非常少。因此,需要在这个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5  身心健康何以实现

《纲要》强调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它提出“在中小学各学段应知应会的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传染病预防与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安全应急与避险等五个领域的内容”,并建议开设健康教育每学期4课时。健康教育内容多,课时有限,很难完成健康教育的课程目标。因此,在创建新的体育课程模式时,学者不仅要考虑解决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问题,还需要深入考虑如何实现新的课程标准以及《纲要》中健康行为的目标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正如前面所说,现代的健康具有更广的含义,包含8个方面。与体育课教学相关较多是身体、精神、情感和社交健康。首先,针对身体健康维度,它包括的内容不仅仅是身体活动,还包括营养知识以及其他方面的内容,比如,行为改变理论、自我控制与调节、目标制定与能量平衡(体育活动消耗多少卡路里以及饮食吸入多少卡路里)。因此,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适度、适时地安排这些教学内容,可为促进学生健康行为提供知识储备。其次,对于精神维度,体育课要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其三,对于情感与社交两个健康维度,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成长过程中他们会面临一些超出自己承受范围的压力与挑战,相当一部分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抑郁与焦虑方面的适应性问题。张晓娟[30]研究发现,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的检出率为3.5%~44.0%,焦虑障碍的检出率为20.31%~26.70%。林慰慈等[41]研究发现,中小学生高度焦虑者占2.46%,在各个不同侧面存在焦虑倾向者占14.6%,尤其是恐怖倾向、身体症状和冲动倾向者所占比例偏高。李向东[42]调查发现,中小学生主要存在的焦虑问题是自责倾向和对人焦虑倾向。可见,焦虑感是危害我国学生情感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与高考制度,不断追求优质的学习资源给学生升学造成非常大的压力,进而使他们常常产生焦虑感。另外,学生在学校功课繁忙的情况下,由于不能与朋友、同学、父母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可能容易产生孤独感,进而缺乏良好的社交能力。这样,就危及了学生的社交和情感健康。然而,体育锻炼可以有效缓解个体的焦虑情绪已得到广泛认识,且体育课具有先天的条件,是培养学生社交能力的最佳场所。为解决青少年群体的焦虑、抑郁和其他心理健康问题,美国健康与体育教育学会研发出“健康·前进·思维”这一新项目,其核心特征是将社会-情感学习融入体育课程中[43],这一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体育课教学可以设计消除焦虑与提高社交能力的方法和对策,不仅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焦虑与社交能力,同时,给与他们实践指导,进而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因此,从全面發展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角度出发,在未来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的教学内容中,如何融入健康知识和行为以及实践指导来进一步实现学生大健康是值得考虑的。

《纲要》的颁发无疑给中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政策支持。本研究通过对中外课程模式的文献分析,对未来如何创建新的课程模式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利用单元教学设计融入其他合适的课程模式,来实现体育课程的多维目标;构建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体系,为新的课程模式提供系统性和衔接性的教学内容;寻求理论支撑与现实路径,来实现运动技能的情境化与结构化教学;挖掘体育之灵魂(玩耍),让学生在运动中享受乐趣;融入健康知识与实践指导的教学内容,来实现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期望更多的基于实践效果的课程模式研究的出现,为我国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和国家学校体育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进而实现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办公厅. 关于印发《〈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 (2021-06-30) [2021-09-0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38/ s3273/202107/t20210721_545885.html

[2] HELLISON D. Teaching person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rough physical activity[M]. 3nd ed. Champaign,IL:Human Kinetics,2010.

[3] DYSON B. 团体合作学习教学模式[M]//李卫东,汪晓赞,PHILLIP W. 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09-247.

[4] SIEDENTOP D. 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education,fitness,and sport[M]. 2nd ed. Mountain View,CA:Mayfield,1994.

[5] CORBIN C B,CARDINAL B J. Conceptual physical education:The anatomy of an innovation[J].Quest,2008,60(4):467-487.

[6] WARD P,李卫东. 游戏性练习和教学比赛教学模式[M]//李卫东,汪晓赞,PHILLIP W. 体育课程教学模式[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61-98.

[7] MICHELL S A,OSLIN J L,Griffin L L. Teaching sport concepts and skills:A tactical games approach for ages 7 to 18[M]. Champaign,IL:Human Kinetics,2013.

[8] SUTHERLAND S. 拓展教育教学模式[M]//李卫东,汪晓赞,PHILLIP W. 体育课程教学模式[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99-139.

[9] MCKENZIE T L,ROSENGARD P,WLIIISON B. SPARK physical education program,grades3-6[M]. San Diego:SDSU Foundation,2006.

[10] MICHAEL W M,THOMAS L M,HANSVANDERMARS S L,et al. Health optimizing physical education (HOPE):A new curriculum for school programs-Part 1:Establishing the need and describing the model[J].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Recreation & Dance,2013,84(4):41-47.

[11] LI W,XIE X,LI H. Situated game teaching through set plays:A curricular model to teaching sports in physical education[J].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2018(37):352-362.

[12] 季浏.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思考与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9):72-80.

[13] 季浏. 对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再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6):12-22.

[14] SHAPE America.National standards & grade-level outcomes for K-12 physical education[M].Champaign,IL:Human Kinetics,2014.

[15] SALLIS J F,MCKENZIE T L,BEETS M W,et al. Physical education's role in public health:Steps forward and backward over 20 years and HOPE for the future[J].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Sport,2012,83(2):125.

[16] ENNIS C D.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priorities:Evidence for education and skillfulness[J]. Quest,2011(63):5-18.

[17] NEWELL K M. Physical education of and through fitness and skill[J]. Quest,2011(63):46-54.

[18] WEISS M R. Teach the children well:A holistic approach to develop psychosocial and behavioral competencies through physical education[J]. Quest,2011(63):55-65.

[19] PATE R R,HOHN R C.Introduction:A contemporary mission for physical education[M]//Pate R R,HOHN R C. Health and fitness through physical education. 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1994:1-8.

[20] SIEDENTOP D,VAN DERMARS H.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education,fitness and sport[M]. NY:McGraw-Hill,2012.

[21] 8 Dimensions of wellness,(UMD) university of maryland:Your guide to living well. [Last accessed April 25,2021]. Available from:https://umwellness.wordpress.com/

8-dimensions-of-wellness/.

[22] WARD P,李衛东. 运动教育教学模式[M]//李卫东,汪晓赞,PHILLIP W. 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9-60.

[23] LI H,SHEN H,LI W,et al. An overview of situated game teaching through set plays[J]. Journal of Sports Research,2018(1):28-35.

[24] 李卫东. 终身体能教育[M]//李卫东,汪晓赞,PHILLIP W. 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48-282.

[25] WRIGHT P,WALSH D. 个人和社会责任教学模式[M]//李卫东,汪晓赞,PHILLIP W. 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40-208.

[26] 于素梅. 体育课程一体化联动机制及其有效运行[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1,33(1):62-66.

[27] LI W,DERVENT F,XIE X. Soccer techniques and tactics for 3rd-8thgrade students in physical education[J].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Recreation,and Dance,2018(89):23-28.

[28] 张博文. 基于比赛情景的小学篮球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研究[D]. 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4.

[29] 张枭雄. 基于比赛情景的初中男子篮球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研究[D]. 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8.

[30] LAVE J,WENGER E. Situated learning: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M].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31] 李焕玉,沈鹤军,李卫东,等. 美国实战情境课程模式的借鉴与启示[J]. 体育学研究,2018,1(3):28-36.

[32] 毛振明,张媛媛,叶玲. 论运动乐趣在体育课堂中的迷失与回归[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45(2):33-37+31-32+2.

[33] CAILLOIS R. Man,play and games[M]. Champaign: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61.

[34] KRETCHMAR R S. Practical philosophy of sport and physical activity[M]. 2nd ed. Champaign,IL:Human Kinetics,2005.

[35] KRETCHMAR R S. The increasing utility of element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A mixed blessing and unique challenge[J].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2008(108):161-170.

[36] SHEPHAR R J,TRUDEAU F. Research on the outcomes of element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J].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2008(108):251-264.

[37] BLANKENSHIP B T,AYERS S F. The role of PETE in developing joy-oriented physical educators[J]. Quest,2010(62):171-183.

[38] SIEDENTOP D. Sport education:Quality physical education through positive sport experience[M]. Champaign,IL:Human Kinetics,1994.

[39] HAWKINS A. Pragmatism,purpose,and play:Struggle for the soul of physical education[J]. Quest,2008(60):345-356.

[40] 張晓娟.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6):959-961.

[41] 林慰慈,袁传鼎. 中小学生焦虑情绪及其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 中国学校卫生,2003,24(6):632.

[42] 李向东.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对体育教学的启示[J]. 体育学刊,2007,14(3):92-94.

[43] 时晨晨. 美国:社会-情感教育与体育课程整合,塑造“全人儿童”[J]. 人民教育,2019(24):11.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技能情境
高级技能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秣马厉兵强技能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拼技能,享丰收
护患情境会话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